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法援的路上》系列报道之六甘于寂寞:守望雪域在高原

2019-01-22 08:15潘鸿宇
民主与法制 2019年3期
关键词:日喀则市事务所高原

潘鸿宇

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巍峨的群山、漫山的羊群、干净而透彻的湖水、黝黑而淳朴的笑脸,这是大多数人心中藏区的模样。然而,这一切对于援藏律师来说,却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高寒、缺氧、莫名的孤独、无尽的思念、刺眼的阳光、艰难的翻越……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我作为一名援藏律师,放弃了都市的安逸生活,为了心中的法治梦想,万里跋涉来到西藏,来到日喀则,在雪域高原上书写着无悔的青春!

把高原反应抛在脑后

来到西藏,许多朋友问我:你在那里时间长了应该就对高原反应适应了吧?还有朋友问:到西藏的人并不会都有高原反应吧?其实到了西藏后,你才能体会到这两种说法都不对。

>>潘鸿宇在日喀则市参加“12·4”宪法宣传活动 作者供图

首先,高原反应对每个人都公平的是,无论是藏族还是汉族,是男是女,人的生理机能是一样的,氧气含量不足的情况下总是对自己身体健康有所损害,不可能有例外的情况。其次,人生活在缺氧环境下不可能适应,只能是克服困难。换句话说,就是迫使自己改变内脏器官功能去适应这种环境,最终是以身体健康为代价去克服高原反应,这就是在西藏生活的人平均寿命要比平原地区的人短的原因。但是为了祖国的这块版图,为了支援藏族同胞,为了藏区的法制建设,也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我把高原反应抛在脑后,毅然决定参加到援藏律师队伍中去。

我所在的援藏地区日喀则市地处祖国西南边陲、西藏自治区西南部,南与尼泊尔、不丹、印度接壤,西衔阿里地区,北靠那曲地区,东邻拉萨市与山南地区。全市国土面积18.2万平方公里,与江苏省面积相当,人口73万余人。作为西藏自治区第二大城市,日喀则市每年合同纠纷、工伤纠纷、交通事故、离婚等案件较多,而且逐年增加。然而,全市的法律服务资源却非常紧缺,辖区内唯一一家西藏循矩律师事务所,仅有专职律师三名、法律援助律师两名,加上援藏律师也不足十名。这种现状,更需要我去积极工作,改变日喀则市法律服务市场的落后面貌。

“让法治的阳光照亮雪域高原的每个角落”是我的初衷和承诺。来到日喀则后,我运用扎实的法律功底、娴熟的执业技巧、丰富的实践经验,积极开展法律服务工作,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积极开展法制讲座,提升行政单位领导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提高农牧民群众学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和水平。此外,我还为循矩律师事务所带来了先进的办案理念和管理经验,提高了循矩所律师的办案业务能力,增强了律师所的凝聚力。第六次西藏工作会议提出“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治藏方略以来,我提供法律咨询400余件、代写法律文书60余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5件、开展法制讲座16次、开展法制宣传14次,办结了多起疑难的、有社会影响的大案要案,向日喀则市烟草专卖局职工作了婚姻家庭类法律专题讲座八课时,取得良好社会效果。在工作之余,我写下了110多篇共计10万字的《援藏日记》,发表在西藏自治区和江苏省各级刊物上,加强了藏汉民族交流和团结。2017年6月,援藏日记经出版社整理,编辑出版成《远方的感悟》一书,成为我国第一部反映援藏律师工作生活的文学作品。

把律所变得优秀

让循矩律师事务所有更好发展是我援藏的最重要工作。因为循矩所是日喀则地区唯一的律师事务所,由于种种原因发展情况不好,也成为西藏司法厅领导头疼的问题。我来到该所后了解到:老主任已经退休,所里有两名律师和一名实习律师,因为体制和待遇低的原因,大家工作积极性不高,业务开展停滞,不能满足日喀则市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市场的需求。在司法局领导支持下,律师事务所开始进行改革:首先,从律所办公室位置开始调整,从三楼搬到一楼,这既方便当事人又利于律师业务的开展。其次,把原来的旧办公桌椅、电脑等办公设备更换一新,提高办公效率的同时也让律师事务所形象焕然一新。第三,将律师办案收费的提成比例由20%提高到30%,提高律师待遇,增加律师工作的积极性。第四,把法律援助中心的业务统一由律师事务所管理和分配,对外形成一个集体,不再是两家单位相互钳制、推诿。第五,整合日喀则地区律师资源,让援藏律师和公职律师发挥更大作用,召开援藏律师学习交流会,让他们给循矩所的发展献计献策,加强日喀则市、县律师同行协调配合,提高日喀则律师的凝聚力。最后,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让江苏的优秀律师事务所与循矩所联姻,加强业务交流学习,提高办案水平。

