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克替尼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19-01-18 07:10周海荣
关键词:埃克沙利度胺肺癌

周海荣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安徽 蚌埠 233004)

肺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我国肺癌的死亡率居恶性肿瘤首位,并且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仍有逐年上升趋势,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是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在肺癌患者中约占到75%。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受患者个体差异的影响,即便是同一病理类型患者接受相同化疗方案,其生存期也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有效的化疗方案[1-2]。近年来,随着医药领域的蓬勃发展,肺癌化疗药物已经单纯从细胞毒杀伤肿瘤,逐步向调节细胞信号传导通路转变,分子靶向药物在现今受到了肿瘤治疗领域越来越广泛的关注[3]。沙利度安是一种抗血管生成药。近年来有临床研究显示,沙利度胺在实体瘤治疗中同样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4]。本研究旨在探讨埃克替尼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对研究结果进行回顾分析,详情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回顾分析2015年8月—2018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14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59.93±6.43)岁;鳞癌3例,腺癌26例;TNM分期:Ⅲ期14例,Ⅳ期15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12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59.44±6.25)岁;鳞癌2例,腺癌27例;TNM分期:Ⅲ期15例,Ⅳ期14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治疗方案

对照组给予埃克替尼治疗,盐酸埃克替尼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10061,生产单位:浙江贝达药业有限公司,规格:125 mg)每次250 mg,每天两次,疗程不少于四周;观察组给予联合用药治疗,沙利度安(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6130,生产企业:常州制药厂有限公司,规格:50 mg)初始剂量100 mg/d,一周后将药物剂量增加至200 mg/d,观察组中埃克替尼(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10061,生产单位:浙江贝达药业有限公司,规格:125 mg)的用法用量及对照组相同,疗程不少于四周。两组患者用药后常规检测肝功能、血常规、皮肤及视觉情况,治疗期间积极预防相关不良反应,对于不耐受患者应立即停止治疗。疗程结束后检测两组患者的CA125(糖类抗原CA125)、CEA(癌胚抗原)、CYFRA21-1(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及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指标。上述指标均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进行检测,试剂盒选购自上海西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试验操作严格遵循说明书。

1.3 评价标准

按WHO实体瘤统一评价标准,将近期疗效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及进展(PD),有效率为(CR+PR)/总人数×100%[5]。并发症主要包括视觉异常、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异常反应、皮肤异常、呼吸系统损害、肝功能损害、水肿等。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的近期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近期总有效率为68.97%,对照组患者的近期总有效率为37.93%,两组患者的近期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CA125、CEA、CYFRA21-1及VEGF等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A125、CEA、CYFR及VEGF、bFGF等指标改善情况也明显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83%,对照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83%,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埃克替尼属于新一代的ALK竞争性酪氨酸抑制剂,近年来小分子抑制剂埃克替尼在多项研究中展现了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埃克替尼可通过特异性靶向抑制 EML4-ALK,也可抑制c-MET 和ROS1等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加速肿瘤细胞凋亡。并且相较于吉非替尼,埃克替尼本身的毒性反应小,更适于在患者中应用[6]。1971年Folkmam首次提出肿瘤生长依赖血管形成的概念,其认为在肿瘤发生后,肿瘤细胞会依赖于形成提供自身营养的新生血管,从而保证癌细胞的增殖,因此通过调控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或有助于抑制肿瘤的发展。VEGF可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结合激活磷脂酶c,通过刺激第二信使,促进细胞金属蛋白酶、间质胶原酶释放,引起内皮细胞迁移和增生,进而形成新生血管,增加肿瘤细胞血供,沙利度胺为谷氨酸衍生物,属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抑制剂,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可抑制新生血管形成,近年来被逐渐应用于肿瘤治疗,沙利度胺可通过抑制血管生成,而减少肿瘤细胞血供,造成细胞缺血、缺氧,进而阻止肿瘤细胞局部生长、转移、侵袭,到疾病治疗的目的[7]。

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的CA125、CEA、CYFRA21-1及VEGF等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A125、CEA、CYFR及VEGF等指标改善情况也明显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CA125、CEA、CYFRA21-1属于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在肿瘤的早期检测和预后评估中均占有重要地位,VEGF是一种同源二聚体糖蛋白,目前被认为是促血管生成的重要生长因子,在肿瘤血管形成中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本研究同样证实了埃克替尼联合沙利度胺可抑制VEGF,减少肿瘤血供,抑制癌细胞增殖、扩散。

观察组患者的近期总有效率为68.97%,对照组患者的近期总有效率为37.9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83%,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83%,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埃克替尼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的疗效更好,并且通过统计两组的不良发应,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骨髓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临床安全性,与刘燕等研究相近[8]。另外,由于研究时间有限,本研究未对患者的远期生存率进行统计,加上入组病例数较少,使得试验的结果准确性不足,将在今后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探讨埃克替尼联合沙利度胺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埃克替尼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要远远好于单一埃克替尼治疗,并且未增加不良发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埃克沙利度胺肺癌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3KI深圳市埃克思科技有限公司
一键开启智能影音室 埃克思WMS-C3
沙利度胺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中医火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结节性痒疹78例临床观察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沙利度胺治疗肺纤维化新进展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泼尼松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1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