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哈萨克斯坦经济外交研究

2019-01-25 06:46张方慧
新疆社会科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中亚哈萨克斯坦援助

张方慧

内容提要: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国家,自冷战结束以来日本对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外交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慢到快的过程;经过20多年的发展,日本对哈萨克斯坦经济外交日趋机制化、成熟化;日本对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外交体现了其对中亚的战略诉求,具有显著特点。同时,日本对哈萨克斯坦经济外交的成功经验也为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经验。

一、引言

中亚作为连接欧亚大陆和中东地区的枢纽,是麦金德所讲的控制世界命脉的“心脏地带”,地缘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然而,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在冷战的大环境下,包括哈萨克斯坦在内的中亚各国并不是日本对外战略布局的重心。冷战结束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日本争当“政治大国”“正常国家”战略的确立和实施,其逐渐将目光投向中亚国家,积极拓展与中亚各国、特别是哈萨克斯坦的关系。

在中亚五国中,哈萨克斯坦无论是国土面积、自然资源,还是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稳定程度都处于绝对优势;哈萨克斯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分别与中国、俄罗斯等大国接壤,具有其他中亚国家无可比拟的地缘优势,被布热津斯基视为潜在的地缘政治支轴国家。近年来,哈萨克斯坦作为中亚地区大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中亚在日本总体外交布局中地位的上升,日本以经济外交为手段重点加强与哈萨克斯坦的关系可以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这对于谋求地区主导权的日本而言是十分必要的。倘若日本以哈萨克斯坦为切入点、与中亚各国的关系得到实质性提升的话,则将会对中亚的地缘政治和中国的周边外交产生重要影响;同时,日本对哈萨克斯坦经济外交的有益经验也对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借鉴意义。因此,本文从日哈经济外交的发展历程出发,分析了日本对哈萨克斯坦的战略诉求,重点探讨日本对哈萨克斯坦经济外交的机制与特点。

二、日本对哈萨克斯坦经济外交的发展历程

经济外交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国家或其代表机构以本国经济利益为目的制定和进行的对外交往政策与行为;二是以本国经济力量为手段或依托,为实现和维护本国战略目标或追求经济以外的利益,制定和进行的对外交往政策与行为。[注]周永生:《经济外交》,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第22页。经济外交一般通过经济援助、贸易等方式扩大出口,确保稳定的市场和资源供给,把在他国渗透影响力、提高本国形象等作为政策目标。

日本是较早开展经济外交的国家,1957年日本在战后首次发表的外交蓝皮书中提出了“经济外交”口号。[注]吴学文主编:《日本外交轨迹(1945~1989)》,北京:时事出版社,1990年,第63页。日本的经济外交活动始于战后对东南亚各国的赔偿外交,通过赔偿和经济援助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东南亚国家的反日情绪,确保了稳定的原料基地和出口市场,拓展了国际空间。冷战期间,日本的经济外交追随美国的“遏制”战略,将社会主义国家排除在外,重点集中在东南亚和欧美地区,对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外交几近空白。冷战结束后,随着两国外交关系的确立,日本开始对哈萨克斯坦提供政府开发援助(ODA)。政府开发援助是日本实施经济外交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有偿资金援助、无偿资金援助和技术援助三种形式。向不发达国家提供政府开发援助不仅能够提升与受援国的关系、为自身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够为国家赢得经济以外的政治等多重利益,辅助国家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

20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对哈萨克斯坦的援助数额较少且增长缓慢。1993~1996年,日本对哈ODA援助额仅为1 583万美元(见图1)。此时,哈萨克斯坦刚独立,政治、经济、社会建设都面临诸多问题,日本此时对包括哈萨克斯坦在内的中亚地区更多的是持“观望”态度。1997年,哈萨克斯坦国内政局趋于稳定,经济形势也企稳回升。为了进一步拓展日本的外交空间、保障日本的能源安全,时任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提出了“欧亚大陆外交”理论,主张加强与中亚及高加索地区国家的关系,以获取能源资源、提高自身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在这种背景下,日本开始逐步加大对中亚各国的政府开发援助力度,日哈关系也随之升温:1997年日本对哈ODA援助额猛增至4 308万美元,1998年更是达到9 521万美元。

