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新闻传播研究现状与突围*

2019-01-28 18:36王蔚蔚邵培仁
中国出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一带一带一路研究

□文│王蔚蔚 邵培仁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引发了各领域各学科研究者的重视,迅速成为学术研究新的增长点,自然成为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文将对“一带一路”的新闻传播研究进行一些初步的梳理,试图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发现问题与不足,并探讨其对今后的研究产生的启示。

一、“一带一路”新闻传播研究的主要内容

2018年10月27日,通过中国知网的检索,以“一带一路”和“传播”为关键词,搜索到1843篇文章;以“一带一路”和“新闻”为关键词,搜索得到930篇;以“一带一路”和“报道”为关键词,搜索得到930篇;以“一带一路”和“媒体”为关键词,搜索得到1324篇;以“一带一路”和“传媒”为关键词,搜索得到159篇。排除其中相互重复、非学术成果(如会议报道、新闻报道),约有1500篇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进一步梳理,可以看出,“一带一路”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带一路”与媒体报道创新、“一带一路”与地区/区域传播、“一带一路”对外传播的国别研究、“一带一路”的对外传播策略与话语体系建构。

1.“一带一路”倡议与媒体报道创新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如何更好地把握“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为“一带一路”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助力“一带一路”的发展,国内媒体在报道内容、形式、话语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不断创新报道,也积累了大量的报道经验。关于“一带一路”倡议与媒体报道创新的经验总结和研究,为“一带一路”报道提供了重要参考。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媒体从业人员或研究者对“一带一路”报道的个案式经验总结。如央视新闻频道特别节目“数说命运共同体”;[1]“丝路电视国际合作共同体”开创的媒体国际合作新模式;[2]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推出流量过亿级和过千万级的新媒体产品;[3]宁夏卫视访谈类节目《解码一带一路》的策划;[4]新疆《大陆桥》关于“一带一路”的内容创新;[5]2017年第4期的《中国记者》还推出了一组“一带一路”报道,主要有泉州晚报社“海丝”主题报道的策划与实践,《福建日报》、浙江金华媒体、《重庆日报》等参与“一带一路”报道的探索与实践等。

第二类是对某一(类)媒体“一带一路”报道的内容研究。这些研究基本上从报道领域、报道体裁、报道视角和报道对象等方面进行的内容分析,分析其传播策略,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如对2015年《人民日报》《新疆日报》《福建日报》官方微博的研究,提出要加强议程设置、采取多元报道、注重区域特色等建议;[6]对中国日报网的研究,提出要加强与境外主流媒体的合作、充分利用本地化渠道;[7]对推特平台中的“一带一路”报道进行内容分析,认为这些报道存在报道量较少、报道内容单一等问题;[8]对人民网“一带一路”相关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其存在数据可视化程度不高、部分栏目更新不及时、对“一带一路”建设风险预估不足、忽视受众反馈等问题。[9]

无论是业界的经验总结,或学界对具体个案的解剖,还是相关报道的内容分析,其总体思路都是研究“一带一路”相关报道的创新经验、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突破路径。这些基于经验式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和方法有着较大的相似性。毕竟,“一带一路”相关报道的创新仍然是在现有媒体报道思路和媒体格局之中所形成的,总体偏向某一篇或某一节目的创新,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这些创新大多停留于报道形式方面,也进一步暴露出“讲述中国故事”所存在的共同困境。

2.“一带一路”与地区/区域传播

“一带一路”在国内分别覆盖新疆、重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广西、云南、西藏和上海、福建、广东、浙江、海南等省(区、市)。这些地区如何进行“一带一路”报道,构筑地区/区域传播力和发力对外传播,也是“一带一路”研究的重要内容。

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有关西南、西北地区等“一带一路”沿线各省、区的研究关注度较高,显现出强烈的地域特色,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集居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接壤的地区,如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其中,关于新疆的研究较多。如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提升新疆对中亚国家的传播能力;[10]“一带一路”报道中新疆和福建主流媒体舆情热度的演变情况;[11]天山网在“一带一路”报道过程中的现状与问题,[12]将边疆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纳入国家文化安全整体战略。[13]

也有研究者从区域文化传播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如郑保卫研究了西藏文化助力“一带一路”战略的对外传播策略;[14]庄严、邹优凤以广西崇左为例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下边境城市文化对外传播,提出要精准投入、创新模式、整合资源、彰显特色等建议;[15]王林、李晓霞提出云南媒体要加强与沿途国家媒体的合作与交流,深化“一带一路”沿途国家文化特性及媒介生态的研究。[16]

“一带一路”的地区/区域传播成为研究的热点,一方面源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区域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也不得不说,这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区域学术共同体的学术生产惯性,它继承着之前城市形象传播、地区/区域形象传播和城市/地区/区域竞争力等相关研究的理路。正是因为后一种原因,当前“一带一路”的地区/区域传播研究成果大多仍是之前“区域形象传播”研究的简单移植。