俗话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律师事务所发展的关键因素还是律师,为了团结大家,我用真诚感动他们,用谦虚感染他们,从各个方面使得律师事务所内部气氛融洽,对外形成团结的整体。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努力,循矩所发生巨大的变化。仅法律顾问单位就增加到20余家,日喀则市人民政府、桑珠孜区人民政府、定日县人民政府、江孜县人民政府、日喀则市工商管理局、日喀则市交通局、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西藏珠峰投资有限公司、天源矿业集团公司等多家单位聘请循矩所作为常年法律顾问,这些单位相信日喀则市本地律师的能力和信用,不再去拉萨聘请律师,这是对我们工作最好的褒奖。2016年年初,我帮助日喀则市政府法制处积极推进《行政企事业单位聘请法律顾问工作》文件的落实,这一举措在践行依法治藏的同时也扩大律师业务,为律师事务所长期发展打下基础。

为了让循矩所更好地发展壮大,在我的推荐下,江苏义行律师事务所与循矩所签订《友好律师所协议》,建立长期稳定合作机制,将江苏律师事务所先进的管理模式引进到日喀则,让循矩所变得更优秀,从而满足日喀则市法律服务市场的需求。

2016年4月,在我和全体日喀则律师同仁共同努力下,循矩所被司法部授予“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称号,这是对我工作的认可和肯定,也是鼓励和鞭策。

把爱和奉献洒满高原

“童山枯木可人怜,冬至单衣不御寒。”这是我慰问日喀则市司法局驻村点克玛乡曲珠村后的感慨。曲珠村,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麓珠峰脚下,全村现有人口36户198人,以农牧业为生,由于土地贫瘠、草场匮乏,导致经济发展严重落后,为日喀则市司法局驻村点,也是扶贫对象。为此,我积极联系徐州市律师协会,发动广大律师为曲珠村村民捐款捐物。在藏历新年来临之际,共募捐到冬衣240余件、冬裤250余条,为曲珠村村民送去了江苏律师的温暖和关怀,也送去了援藏律师的责任与奉献。在慰问过程中,我了解到,村民索朗群培一家是全村重点扶贫对象,全家四口人,其大儿子边巴顿珠现年五岁,是聋哑儿童。为此,我送去慰问金2000元,并积极协调聋哑儿治病就医事宜。2016年2月,在我的倡议下,徐州律师们共捐助8万余元,促成边巴顿珠和村里的另外一名九岁聋哑儿童拉巴到江苏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在医生精心医治下,他们恢复了听力,拉巴小朋友能开口说话了,藏族朋友们喜悦的心情无以言表。这一系列公益活动使我的援藏工作得到更大充实,也让我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2016年7月25日,在我的推荐下,江苏义行律师事务所在定日县克玛乡中心小学设立20万元的奖学金,分五年十个学期,每学期捐赠两万元作为奖学金,激发藏族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业有成。大家带着满满的爱意,举行了“义行律师奖学金”发放仪式,为国家精准扶贫工程作出贡献。

把寂寞和孤独留给自己

从江苏鱼米之乡出发,翻越昆仑山、唐古拉山,掠过青海湖、错那湖,驰骋在青藏铁路,远离了家乡,远离了亲人,经过漫长的行程,来到了雪域高原。“走过天南海北,最美的是家乡的山水。”这是我每逢节日时的感叹。高原反应可以忍受,工作苦与累可以克服,但是无尽的寂寞和思念却最难坚持。看到别人一年回家几次,一次要呆上一两个月才回来,我也想回家,但是又一想作为援藏律师,觉悟应当高一些,因为我代表的是全国律师的形象,是江苏人民的形象,一定要坚守在援藏工作前线,严格要求自己,和日喀则司法局干部群众一样坚持早上做早操,坚持维稳值班,保证出勤率。

远离家乡,孤独寂寞在所难免,工作忙点还好,可以暂时忘掉烦恼,工作闲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却是如影随形。为了援藏事业,家庭不能兼顾、忠孝不能两全,无怨无悔,把对亲人的思念与愧疚化作了工作动力,雪域高原的农牧民群众得到了公平公正的司法,得到优质的法律服务,就是我最大的慰藉。

西藏,是天堂。在这里,有壮观的山川河流;在这里,有多彩的民族文化;在这里,有浓厚的宗教情怀;在这里,有朴实的藏族人民。西藏,也是炼狱。在这里,走路需要付出更多的体力;在这里,工作需要更多的付出;在这里,生病也许面临的就是死亡。我作为一名援藏律师,在这炼狱般的环境里,用高尚的人格,铸就的是法制的天堂,谱写美丽的诗篇,为西藏的法制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有人说援藏律师是为了游山玩水、为了功名利禄。我说援藏律师是当代律师中的精英,是乐于奉献、勇于担当的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猜你喜欢
日喀则市事务所高原
日喀则市唐卡传承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设计事务所
设计事务所 芬兰PES建筑师事务所
设计事务所LLA建筑设计事务所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艾玛土豆1号”在日喀则市的播期试验研究
设计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