图1 1993~2016年日本对哈萨克斯坦政府开发援助额[注]资料来源:“政府開発援助(ODA)国別データ集”,日本外務省,http://www.mofa.go.jp/mofaj/gaiko/oda/shiryo/kuni.html(2018-5-30)。截至2018年5月30日该数据更新至2017年版(即2016年数据),以下数据如无说明均引自图1。

进入21世纪,日哈关系进入发展快车道。2001~2005年,日本对哈国政府开发援助虽然波动较大,但一直在相对高位运行。2003年,日本对哈经济援助首次突破1亿美元,达到1.36亿美元,这些援助为哈萨克斯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国内投资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日本也开始探索与包括哈萨克斯坦在内的中亚国家建立长效沟通机制。2004年,时任日本外相川口顺子在阿斯塔纳同中亚各国外长会晤,“日本+中亚”外长会晤机制得以建立,为日本同中亚各国加强交流、深化合作提供了良好平台,成为日哈关系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2005年,日本对哈萨克斯坦ODA跌至6 968万美元,这与日本第二次“入常”失败后经济外交政策的调整及中亚地区安全形势变化有关。2005年是联合国成立60周年,日本希望借机推动联合国改革,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其提案未能得到多数成员国支持。日本“争常”失败促使其着手调整经济外交政策,明显加快了推进双边、多边和地区经济合作的进程。[注]周永生:《日本经济外交政策的转变及其影响》,《东北亚论坛》2014年第1期。同时,中亚安全局势生变,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相继爆发“郁金香革命”[注]2005年3月,吉尔吉斯斯坦因不满议会选举而爆发“郁金香革命”(亦称“黄色革命”),总统阿卡耶夫出逃俄罗斯,反对派掌握政权。和“安集延事件”[注]2005年5月12日夜间,位于乌兹别克斯坦东部的安集延市发生武装骚乱事件,一群武装分子袭击安集延市的一些警察岗哨和军队营地,夺取了一批武器弹药,骚乱者还冲击了安集延市监狱,并放出一批在押犯;13日晚,乌政府采取措施平息了武装骚乱。乌总统卡里莫夫指出,挑起这起骚乱事件的是极端主义势力。,这促使日本重新审视中亚地区安全形势,直接导致该年对中亚地区ODA援助金额的减少。

2006年,时任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访问哈萨克斯坦,这是日本首相第一次访问哈萨克斯坦。双方在强化政治关系的同时,经贸关系也得到迅速发展,日本对哈萨克斯坦的援助明显上升,2007年为5 539万美元,同比增长96%,2009年达到6 328万美元。但是从2010年开始,日本对哈援助呈明显下降趋势。一方面,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增长乏力,对外援助力度减弱。另一方面,哈萨克斯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国民收入显著提高,2017年人均GDP达8 841美元,[注]“カザフスタン共和国基礎データ”,日本外務省,https://www.mofa.go.jp/mofaj/area/kazakhstan/data.html#section4(2018-6-15)。进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哈萨克斯坦正由受援国向援助国转变。在此背景下,日本于2014~2015年连续两年暂停对哈萨克斯坦的政府贷款,只提供了数额较少的无偿资金援助和技术援助,导致对哈经济援助额锐减。2016年,日本重新对哈萨克斯坦提供贷款,但也仅有66万美元。

虽然对哈政府开发援助减少,但是,日哈两国经贸关系不断加强,贸易额总体呈上升趋势。2008年,日本对哈萨克斯坦贸易额为10.6亿美元,首次突破10亿美元(见图2)。此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日本对哈贸易额有所下降,但在2011年再度突破10亿美元。2012年底,安倍晋三再次执政以来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重视发展亚洲外交,中亚也成为日本关注的重点地区之一。2015年10月,安倍晋三率领日本商社、银行以及大学等50个企业和团体访问哈萨克斯坦,成为继小泉之后再次访哈的日本首相。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的演讲中,安倍晋三表示:“日本将从政府和民间两方面着手支援中亚地区向开放、稳定、独立的方向发展,将通过国家层级的合作,大力支持民间资本到哈萨克斯坦投资,并且在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领域,日本也将提供支持”[注]“安倍総理スピーチ”,日本外務省,http://www.mofa.go.jp/mofaj/erp/ca_c/kz/page1_000148.html(2018-6-5)。。