3.“一带一路”对外传播的国别研究

“一带一路”沿线涉及东亚、西亚、南亚、中亚、东盟、独联体、中东欧等的65个国家,各国文化形态千差万别,探讨“一带一路”在沿线国家和西方主要国家中的传播情况,分析其传播策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这类研究侧重于“一带一路”倡议在欧美和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传播接受情况,主要有美国、俄罗斯、印度、东南亚、中亚等。

有研究者探讨美国主流媒体如何构建“一带一路”新闻报道框架;[17]有研究者以美国等西方智库为主,聚焦于话语体系分析中文本与机构、外部生态之间的互动关系。[18]

“一带一路”在俄罗斯和中亚地区的传播研究也是一个重点。如“一带一路”在俄罗斯的传播需要互联互动、消除误解、建立共识;[19]“一带一路”在中亚五国的网络传播要关注网络合作项目、实行“互联网+”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为五国提供精准网络传播素材等;[20]有研究选择俄罗斯媒体的涉华报道,认为要重视高层互访报道,以经贸报道为基础。[21]

此外,研究者对“一带一路”倡议在阿拉伯、菲律宾、土耳其、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传播进行了研究。如有研究者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在阿拉伯国家的传播应进行针对性的精细化传播、充分尊重对外传播的客观规律、动员多种力量参与国际传播;[22]有研究者研究了菲律宾《马尼拉时报》的涉华报道,提出应当积极拓展“低政治领域”内的对外传播能力建设。[23]

“一带一路”倡议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实施情况、传播效果、传播策略等,最能直观说明“一带一路”的对外传播落地情况。因此,可以说,“一带一路”的国别研究应该是当前最有意义的研究内容。已有的研究成果也试图从各个角度进行研究。不过,目前的研究仍然较多地是内容分析的方法,即对各国和地区媒体有关“一带一路”相关报道进行主题内容的研究,真正实证效果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

4.“一带一路”的对外传播策略与话语体系建构

近年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指导思想。因此,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对外传播如何提高国际话语权和国际竞争力,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也成为研究的重要内容。这些研究包括“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话语权建构、话语策略、传播力提升等。

一是“一带一路”对外传播的策略研究。研究者为“一带一路”的对外传播策略提出了大量建议,如需要处理好内宣和外宣、沿线与非沿线等十组关系;[24]把握差异传播、文化共鸣、民生视角等对外新闻话语;[25]打造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故事的2.0版、践行“复调传播”的新策略,探索信息可视化的新手段;[26]加强议程设置,做好统筹,改变传统的传播格局、方式和手法,客观考虑外部对中国的接受程度,设计政治话语和宣传方针。[27]

二是传播话语体系建构与国际话语权的提升。如构建主动型传播模式,发挥中外自媒体强大的舆论辐射及传播力,提高传播的有效性与针对性;[28]多途径宣传中国的公共外交理念、创新传播媒介形式、把握好国际传播规律、形成“复调传播”的多元格局;[29]在人员合作、活动合作、内容合作、产业合作、打造“一带一路”立体合作网络;[30]从顶层设计、技术应用、人才培养三个层面开展传媒软力量建构;[31]从渠道畅通度、内容品质和影响效果等维度提出我国媒体对外文化传播力的构建。[32]

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建构,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既包括中国的对外传播理念、媒体形态、传播格局等,也包括目的国/地区的传播理念、媒体形态、传播格局等。这需要建立在对其他国家/地区的传播生态和国情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就目前的研究来说,无疑是较为薄弱的。因此,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可以考虑吸纳对其他国家/地区较为熟悉的跨学科研究者、国外研究者等共同进行研究。

二、“一带一路”新闻传播研究的突围路径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我国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新的挑战,积极引导我国对外传播事业与“一带一路”倡议相适应、与国际传播环境相吻合是我国新闻传播行业的重要任务。因此,加强“一带一路”的新闻传播研究,为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对外传播事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也是当前学术界的重要任务。

1.加强“一带一路”对外传播话语理论的建构与创新

目前,有关“一带一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报道文本的内容研究,在理论建构、创新和跨学科理论的运用方面较为薄弱。有一些研究者也对“一带一路”的理论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提出了周边传播、新世界主义、未来传播等理论。如陆地、刘峰和严三九等采用了“周边传播”相关理论,提出挖掘文化渊源与共性、绘制东盟文化受众画像图、打造周边文化交流平台等周边文化传播的创新路径;[33]邵培仁、沈珺、邵鹏等从新世界主义角度较为集中地研究了重建中国传媒格局、构建“人类整体传播学”、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流变过程及动力机制、新世界主义与国际话语权等。[34]

