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2019-01-20 17:41庄国泰
中华环境 2019年12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污染体系

庄国泰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等四个方面,对“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系统安排,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谋划,对我们加快健全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抓好贯彻落实。

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健全领导责任体系、企业责任体系、全民行动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信用体系、法律政策体系等7大体系。这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导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第一份文件,有利于落实各类主体责任,加快形成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为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简要介绍一下污染防治攻坚战进展情况和主要经验做法。

党的十九大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作出全面部署,明确到2020年,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发展全局,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得到人民认可、能否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和时代使命。

党的十九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聚焦打赢蓝天保卫战等七大标志性战役,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重大进展。2018年目标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指标均达到年度目标和序时进度要求。

2019年以来,生态环境部重点推进了以下工作:

在主动服务高质量发展方面,一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出台进一步深化生态环境监管服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尤其是大力推进深化环评审批改革,仅保留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审批1项。并且,针对这一审批事项,也进行了几乎是“脱胎换骨”式的改革,基本实现了由过去事前审批为主向事中事后监管服务的重大转变。

二是积极推动重大项目落地。首先,建立“三本台账”。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对接,建立国家、地方、利用外资重大项目环评“三本台账”。对列入台账的重大项目,定期调度,专题协调,提前介入,加快审批。其次,主动上门对接服务。定期赴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商务部、能源局等部门和地方走访对接,了解年度重大项目情况,确保环评服务精准发力。第三,开辟绿色通道。对川藏铁路等国家重大战略项目,提前对接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环评文件编制完成后即到即受理评估即审查批复。

三是支持服务企业绿色发展。联合全国工商联印发《关于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召开推进会,推动相关政策落地见效。启用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有力支撑地方生态环境管理、企业环境治理和环保产业发展。

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一是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全面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45项配套政策措施已完成36项。印发实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等三大重点区域2019-2020年秋冬季攻坚方案。积极稳妥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实现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全覆盖。目前正在继续沿用逐村入户方式,开展全面排查,确保群众温暖过冬。推进钢铁超低排放改造。实施工业炉窑、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加强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持续开展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监督定点帮扶,截至2019年11月5日,共发现涉气问题2.86万个,推动和帮助地方解决突出问题。

二是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持续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长江经济带以外县级饮用水水源地存在的3626个问题整改完成率超过97%。组织长江入河、渤海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推动消除长江、渤海入海河流劣V类国控断面。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试点示范。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三是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深入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深化垃圾焚烧发电行业达标排放专项整治。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坚定不移禁止“洋垃圾”入境,截至2019年11月15日,全国固体废物进口量同比减少34.1%。

四是加大生态保护监管力度。推动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启动勘界定标,推进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建设。组织“绿盾2019”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做好2020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筹备工作。

五是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向纵深发展。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完善中央和省级督察体系。今年对6个省(市)和2家央企开展了第二轮第一批督察,共交办群众举报问题约1.89万件,截至11月25日已办结1.21万件。坚决反对和严格禁止环保“一刀切”,对临沂市兰山区及部分街镇集中停产、停业等简单粗暴行为进行公开通报、严肃查处。

经过各方共同努力,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污染防治攻坚战进展良好。但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要清醒看到,我们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面临不小的挑战,犹如滚石上山,稍有放松可能就会出现反复,甚至前功尽弃。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是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生态环境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保持战略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加大工作和投入力度,确保完成攻坚战目标任务。

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和举措创新支撑工作开展,探索积累了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主要方面可以概括为“六个坚持”:

一是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生态环境保护而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是重要的价值观又是重要的方法论,是做好工作的定盘星、指南针和金钥匙。我们要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长期重要的政治任务,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在谋划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和布局中,要善于领悟这一重要思想对大势的把握,不断提高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在遇到问题、困难和矛盾时,要善于运用这一重要思想找方向、寻路径、求答案。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方面,为了人民,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作为民生优先领域,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另一方面,依靠人民,将人民来信来访和投诉作为精准发现生态环境问题线索的“金矿”,让人民群众作为我们监督力量的一部分,打一场污染防治攻坚的人民战争。

三是坚持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强化党的领导,明确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对本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及生态环境质量负总责;各相关部门要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管发展的、管生产的、管行业的,都要按“一岗双责”的要求管好环保,将“小环保”真正转变为“大环保”。

四是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有利于更好调动地方积极性;让环境治理措施更有针对性;也可以使环境治理成效与老百姓的感受更加贴近,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围绕这一点,我们不断健全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排名、公开、预警制度,有效传导压力,推动各地抓出实实在在的治理成果。

五是坚持落实“六个做到”。把握正确的工作策略和方法,做到稳中求进,既打攻坚战,又打持久战。做到统筹兼顾,既追求环境效益,又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到综合施策,既发挥好行政、法治手段的约束作用,又更多发挥好经济、市场和技术手段的支撑保障作用。做到两手发力,既抓宏观,强化顶层设计、政策制定和统筹指导,又抓微观,通过开展强化监督等推动地方落实。做到点面结合,既整体推进,又力求重点突破。做到求真务实,既妥善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又攻坚克难把基础夯实,绝不搞“数字环保”“口号环保”“形象环保”,确保实现没有“水分”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确保攻坚战实效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检验。

特别强调一下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当前污染防治攻坚战进入不进则退的决战决胜阶段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社会上不时出现环保影响经济的负面舆情。我们认为,这些言论是片面的,也是不负责任的。

从主观愿望看,生态环境部门从来没有用停止发展的办法来保护环境的想法。我们是环保工作者,不是环保主义者。发展和保护是一体的,离开保护的发展是“竭泽而渔”,离开发展的保护是“缘木求鱼”。

从实际结果看,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就是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农村散煤治理实施“煤改电”和“煤改气”,有效拉动了消费和投资,提高了老百姓的生活品质;治理“散乱污”企业,为环境绩效好的企业腾出市场,避免了“劣币驱逐良币”,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等。生态环境保护并没有明显影响经济发展。如果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大影响经济增长,首当其冲受影响的应当是我们重点监管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而这些行业的增长表现相对而言是不错的。比如,2019年1-10月,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包括粗钢等)冶炼和非金属矿物制品(包括水泥等)生产等三大行业,其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9%、9.7%、9.0%,反而比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出约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全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投资同比增长37.4%,远高于5.2%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这里也可以看到环保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

六是坚持不断强化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加强机构、队伍和能力建设,着力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推进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这些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未来我们将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和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污染体系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