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朱泥大器的制作和烧成

2019-01-26 02:55杨尚坤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8年11期
关键词:矿料红泥泥料

杨尚坤

宜兴紫砂陶,始于宋,盛于明、清,随瓷器的兴盛,而迅猛发展。

宜兴紫砂陶的泥原料有紫泥、团泥(本山绿泥)和红泥三种。

红泥中有一种精品,含铁量较其它紫砂泥料都高,它就是朱泥。朱泥,有人称其为“石黄”,也有人称其为“嫩红泥”。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云:“石黄泥,出赵庄山,即未触风日之石骨也,陶之乃变朱砂色。”

《宜兴紫砂矿料》载:“朱泥属粘土质泥岩,主要产于赵庄山,红卫香山一带。黄龙山也产朱泥,虽产量甚少,但其中不乏一些绝质上品。黄龙山朱泥一般有两种产出状况:一种是产于浅表黄石岩层下部贴层,出产区域分布较广,矿形琐碎,采掘非常困难,各处朱泥矿料质性差异很大;还有一小部分产于宝山矿区墨绿泥层的下部贴层。黄龙山朱泥在明、清时就很难满足需求,而基本是采用赵庄沙山、红卫香山一带露天嫩泥矿出产的石黄泥、朱泥作为主要用料。或者采用精选紫砂泥加朱泥等经人工调配,以弥补黄龙山朱泥矿料之缺。朱泥矿料外观呈黄色,泥性致密呈块状或团状,质地均匀细腻,矿料中一般含有少量微细的白色云母碎片,基本能溶于水呈泥糊状。朱泥可塑性好,大多能制作精巧细薄的造型。因含铁量的不同,烧成之后呈现朱砂色、朱砂紫和海棠红等色。”

以朱泥制器,其胎土需要先将红泥以水洗、沉淀,然后用140目至160目的筛子水洗筛选。

朱泥虽属红泥,然纯朱泥却与红泥有许多的区别:

其一,原矿不同。红泥是“五色土”里面普通的泥料,而纯朱泥的原矿是石黄石。

其二,收缩比不同。红泥的收缩比是14%左右,而纯朱泥的收缩比是18%-30%左右。

其三,窑温不同。红泥的窑温是1100℃,而纯朱泥的窑温是1050℃-1080℃。

其四,色泽不同。红泥红中略带一点橙色,而纯朱泥朱红略泛橘光。

其五,质感不同。红泥光洁明亮,而纯朱泥温润透明。

其六,成型工艺不同。红泥因为泥性好,支撑度好,收缩率适度,烧制时不易变形,所以大小器都可以成。纯朱泥虽然可塑性很强,也非常容易成型,但是收缩率很大(有时甚至能达到30%)不易掌控,而且泥性娇,支撑度很差,烧制时极易变形,所以朱泥一般小器能成,大器极难。

朱泥在成型和烧制大器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比如成型易开裂,结合较难掌握,制壶时开口易掉砂,细部处理须要有极高的技巧和极大的耐心;比如烧制过程中窑位的安排,窑温、气氛掌控,出窑时间的把握……这些都要从制小器开始深入了解朱泥的制作工艺,并熟谙之,然后以其为基础,在制大器的实际操作中慢慢积累经验,攻克工艺问题。所以欲制朱泥大型者需要有恒心,需要有不畏艰的精神,需要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纯朱泥独立难成大器,影响了朱泥制品的发展,因此,热爱制作朱泥器的艺人们,不断探索,最终找到了突破口——人为进行泥料调配。人为调配朱泥最典型的方法有:

第一,在单一的优质朱泥里加入适量石黄。

第二,将同一产地的不同朱泥矿合理搭配,再加适量石黄。

第三,将不同产地的朱泥矿合理搭配,再加适量石黄。如:将黄龙山朱泥和赵庄朱泥适量调配。

第四,在朱泥里参入适量的其他非朱泥料的砂。如:在朱泥中参入段砂。

第五,将同一朱泥的生、熟泥相配,再加入适量石黄。如先用低温(一般为700℃-800℃)把部分朱泥烧熟,然后按不同目数捣碎,再加到原来的生泥里。

我在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每一种配料方法中都要“加入适量石黄”,其目的是为了增加制作黏度和保证烧出后的色泽(这是所有真正朱泥壶泥料调成成泥时不可省略的)。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随着热衷于朱泥器制作的艺人们的不懈探索,制朱泥大器的配料方法越来越成熟,紫砂朱泥大器也逐渐出现并越来越精湛。

朱泥在预热烘干、高温、冷却这一烧制过程中,其烧制温度、预热烘干时间比其他紫砂泥长,冷却过程也必须十分缓慢,稍有不慎就易变形和窑裂。我便是在艰难的技术攻关中借鉴前人的经验,通过试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试制,以已有的成功技术加上自己的探索,慢慢积累成自己的制作方法,才制成朱泥大器的。

在紫砂各种泥料中,朱泥以“活动着的面层感觉,生命着的肌理效果”,一直是世人的挚爱。

猜你喜欢
矿料红泥泥料
问刘十九
浅谈紫砂壶手工成型中泥性的应用
高速气流破拱清堵技术在某铁矿选矿厂的应用
云南建水紫陶泥料配比与工艺性质对比研究
解析市政工程公路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控制
布料溜槽结构对料流轨迹及高炉顺行影响研究
关于烧结红泥消化生石灰系统的改造
LDM法3D打印紫砂泥料的制备及参数控制
浅谈制壶文化
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