2017年,日哈贸易额达到最高值,为15.31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74亿美元,进口额为12.57亿美元,日本对哈萨克斯坦贸易逆差进一步拉大。从贸易结构看,2017年,日本对哈主要出口汽车、工业机械、橡胶制品等工业产品,分别占对哈出口总额的57.8%、11.3%、7%;自哈萨克斯坦进口主要为钢铁、原油等工业原料,分别占日本自哈进口总额的51%和43.5%。[注]“カザフスタン概況”,ジェトロ,https://www.jetro.go.jp/ext_images/world/russia_cis/kz/data/kz201808.pdf(2018-8-5)。此外,两国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日本对哈萨克斯坦投资的增长。日本对哈投资额从2014年的3亿美元上升到2016年的4.71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25%以上。[注]“世界貿易投資概況報告2017”,ジェトロ,https://www.jetro.go.jp/ext_images/world/gtir/2017/47.pdf(2018-6-5)。截至2018年8月,共有51家日本企业在哈投资建厂,包括帝石、三井物产、住友商事等知名企业,[注]“カザフスタン概況”,ジェトロ,https://www.jetro.go.jp/ext_images/world/russia_cis/kz/data/kz201808.pdf(2018-8-5)。涉及石油开发、矿产开采、物流运输、汽车制造、基础设施等领域。

图2 2001~2017年日本对哈萨克斯坦贸易统计[注]资料来源:“ドル建て貿易概況”,ジェトロ,https://www.jetro.go.jp/world/japan/stats/trade.html(2018-8-3)。

总体而言,日哈关系的发展历程与日本国家战略的转型具有一定的同步性,日本对哈萨克斯坦战略地位的认知也经历了一个从轻视到重视的过程。在日本“正常国家”战略进入加速落实阶段,哈萨克斯坦对于日本的价值日益凸显,这决定了日本将会继续倚重哈萨克斯坦的资源以及地缘政治优势,继续以经济外交为手段加强同哈萨克斯坦的关系,并逐步使两国的经济合作制度化、常态化、成熟化。

三、日本对哈萨克斯坦经济外交的战略目标

国家利益是国家制定和实施战略的出发点。经济外交作为外交战略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归根到底也要服务于一国的国家利益。冷战结束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以摆脱战后体制、成为“正常国家”为目标的“正常国家”战略的确立和实施,日本对包括哈萨克斯坦在内的中亚国家的外交政策也逐步由注重经济利益向注重实现政治诉求转变,获取经济利益、提升大国地位、牵制中国是理解日本对哈经济外交的三个维度。

(一)获取经济利益,维护能源安全

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外向型工业大国,经济发展与繁荣必须以持续的对外贸易为基础,其国际贸易的特点是依靠外部世界提供工业发展所需的原材料,同时对外输出工业制成品。[注]罗建波:《日本对非洲外交及其发展趋向》,《西亚非洲》2008年第11期。可以说,日本是资源和市场“两头朝外”;而哈萨克斯坦虽然自然资源丰富,但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且技术相对落后,在能源开采、加工以及运输等方面急需发达国家先进的设备与技术支持。日哈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经济结构的互补性为两国经济合作提供了基础。如前所述,日本从哈主要进口石油等自然资源,而哈萨克斯坦则成为日本汽车、轮胎等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市场。日本加强同哈萨克斯坦的经贸关系不仅可以为日本的经济发展创造较好的外部环境,更重要的是可以以哈萨克斯坦为跳板,发挥其中心辐射功能,以点带面,进一步打开中亚市场,这对于扩大日本产品出口、提振持续低迷的国内经济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谋求能源进口多元化、确保能源安全也是日本加强同哈经济外交的重要因素。日本是世界第三大能源消费国和进口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能源高度依赖进口。2015年,日本99.7%的石油、99.6%的天然气都来源于进口,能源自给率仅有6%。[注]王涛、邓荣秀:《日本对非洲投资的历史透视与现状分析——兼谈与中国的比较》,《日本学刊》2017年第1期。此外,日本进口原油的大部分来自沙特阿拉伯等中东国家,1973年爆发的石油危机使日本深刻认识到能源进口多元化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此后不断拓宽能源进口渠道。哈萨克斯坦拥有丰富的原油、天然气、铀矿等自然资源,总量达320亿吨,占全球资源的4%,[注]《纳扎尔巴耶夫:哈萨克斯坦自然资源总量达320亿吨》,哈萨克国际通讯社,http://www.inform.kz/cn/320_a3038588(2018-6-25)。不过,由于自身需求较低,绝大部分用于出口。2016年,日本自哈进口石油额为1.32亿美元,2017年达到5.47亿美元,增长3倍多,[注]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相关数据计算得出,参见:“カザフスタン概況”,ジェトロ,https://www.jetro.go.jp/ext_images/world/russia_cis/kz/data/kz201808.pdf(2018-8-5)。表明哈萨克斯坦在日本能源进口中的地位正逐步上升。因此,通过与哈萨克斯坦展开能源合作,能有效维护日本能源安全,避免中东局势不稳定对经济活动造成负面影响。正如日本在《对哈萨克斯坦的援助方针》中所指出的那样:“对哈萨克斯坦的援助,对于确保我国的能源稳定以及能源供应地的多样化具有重要意义。”[注]“対カザフスタン共和国国別援助方針”,日本外務省,http://www.mofa.go.jp/mofaj/gaiko/oda/files/000072282.pdf(2018-6-25)。

