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联合X线在肩胛骨骨折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意义研究*

2019-01-18 07:10
关键词:肩胛骨三维重建螺旋

张 鹏 郝 君

(1.咸阳市乾县人民医院放射科,陕西 咸阳 713300; 2.乐山市友谊医院放射科,四川 乐山 614000)

肩胛骨骨折作为临床发生率较低的一种骨折类型,在全身骨折中,肩胛骨骨折的占比仅为1%,而创伤事故则是导致肩胛骨骨折的主要原因[1]。肩胛骨是不规则形骨,同时位置在胸廓后方,胸部前后结构存在重叠,所以选择常规X线检查诊断肩胛骨骨折患者时,无法对骨折情况进行全面显示,临床漏诊率和误诊率较高,进而对临床疗效造成影响[2]。在影像学技术逐渐完善和进步的过程中,多层螺旋CT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多层螺旋CT检查的后期处理功能比较理想,能直观呈现肩胛骨骨折的损伤程度和特点,进而为手术方式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主要分析了CT联合X线检查在肩胛骨骨折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意义,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60例肩胛骨骨折患者均为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所收治,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肩部疼痛、患侧上肢活动受限、肿胀、压痛等。全部60例患者中,23例女性,37例男性;患者年龄为24-73岁,平均年龄为(44.1±5.3)岁;受伤原因为:27例患者为高处坠落伤,25例患者为车祸伤,5例患者为打击伤,3例患者为摔伤;合并伤为:8例患者合并肋骨骨折,6例患者合并锁骨骨折,3例患者合并脑创伤。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给予X线检查、CT联合X线检查,具体的检查方法为:①X线检查:选择万东x线机;分别从前后位、矢状偏斜30°前后位实施投照扫描。②螺旋CT检查:采用16排螺旋CT扫描机,协助患者选择仰卧位,电压和电流分别设置为120 kV、300 mA,层厚设置为7 cm,层距设置为7 cm,床速设置为每秒2.5 mm。从患者肩胛骨上缘开始进行扫描检查,直到下角部位,并给予图像重建,重建层厚设置为1 mm,螺距设置为0.5 mm,在图像重建完成后,应将其传输到工作站,选择表面遮盖法、容积重建、多平面重建等方法进行图像后处理,分别在X轴、Y轴、Z轴上旋转图像,形成肩胛骨三维立体图像。选择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放射科医师来对图像进行评估。

1.3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软件来分析和统计本实验相关数据,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诊断结果观察

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全部60例患者共发现73处骨折,其中7例患者存在2处或2处以上骨折。骨折Hardegger分型为:26处肩胛骨体部骨折,9处盂缘骨折,4处盂窝骨折,16处肩胛颈骨折,9处肩峰骨折,6处肩胛冈骨折,3处喙突骨折。骨折分型为:17处线性骨折,10处凹陷性骨折,39处粉碎性骨折,7处错位骨折。多层螺旋CT联合X线检查结果显示,60例患者的骨折分型和手术结果一致,诊断准确率为100.0%(60/60)。X线检查结果显示,46例患者的骨折分型和手术结果一致,诊断准确率为76.7%(46/60),3例患者检查发现异常但是不存在直接征象,11例患者未检出。CT联合X线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X线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诊断结果观察(n)

2.2 影像学表现观察

X线检查的影像学表现主要为:探及粉碎性骨折,无法对骨折数目和骨折移位情况进行清晰显示,不能清晰显示非粉碎性、不存在显著移位的骨折。螺旋CT检查的影像学表现主要为:能对骨折块数目、骨折发生范围、骨折移位情况、骨折凹陷情况进行准确和清晰地显示,不存在显著移位的非粉碎性骨折的表现则主要为骨折线。

2.3 螺旋CT联合X线检查的疗效评估观察

选择多层螺旋CT三维图像重建技术对骨折分型进行诊断,结果基本和术中所见一致,主要是因为多层螺旋CT三维图像技术的图像立体感比较强,能进行术前模拟入路,让术中创伤有效减少。按照检查结果,制定科学的手术方案,术中采用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进行扫面检查,能对骨折复位和骨折固定情况进行清晰查看。采用X线检查能对钢板固定情况进行查看,但是却不能评估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如骨痂形成、骨折复位。

