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文在十三届环境与发展论坛上的讲话

2019-01-20 17:41
中华环境 2019年12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文明群众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工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人民群众总体的幸福指数得到了大幅的提升,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国家的环境承载能力已接近上限,也就是说区域性、布局性、结构性的环境风险更加突出。所以,守住环境安全底线的任务尤为艰巨。扭转环境恶化,提高环境的质量,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绿色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还源自广大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热切期盼。老百姓过去是盼温饱,现在是盼环保,过去是求生存,现在是求生态,所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就是在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所想、所盼和所急。当前,重污染天气、黑臭水体、垃圾围城等问题仍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十九大报告当中就指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更要注重调动社会各行业,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能动性,汇聚最广泛的社会力量,形成统一的社会共识,打一场污染、防治、攻坚的人民战争。

值此之际,中华环保联合会第十三届环境与发展论坛,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研讨新时代、新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发展远景,很有意义。目前,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解决这一短板问题,必须依靠科学发展,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既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的优质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实现绿色富国,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的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统计监测和执法监督,加快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风尚。

(本文根据作者在论坛上的发言整理而成,有删减)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文明群众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请文明演绎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多让群众咧嘴笑
漫说文明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