(二)攫取政治资源,提升政治大国地位

国家利益包罗万象,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等不同领域。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随着日本经济大国地位的确立,其国家整体利益中的“政治利益”日益突出,追求与经济实力相称的国际政治地位的战略诉求日益膨胀。在日本追求“政治大国”的过程中,中亚的战略地位也日益凸显,对中亚外交已被纳入日本充当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之中。

在这种背景下,“经济外交为‘政治大国’目标服务的一面日益明确”[注]周永生:《经济外交》,第389页。。实践证明,以经济外交为手段为国家利益服务,是长期以来最有效的一个战略。日本不断加强同哈萨克斯坦的关系,从短期来看,不仅可以获取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市场,还可以在一些国际问题上、特别是在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问题上得到哈萨克斯坦的支持。哈萨克斯坦早在1994年就明确表示支持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至今仍是日本“入常”的坚定支持者。从长期来看,通过向哈萨克斯坦提供政府开发援助,帮助其解决国内的一些发展问题,还可以彰显日本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扩大自身的国际影响力。

(三)着眼地缘政治利益,牵制中哈关系

日本的对外战略无不是以中国的崛起和所谓的“威胁”为背景的。[注]刘江永主编:《当代日本对外关系》,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第228页。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中日经济实力发生逆转,日本外交战略中牵制中国的意味愈加明显,在众多领域表现出“中国走到哪里,日本就跟到哪里”的特点。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自2011年6月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双方合作不断深入。目前,中国已成为哈萨克斯坦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二大出口市场。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两国各领域的合作也将不断使双边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在这种形势下,日本感觉到明显的竞争压力,其经济外交的重点也加上了制约中国的内容。牵制中哈关系、谋求在中亚地缘政治博弈中占据优势已成为日本开展对哈经济外交的重要考量,通过加强日哈关系,一方面可以与中国争夺该地区的资源、市场,避免哈萨克斯坦全面倒向中国;另一方面,通过向哈提供经济援助和投资,可以增强自身在中亚外交的主导权和主动权,提高与中国在该地区竞争的砝码,有利于其在中亚地区构建由自己主导的政治经济秩序。

四、日本对哈萨克斯坦经济外交的机制与特点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日哈经贸合作的逐步加深,日本对哈经济外交的机制建设也不断完善。在继承和发展原有机制的基础上,日本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高层统筹推动、官民并举、多边与双边协调的对哈合作网络;同时,日本对哈经济外交呈现“援助、投资良性互动”“以政促经”“注重民生”等特点。随着中亚地区战略价值的日益凸显,大国在该地区的角力也将日趋激烈。可以预见,日本将进一步加大对该地区的外交力度,以获取其想要的经济和政治资源。

(一)日本对哈经济外交的机制建设

日哈经济委员会和“中亚+日本”对话机制是日哈两国间最重要的合作机制,前者侧重于企业间的沟通交流、后者侧重于政府层面的合作协商,二者协调配合,成为日哈之间开展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2013年以来,日本为了支持企业“走出去”、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相继成立了日本企业援助促进本部和官民并举推进室,逐步形成了完备的企业援助机制,这一机制正在日哈经贸合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日哈经济委员会