3 讨 论

肩胛骨位于第七肋骨和第二肋骨之间,是三角形扁骨,其作用主要是连接躯干和上肢[3]。肩胛骨位于胸廓后,骨质比较薄,解剖结构比较复杂,当受到外力作用时容易出现骨折。肩胛骨骨折虽然是临床中发生率较低的一种骨科疾病,但是如果未对患者进行及时和有效的治疗,则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功能障碍,进而对其日常工作和生活造成影响,让其生活质量显著降低[4]。所以临床中应及时对肩胛骨骨折进行准确诊断,进而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保证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疾病康复。现阶段临床中在对肩胛骨骨折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时,X线检查是最常用的诊断方式之一,然而肩胛骨的解剖位置相对复杂,骨折常常存在重叠现象,选择X线检查无法对肩胛骨的正常解剖形态进行完整呈现,在对肩胛骨粉碎性骨折、肩关节脱位等情况进行判断时,X线检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临床误诊率和漏诊率较高,导致肩胛骨骨折患者措施最佳的治疗时机,进而对临床疗效造成影响[5]。除此之外在对肩胛骨骨折患者进行X线检查时,需要患者进行有效的体位配合,对患者体位具有较高的要求,检查期间患者需要对体位进行不断更换,而体位更换则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二次创伤,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来讲,X线检查并不适用[6]。

在CT影像技术逐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诊断肩胛骨骨折时,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诊断效果比较理想[7]。和X线检查相比较,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具体表现为:①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扫描速度较快,患者不需要在扫描期间更换体位,进而让患者创伤有效减轻。②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图像成像质量比较高,能让肩胛骨特殊解剖位置对诊断结果的影响有效减轻,能对骨折移位情况和骨折线走向等进行清晰显示,进而让临床误诊率和漏诊率降低[8]。③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具有比较强大的图像后处理能力,通过表面遮盖法、容积重建、多平面重建等方法进行图像后处理,能对肩胛骨骨折内部解剖结构进行直观呈现,完整呈现肩胛骨骨折的发生情况,进而来对骨折类型和骨折程度进行准确了解。④和其他诊断技术相比较,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图像立体感更加理想,能在术前模拟手术入路,让手术失误减少,让手术的开展更加顺利,让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提高。⑤采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对肩胛骨图像进行旋转观察,同时根据医师要求来对观察角度进行调整,让图像重叠对观察效果的影响有效减轻,能对CT检查和X线检查的不足之处进行有效弥补。

本研究中,CT联合X线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X线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显示,在对肩胛骨骨折进行检查诊断时,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具有较高的准确率。采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对骨折块数、骨折凹陷、骨折移位、骨折累及范围等进行清洗显示,通过复查能对骨折复位和钢板固定情况进行显示。X线检查则无法对骨折块数、骨折移位进行清晰显示。结果表明选择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对骨折情况进行多角度显示,能对骨折部位进行直观观察,进而让诊断准确性显著提高。

手术是现阶段临床治疗肩胛骨骨折患者的主要方法,然而在对肩胛骨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首先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手术类型和手术入路[9]。采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对病变及其周围组织的相互关系进行清晰显示,对骨折线走向进行完整呈现,进而来对骨折端走向进行了解;通过对图像进行重组,能让观察盲区有效减少,对骨折线移位进行查看,让微小骨折的漏诊率有效降低。容积重建技术的立体感比较强,能对骨折解剖结构进行直观探查,进而为手术方式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10]。采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不但能为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还能评估手术疗效。联合应用多层螺旋CT和X线检查,能对骨折块数、骨折类型、骨痂形成以及骨折固定等情况进行清晰查看,但是仅采用X线检查则只能对钢板固定情况进行查看,无法对骨折复位情况进行查看,也无法对术后痊愈情况进行评估。

总之,在对肩胛骨骨折进行检查诊断时,采用CT联合X线检查能对肩胛骨解剖形态进行清晰显示,临床诊断的准确性较高,而且还能在术前对骨折位置、骨折类型、骨折大小进行评估,并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肩胛骨三维重建螺旋
反向全肩关节置换术后肩胛骨切迹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基于Mimics的CT三维重建应用分析
旋风“螺旋丸”
肩颈痛,锻炼肩胛骨
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肩胛骨骨折的手术入路
肩胛骨骨折手术疗效分析
多层螺旋 CT 三维重建在肋骨及软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美容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