也有一些研究者尝试从跨学科理论视角进行研究。如将有关“一带一路”的媒体合作的思考置于全球治理的框架之下;[35]吸收“全局(性)传播”思路和方法,打造立体多元的传播平台等。[36]其中有两篇涉及企业传播的跨学科研究成果。一项研究是关于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资建设企业重大工程建设正面形象的舆论营造;[37]另一项研究是以2003—2013年间国际主流媒体针对中国企业海外危机的673则新闻报道为分析对象,探讨危机类型、责任层级和危机簇三组变量的关联性,应对之策。[38]

不过,总体来说,关于“一带一路”的研究视野不够开阔,理论不够丰富,基本上还是局限在内容分析,研究的着力点是传播策略,缺乏对“一带一路”传播的理论建构。因此,“一带一路”传播的研究,一方面应该加强学理性的深度,建构出符合“一带一路”传播的相关理论,思考“一带一路”倡议对新闻传播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另一方面,充分吸收跨学科理论,吸引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语言学、民族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学科成果。

2.注重“一带一路”对外传播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目前,关于“一带一路”传播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的是文本研究。有一些研究试图突破现有研究范式。如采用LISA主题模型、层次聚类等统计方法,对新闻文本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探索“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提出后国内外舆情关注热点、演化路径;[39]以评价理论介入系统为理论框架,研究“一带一路”对外新闻里介入资源的人际意义;[40]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借助语料库分析工具Wmatrix,研究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印度、巴基斯坦和非洲六个国家和地区的主流英文媒体关于“一带一路”的报道与评论;[41]考察篇际互文性作为话语策略在其传播中的表现形式;[42]借助大数据及可视化分析工具对推特平台中的“一带一路”报道进行内容分析。[43]

虽然,目前有关“一带一路”传播的部分成果已引入其他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但是从总量上来说,仍然还是以文本分析占据主导,一些文本分析的研究也不够科学和准确,如取样、主题分类等。由于研究方法大同小异,研究的内容、结论和提出的对策也大体相当,具有较高的同质化。因此,“一带一路”传播的研究,应摆脱过于宏大的研究视角,着重微观、具体的问题研究,建构符合实际的研究模型,采用适当的数据分析方法,在研究的视角、理论和方法等方面进一步拓展。

3.加强“一带一路”地区/区域传播模式与国别传播效果研究

“一带一路”沿线所历经地区/区域较多,跨度较大,是“一带一路”传播的重点地区/区域。目前关注较多的是新疆、中亚等地区/区域,重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海南等地区的研究比较薄弱。即便目前关注较多的新疆、中亚,也鲜有具有影响力、有特色的成果。其实,西南、西北、东北、西藏和海上丝路沿线等区域在“一带一路”实施进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具有文化和地理的相近性,很容易形成具体区域特色的研究成果。这显示出“一带一路”传播研究区域视角和区域传播的不足。当然,这方面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是,所在地区/区域高校新闻传播学的学科实力相对较为薄弱,其他地区/区域高校的新闻传播院校因为远离“一带一路”沿线也没有投入过多的关注。因此,“一带一路”沿线高校应该加强自身的研究,也要注重与国内外其他高校进行合作,共同打造“一带一路”区域传播的研究高峰。

另外,虽然当前关于“一带一路”的对外传播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是这些研究成果大多数都是站在中国角度研究中国如何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一带一路”传播,为此提出相关的建议、传播的策略。这些研究成果的不足之处有二:一是没有采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本土化视角,对沿线国家新闻传播行业的关注度不足,对“一带一路”背景下新媒体传播趋势和跨文化传播现象也缺乏足够的关注,因此,许多研究成果的建议和策略缺乏对不同国家国情的差异化研究;二是已有研究成果较少关注到“一带一路”相关报道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传播效果,以及沿线国家或西方主要国家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接受、政府态度和实际效果。因此,当前的研究应该跳出“内部”研究视野,着眼于沿线国家的基本情况,对某一国家或地区进行集中深入的研究,加强实证研究,注重“一带一路”国际传播的效果问题。

注释:

[1]丁雅妮.用新闻穿越“一带一路”——解密央视新闻频道特别节目“数说命运共同体”[J].新闻与写作,2015(11)

[2]唐世鼎.构建“一带一路”媒体国际合作新格局——以“丝路电视国际合作共同体”为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9)

[3]马书平.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一带一路”报道:流量过亿、过千万级产品如何炼成一一新媒体报道资源整合的三个维度[J].中国记者,2017(5)

[4]吕耀明,田瑾,李丽.让中国故事传向世界——宁夏卫视访谈节目《解码一带一路》的策划与思考[J].对外传播,2016(10)

[5]姜晖.“一带一路”战略下外宣的内容生产模式——新疆《大陆桥》杂志的创新实践[J].青年记者,2015(6)