日哈经济委员会成立于1993年12月,由日本经济界人士发起成立,旨在加强两国间的经贸合作,为两国企业交流搭建平台。其会员包括“伊藤忠商事、住友商事、三菱商事、三井物产、双日、日新、丸红、国际石油开发帝石株式会社”等11家日本知名企业。[注]“日本カザフスタン経済委員会”,ロシアNIS貿易会,http://www.rotobo.or.jp/activities/committees/kz/kz.pdf(2018-6-5)。由日哈经济委员会主办的日哈经济联席会议是该机制下双方交流、合作的主要平台,该会议从1994年开始在两国交替举办,至2008年已举办九届;2009年该会议更名为“日哈经济官民联席协商会议”,显示官民并举的合作新趋势。在日哈经济委员会的协助下,一大批日本企业到哈投资建厂。

2012年底,安倍晋三再次执政以来,该会议的规格与规模不断提高,显示双方对该合作机制日益重视。2014年10月23日,哈萨克斯坦总理马西莫夫出席了在阿斯塔纳召开的第五届日哈经济官民联席协商会议,与会人员再创新高(达到435人)。在这次会议上,日本和哈萨克斯坦签署了第一个投资协议——《日哈投资协定》,成为日哈关系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注]“第五回日本カザフスタン経済官民合同協議”,ロシアNIS貿易会,http://www.jp-kz.org/conference/5th/summary5.pdf(2018-6-5)。2016年11月,日本将第六届日哈经济官民联席协商会的举办时间安排在纳扎尔巴耶夫总统访日期间,更是将该合作机制推向新的高度。本次会议以“日哈经济关系发展的优先课题——新领域开发的具体路径”为主题,日哈政商界人士进行深入探讨,达成了包括诸如哈萨克斯坦发展银行与三菱东京UFL银行面向再生能源开发的金融合作协议在内的12项合作协议。[注]“第六回日本カザフスタン経済官民合同協議”,ロシアNIS貿易会,http://www.jp-kz.org/conference/6th/summary6.pdf(2018-6-5)。这些协议既有政府间的、也有企业间的,合作领域十分广泛。

2.“中亚+日本”对话机制

“中亚+日本”对话机制在促进日本与中亚经济合作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2012年11月,第四届“中亚+日本”外长对话在东京召开,本次会议围绕“贸易投资、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防灾减灾”等主题进行了充分讨论,在会后发表的《构建日本中亚新伙伴关系的共同声明》中,日本承诺将就上述领域对中亚提供总额达7亿美元的具体事业项目援助。[注]“第4回外相会合 日本·中央アジアの新たなパートナーシップの構築に関する共同声明”,日本外務省,http://www.mofa.go.jp/mofaj/area/europe/caj/gaisho_12/kp.html(2018-6-5)。2014年7月16日,在“中亚+日本”外长对话机制建立10周年之际,第五届“中亚+日本”外长会议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举行,会议通过了《日本—中亚互惠伙伴关系新十年的共同声明》和《农业领域合作规划图》,为今后双方合作指明了方向。[注]⑥ 张方慧:《安倍政府对哈萨克斯坦经济外交研究》,2017年外交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第29、34页。日本承诺将在畜牧业、蔬菜水果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中亚各国给予技术援助,并且向中亚国家提供最新的农业机械设备,帮助其建立现代化食品产业链。[注]“中央アジア+日本対話の枠組みによる農業分野地域協力ロードマップ”,日本外務省,http://www.mofa.go.jp/mofaj/files/000045366.pdf(2018-6-5)。2017年,时值日本同中亚各国建交25周年,第六届“中亚+日本”对话会在土库曼斯坦召开。日本表示未来将在运输、物流领域向中亚提供240亿美元的援助,旨在为中亚各国提供“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并明确了具体援建事项。[注]“中央アジア+日本対話·運輸·物流協力イニシアティブ”,日本外務省,http://www.mofa.go.jp/mofaj/files/000252705.pdf(2018-6-5)。“中亚+日本”对话机制在强化日本同中亚国家关系的同时,也将日哈在各领域合作推向了一个新高度,标志着日本对哈经济外交已经超越了既有的双边模式,并试图以日哈合作为基础向其他国家辐射影响力,整个中亚地区已被纳入其整体外交战略当中。

