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干预措施的研究*

2019-01-18 07:10吴新春胡世莲姜晓东
关键词:肝脏用药老年人

吴新春 胡世莲 陈 尹 姜晓东 秦 侠 胡 志

(1.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2.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病研究室,安徽 合肥 230000;3.肿瘤免疫与营养治疗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00;4.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化疗科,安徽 合肥 230000)

老年人由于代偿机制的老化,疾病风险及用药风险均明显增高,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药物不良反应风险约是年轻人的2.5倍,且多为抗菌药、心血管疾病药物[1]。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多为全身性损害,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皮疹等症状,此外,还可能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精神症状、尿潴留、耳毒性反应等[2]。分析其不良反应原因,主要包括多重用药、治疗不足、潜在不适当用药以及老年人自身药代动力学变化等。本研究将从不良反应累及系统、药物分布、药物合用情况、给药途径等多个方面分析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65例70岁以上在用药期间均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其中,男性37例,女性28例,年龄70~87岁,平均年龄(78.35±4.94)岁。

1.2 方法

对65例不良反应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析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累及系统、临床表现,以及给药方式,是否存在多重用药情况等,了解引起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用药干预措施。

1.3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2.0进行数据处理,各种不良反应的构成比、给药途径构成比等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良反应情况

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主要为皮肤及附件(32.31%)、消化系统(23.08%)、呼吸系统(10.77%),占比约为66.15%,其他系统占比为33.85%,差异明显(χ2=13.57,P<0.05);见表1。

表1 65例老年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2.2 药物分布

引起老年人不良反应的药物前三类分别为抗菌药物、消化系统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与孙兴临床报道一致[3],占比约为67.69%,其他类药物占比约为32.31%,差异明显(χ2=16.28,P<0.05);见表2。

表2 引起老年人不良反应的药物分布情况

2.3 药物合用情况

本组65例患者,合用2~3种西药治疗患者42例(64.62%),合用4种以上西药治疗患者11例(16.92%),合用中西药治疗患者9例(13.85%),单用1种西药治疗患者3例(4.62%)。合用药物患者占比95.38%,单用药物患者占比4.62%,差异明显(χ2=107.11,P<0.05)。

2.4 给药途径

本组65例患者,通过静脉注射给药27例(41.54%),口服给药20例(30.77%),肌肉注射给药12例(18.46%),局部给药4例(6.15%),其他2例(3.08%)。静脉注射、口服、肌肉注射三种方式占比90.77%,其他方式占比9.23%,差异明显(χ2=86.43,P<0.05)。

3 讨 论

老年人是药物不良反应高发人群,从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上看,65岁以上老年人占比约为21.5%[4]。且药物不良反应可累及多系统,其中,皮肤及附件(32.31%)、消化系统(23.08%)、呼吸系统(10.77%),占比约为66.15%。加强老年人合理用药干预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前提,也是老年人药物治疗的必然趋势。

了解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加强用药干预的前提和关键,一方面,老年患者具有特殊性,具有较高的疾病风险和不良反应风险。由于老年患者药代动力学变化,药物吸收能力较差,例如维生素 B、维生素 C、铁、钙、半乳糖等,均需要酶和其他糖蛋白载运才能够吸收[5]。同时,患者蛋白酶分泌下降,也是影响药物吸收的重要原因。有研究显示[6],老年人脂肪含量较低,血液中游离型的、具有药理活性的成分增加,可能引起药物不良反应。部分药物需要经肝脏转换,并通过肾脏排泄,老年患者酶活性降低,影响药物转换。药物性肝损伤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其发生机制复杂,涉及因素较多[7]。从老年患者的生理功能上看,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脏体积缩小,肝血流量下降,蛋白质合成能力减弱,这些生理功能上的改变会影响肝脏的药物代谢功能,使其无法有效清除药物和毒素,从而引起不良反应。同样,患者肾脏组织结构也会发生改变,例如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血流量减少,影响药物代谢。部分老年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也会减弱肾脏清除能力。部分药物通过肝脏、肾脏双通道代谢,而肾脏代谢能力的减弱,会增加肝脏代谢负担,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等不良反应[8]。从药物分布上看,引起老年人不良反应的药物前三类分别为心脑血管药物(18.46%)、抗菌药物(27.69%)、消化系统药物(21.54%),占比约为67.69%。从给药途径上看,静脉注射、口服、肌肉注射三种给药途径占比90.77%。

另一方面,老年患者共病情况比较普遍,部分患者甚至合并3种以上疾病,而多重用药、治疗不足、潜在不适当用药是引起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9]。研究发现[10],合用2种药物的药物间相互作用率为13%,合用5种药物为38%,合用7种以上药物时为82%。多重用药可能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导致患者认知功能受损,身体机能下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在本次研究中,合用药物患者占比95.38%,明显高于单一用药患者。此外,不良反应还与老年患者擅自换药、盲目用药、用药安全意识薄弱、认知能力较差、存在心理障碍等有关[11-12]。

为确保老年患者合理用药,应尽量避免多重用药,用药前进行充分评估,结合患者病情及用药史,抓主要矛盾,避免一次性处方多种药物。定期进行药物重整,避免药疗偏差,纠正患者剂量错误、重复用药、漏服药物等行为,确保患者遵照医嘱用药。明确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采取对症处理措施,同时积极寻找替代治疗方案[13]。例如有患者使用辛伐他汀出现肝功能异常等反应,应考虑应用其他不经肝脏代谢的他汀类药物。重视老年综合评估的作用,包括躯体、认知、心理及社会支持等多个方面,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用药方案[14-15]。例如,对近期血糖控制较差的患者进行评估,发现患者社会支持较差,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此时应重新衡量降糖方案的适用性。对需要长期用药治疗的慢性患者,选择药物时应充分考虑药物的长期影响。加强老年患者的合理用药教育,规范老年患者的用药行为,禁止滥用药物[16]。

综上所述,老年人是多病共存与多药共用的特殊群体,多种疾病、多种药物引发包括用药安全在内的一系列的安全问题。老年人用药安全隐患较多,可引起多种药物不良反应,可累及多系统,临床表现多样,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及患者健康状况,应加强合理用药干预,确保用药安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猜你喜欢
肝脏用药老年人
七种行为伤肝脏
认识老年人跌倒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肝脏里的胆管癌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加州鲈肝脏养护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