闲暇东风何处去,学生能力见真章

2019-01-17 06:00隋梦聪
新课程·小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研学课件数学知识

隋梦聪

【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期,也是从低年级向高年级转化的过渡期,数学灵活思维和实践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本节课通过闲暇作业的分享交流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交流研学过程中发现的数学知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学习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数字变化规律,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同时在动脑思考中养成认真倾听、仔细观察的习惯。

2.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帮助老师解决收费问题的过程中,增强估算意识,发展高阶思维。

3.通过电影票房的对比诱发认知冲突,使得学习不断深入,从而进行知识的建构。

4.初步发现简便计算的实用性和简洁性,提升简化意识;在织网爬高的环节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前后联系,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研学旅行资料。

【教学过程】

一、活动促思,让数学更灵动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数学小游戏,看看谁的反应速度快!

课件出示:随意写一个10位以内的数(不包括10位),分别统计偶数数字和奇数数字的个数(0除外),最后把一共有几个数字写下来,就组成了一个三位数,继续这样写下去,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数?

小结:数学就是这么奇妙,一个简单的10位以内的数,按要求陆续统计后就组成了神奇的123。课上我们只有认真倾听、细心观察,用心思考,才可以享受数学世界的乐趣。

【设计意图:通过小游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更加灵动,激发探究欲望,同时在动脑思考中培养认真倾听、仔细观察的习惯。】

二、研学旅行,玩出数学大智慧

假期我们进行了“我的旅行我做主”的研学活动,那在制定方案以及游玩的同时你发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知识?

预设:购票、超市买东西、乘坐交通工具的花费问题。

看来数学无处不在,假期老师跟朋友一起去吃饭,当时点了一些饭菜,价钱分别为52元、56元、29元、13元、9元。你们能帮老师估一估大约花了多少钱吗?

学生交流估算结果。

追问:老师当时也估了估,大约不到200元。可是当服务员收费时却报出了230元,这是怎么一回事?

小结:正是因为有估算的意识才避免了服务员的错误收费。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看来研学旅行不仅能让我们增长见识,还能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

【设计意图:学生在畅谈研学旅行收获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去发现数学、运用数学。错误收费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估算意识,发展高阶思维。】

三、电影引路,成就精彩数学路

这个假期学校给大家推荐了几部电影,请同学们选择一部你最喜欢的电影,谈谈你的收获。

交流预设:学生谈收获,教师借助《烈火英雄》适时点拨进行德育渗透。

看来每个人的喜好各不相同,老师随机截取了《哪吒之魔童降世》《烈火英雄》的票房情况。你认为哪部电影比较受欢迎,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人数差不多、哪吒电影多、不公平应该比较平均数。

追问:针对“哪部电影受欢迎”这一问题大家出现了不同的意见,直接比较总数或是用眼睛看会出现结果不准确的情况,而求出它们的平均数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小结:看来同学们的生活经验很丰富,这个学期我们将会深入学习平均数的相关知识。其实除了比较平均数,我们还可以网上收集相关數据进行统计再比较,这将会用到本学期要学习的复试分段统计,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试一下。

【设计意图:多数学生看电影只看热闹,对于电影背后折射出来的教育价值体会并不深,通过课上交流,一方面进行德育渗透,另一方面创设“哪部电影受欢迎”这一情景引发认知冲突,推动学习不断深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

四、课本引领,让思想方法真实发生

1.小故事——遇见“有用”的数学

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接下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放松一下:

在动物学院里,马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奇怪的数学题,题目是:1+2+3+…+100=?大家看了目瞪口呆,只有小猪很快拿着草稿纸,来到马老师面前说:“这道题的答案是5050”。大家知道小猪为什么这么快吗?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尝试解题。

小结:做任何事都要仔细观察,寻找方法,小猪正是找到了窍门,所以才能快速地解决问题。

2.织网——遇见“系统”的数学

为了更快适应四年级的数学学习,假期老师借助智慧教育平台上的导学案给大家布置了预习《运算律》这一作业,接下来敢不敢来场计算比赛?

师提问:对比他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交流进行适当引导,课件呈现相应内容,形成思维导图。

小结:运算律的使用,确实可以使计算过程变得简单,这学期我们不仅要学习运算律,还要学习小数的简便计算。学会这样系统地整理知识,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记住它们,还能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3.爬高——遇见“未知”的数学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早在800多年前的13世纪,欧洲人是采用“双倍法”计算乘法的(课件呈现)。

你能用乘法分配律解释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吗?

小结:“双倍法”跟我们刚才梳理过的乘法分配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设计意图:借助小故事进行简化意识的渗透,“织网爬高”,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是前后联系的,在头脑中形成知识框架,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新的学期希望大家能做一个励志笃行、乐学善思的逐梦人。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研学课件数学知识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研学之旅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