3.日本企业援助机制

为了支持日本企业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日本政府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企业海外援助机制。首先,在外务省设立“日本企业援助促进本部”和“官民并举推进室”。日本企业援助促进本部成立于2013年12月,由外务大臣担任部长,负责统筹协调。官民并举推进室于2015年9月在整合日本企业援助室、海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室和投资室职能的基础上成立,负责具体实施操作。其主要职责在于,帮助企业搜集投资对象国的相关信息、建立完备的数据库并进行风险评估、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为了简化审批手续,企业援助促进本部和官民并举推进室还会同其他相关省厅沟通协调,帮助企业尽快到对象国投资建厂。其次,在驻外使领馆设立日本企业援助窗口、企业援助担当专员、基础设施项目专员、能源矿物资源专员等,负责受理企业到对象国投资建厂后遇到的各种问题,为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保障。[注]“日本企業支援”,日本外務省,http://www.mofa.go.jp/mofaj/ecm/ec/page23_001715.html(2018-6-5)。此外,日本驻外使领馆还通过定期举办招待会、研讨会、日本产品推介会等方式为日本企业提供展示平台。[注]⑥ 张方慧:《安倍政府对哈萨克斯坦经济外交研究》,2017年外交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第29、34页。

图3企业援助促进部具体操作流程图

日本企业援助促进本部、官民并举推进室等机构与日哈经济委员会等既有机制相互配合,减少了日本企业的海外调研成本和投资风险,带动了一大批企业在哈萨克斯坦投资建厂,进一步开辟了海外市场。这种“政府开道、企业落实”“官民并举”的对外合作模式,在日本对哈萨克斯坦经济外交中正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日本对哈经济外交的特点

1.援助、投资良性互动

在对哈萨克斯坦经济外交中,日本遵循“援助带动投资、投资促进援助”的模式,实现了援助和投资的良性互动。自哈萨克斯坦独立以来,日本共向哈提供了63亿日元的无偿资金援助、951.49亿日元的贷款以及143.8亿日元的技术援助。[注]“政府開発援助(ODA)国別データ集2017”,日本外務省,http://www.mofa.go.jp/mofaj/gaiko/oda/files/000247508.pdf#page=152(2018-6-5)。这些援助主要集中在电力、道路、机场等基础设施领域,以此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日本企业在哈投资建厂。例如,2000年日本对哈萨克斯坦提供165.39亿日元的有偿资金援助,用于西哈萨克斯坦道路改修项目,以完善哈国东西向道路运输;2010年日本又提供63.61亿日元的有偿资金援助,帮助哈萨克斯坦南部的江布尔州整修公路,打造地区物流回廊。[注]“ODA見える化サイト”,国際協力機構(JICA),https://www.jica.go.jp/oda/index.html(2018-6-5)。这些项目的实施一方面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也为日本企业在哈投资奠定了良好基础。2014年,日本丰田公司和日本电动工具生产商牧田公司先后进军哈国市场。[注]“世界貿易投資概況報告2015”,ジェトロ,https://www.jetro.go.jp/ext_images/world/gtir/2015/pdf/kz.pdf(2018-6-5)。2015年10月,随着《日哈投资协定》生效,2016年日本对哈萨克斯坦投资额达4.71亿美元,同比增长20.2%。[注]“世界貿易投資概況報告2017”,ジェトロ,https://www.jetro.go.jp/ext_images/world/gtir/2017/47.pdf(2018-6-5)。随着投资的深化,也会产生新的援助需求,最终形成“援助—投资—援助”的良性循环。

2.以经济外交促进两国政治关系的深化

本工程选矿工艺中磨机电机等设备需要大量冷却水冷却,因此需设置循环冷却水系统。冷却循环水管道系统,包括冷却循环给水管道系统及冷却循环回水管道系统。冷水通过冷却循环给水管道输送至选矿设备,冷却排出的升温水通过冷却循环回水管道输送至冷却塔进行冷却,冷却后进冷水集水池循环使用。