[6]沈慧萍.“一带一路”报道的新媒体传播研究——以《人民日报》《新疆日报》《福建日报》2015年度官方微博为例[J].新闻知识,2016(12)[7]王成萌.发挥网络优势 讲好共赢故事——中国日报网的国际传播实践[J].新闻战线,2017(5)

[8]毛伟,文智贤.Twitter平台央媒“一带一路”报道的大数据分析——如何打造传播矩阵拓展“一带一路”朋友圈[J].中国记者,2018(3)[9]孙志男.国内主流网站“一带一路”倡议传播研究[J].传媒观察,2018(6)

[10]孙军,刘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提升新疆对中亚国家的传播能力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2017(5)

[11]张允,朱卉.基于百度指数下多媒体平台“一带一路”报道的政策性新闻受众关注度分析[J].新闻知识,2015(6)

[12]姚玉娇,张允.天山网关于“一带一路”报道的媒介议程研究——基于政策工具视角分析[J].新媒体与社会,2015(2)

[13]吐尔孙·艾拜.“一带一路”战略下,新闻报道关注点、重点的再把握[J].中国记者,2015(12)

[14]郑保卫.“一带一路”背景下西藏文化对外传播策略研究[J].当代传播,2016(2)

[15]庄严,邹优凤.“一带一路”倡议下边境城市文化对外传播的思考[J].对外传播,2018(8)

[16]王林,李晓霞.“一带一路”战略与云南媒体国际传播力建设[J].思想战线,2015(3)

[17]安珊珊,梁馨月.美国新闻报道框架建构下的“中国形象”——美国主流媒体“一带一路”峰会新闻报道框架解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

[18]朱瑞娟.新媒体与西方知名智库的传播机制研究——以“一带一路”建设相关研究传播为例[J].现代传播,2018(4)

[19]程曼丽.“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对俄传播分析[J].当代传播》,2015年第5期。

[20]贺潇潇.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网络传播的现状与对策——以中亚五国为例[J].对外传播,2015(6)

[21]何萍,吴瑛.“一带一路”背景下对俄罗斯精准传播研究[J].国际传播,2018(2)

[22]薛庆国.“一带一路”倡议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舆情、实践与建议[J].西亚非洲,2015(6)

[23]汤璇.“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媒体对外传播能力建设[J].当代传播,2018(1)

[24]寇立研,周冠宇.“一带一路”对外传播需要把握的十对关系[J].对外传播,2015(3)

[25]蒋国东.“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外新闻话语研究[J].中国出版,2016(19)

[26]史安斌,盛阳.“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对外传播的创新路径[J].新闻与写作,2017(8)

[27]赵瑞琦.“三个舆论场”与对印传播战略——“一带一路”下的中国国际话语权建构[J].齐鲁学刊,2016(1)[28]黄俊,董小玉.“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传播困境及突围策略[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12)

[29]宋萌,刘涵.“一带一路”背景下媒体对外传播策略探析[J].新闻战线,2018(2)

[30]钟新王岚听.“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合作传播的模式分析[J].新闻战线,2017(5)

[31]胡正荣,王润钰.“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传媒软力量建构——基于国家文化安全视角[J].国际传播,2018(3)

[32]吴倩.“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媒体对外文化传播力构建[J].中国出版,2018(15)

[33]陆地.周边传播理论在“一带一路”中的应用[J].当代传播,2017(5);刘峰、严三九.东盟国家周边传播的文化捷径[J].现代传播,2018(8)

[34]邵培仁,王昀.新世界主义视野下的中国传媒发展[J].编辑之友,2017(1);邵培仁,沈珺.新世界主义语境下国际传播新视维[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

[35]赵永华,王硕.全球治理视阔下“一带一路”的媒体合作:理论、框架与路径[J].国际新闻界,2016(9)

[36]毕研韬,林信焰.战略传播视角下的“一带一路”[J].公共外交季刊,2016(1)

[37]舒欢.“一带一路”重大工程建设正面形象的舆论营造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6(11)

[38]林如鹏,刘佩.“一带一路”愿景下中国企业海外形象传播的危机沟通策略[J].南京社会科学,2015(7)

[39]刘伟.“一带一路”倡议下国内外新闻舆情及其演化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8(6)

[40]蒋国东,陈许.对外新闻中的“一带一路”——评价理论介入系统下的话语分析[J].外语研究,2017(5)

[41]辛静,单波.海外英文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隐喻建构——基于语料库的跨文化比较研究[J].现代传播,2018(6)

[42]杨欣.篇际互文性视角下官方话语传播的话语策略研究——以“一带一路”官方宣传报道为例[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

[43]毛伟,文智贤.Twitter平台央媒“一带一路”报道的大数据分析——如何打造传播矩阵拓展“一带一路”朋友圈[J].中国记者,2018(3)

猜你喜欢
一带一带一路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