经济和政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日本对哈经济外交也推动了双方政治关系不断深化。在经济关系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双方领导人实现了历史性的首次互访。2015年安倍访问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表示:“无论在经济还是在政治方面,哈萨克斯坦与日本均不存在分歧,哈萨克斯坦愿意与日本在各个领域开展合作”[注]《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人民网,http://world.people.com.cn/n/2015/1028/c157278-27750668.html(2018-6-5)。。2016年11月,纳扎尔巴耶夫访问日本,双方一致同意在反恐、防止核扩散等安全领域开展合作。此外,日本政府还试图在诸如历史问题上积极寻求哈萨克斯坦的支持。安倍邀请纳扎尔巴耶夫参观广岛和平广场,欲借此向外界传达日本也是二战“受害者”的形象,这表明日本对哈的政治诉求已不仅仅局限于争取哈萨克斯坦对其“入常”的支持,开始向历史问题等方向发展。

3.注重民生领域

日本对哈萨克斯坦的经济援助不仅局限于政府项目,而且关注民生工程。近年来,日本对哈萨克斯坦的“草根人员安全保障无偿援助”项目有所增加,该项目涉及医疗卫生、教育及防灾减灾等领域,旨在改善低收入民众生活水平。如2014年实施的“艾克巴斯顿兹地方结核病医院改建计划”“科斯塔那州艾滋病中心医疗器材整备计划”对于当地的传染病防控、医疗卫生条件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日本在农业问题上加大了对哈的援助力度。哈萨克斯坦虽然是农业大国,但栽培技术落后、粮食生产易受病虫害影响。在“第六届日哈经济官民联席协商会”上,日本表示“哈萨克斯坦拥有肥沃的黑土地,农作物生产以谷物为主,但由于栽培技术落后导致产量不稳定,今后日本将加大对哈的栽培技术援助”[注]“第六回日本カザフスタン経済官民合同協議”。,这凸显了日本希望通过对哈萨克斯坦民生领域的援助彰显其“人文关怀”,以达到提高国家形象、夯实日哈合作的民意基础之目的。

五、结语

中亚地区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地带,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中国与中亚各国有着数千年的友好交往历史,曾共同推动了古“丝绸之路”的繁荣。2013年,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一带一路”已成为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的新纽带。哈萨克斯坦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国家和中国西部的重要邻国,处理好与哈萨克斯坦的关系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日本借经济外交不断加强同哈萨克斯坦的关系,增强其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已成为中国外交不可忽视的因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的经济外交也给“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经验。

首先,加强机制建设,实现官民并举。官民并举是日本经济外交的亮点,也是其成功的关键。在推进经济外交的过程中,日本“政府开道、企业落实”,双方配合默契、运作高效。 而在这背后离不开成熟的机制保障。“中亚+日本”外长对话机制和日哈经济委员会等机构相得益彰、互为补充,有力地协调了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日本企业促进本部和官民并举推进室则为企业调研节约了成本,加速了企业尽快投资建厂。

其次,处理好援助和投资的关系,打造“援助+投资”新模式。长期以来,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广大亚非拉国家提供了大量援助,这些援助多为道义上的无偿援助,虽有一时“输血”之功效,但也存在后续“造血”能力不足、且无法为本国带来经济收益的困境。因此,中国今后在开展经济外交时,需注重构建“援助+投资”新模式,以援助促投资、以投资促发展,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会点,秉持正确义利观,实现援助和投资的良性互动,实现合作共赢。

再次,实施惠民工程,提升国家形象。如前文所述,日本对外援助深谙“惠则足以使人”之道,重视民生领域的投入,并且在推进项目的过程中严控质量,这为日本赢得了良好声誉。因此,未来中国在开展经济外交时,可以适当向“民生”领域倾斜,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赢得当地百姓的赞誉,积极提升国家形象,为日后进一步合作打下坚实的民意基础。

最后,巩固中哈关系的同时探索“一带一路”框架下中日合作的途径。合作共赢是当今时代的要求,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中亚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在推进有关项目的同时要加强同日本的协调,积极探索“一带一路”框架下中日两国在中亚地区的合作途径,避免恶性竞争、零和博弈。

猜你喜欢
中亚哈萨克斯坦援助
习近平主席在中亚
聚合物改性沥青在哈萨克斯坦的应用研究
1月份哈萨克斯坦煤炭产量同比增长6.3%
哈萨克斯坦油粕产量预计达到62.5到68.5万吨
哈萨克斯坦压力容器法规标准简介
中亚速览
民营油企的中亚并购潮
住房保障与住房援助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
第十届创富会员援助大行动第1批受援助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