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流视角下的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9-01-28 18:39陈彦雄
中国出版 2019年14期
关键词:源流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

□文│陈彦雄

如果说科学社会主义是19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代表性成果之一,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时代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很多学者认为二者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也是坚持和发展的关系。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孙代尧教授等学者所著的《源远流长——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源流关系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3月出版)一书,从历史的角度,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文本的基础上,对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源流关系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

该书主要以社会主义理论、执政者学说、发展理论为讨论对象,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主义、苏联模式、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样的历史发展和时间顺序为经,以科学社会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代表性样态和时代范式为纬,在源流关系这个视域下,在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论域下,探讨了诸如先进生产力论、先进文化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阶段论、以人为本论等诸多的源流关系,分析了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有源有流、从源到流的思想演进和源自流出、源远流长的关联性。

在方法论的运用上,该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充分运用文献分析法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解读。如书中列举了《资本论》《共产党宣言》《法兰西内战》《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等科学社会主义的代表性文献,通过对这些文献资料的研究,梳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产生的现实语境、理论的基本原理、学说的经济学基础等命题,归纳科学社会主义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从源到流的进步,从而获得作者观点的自明性和明证性。同时,在历史的坐标下,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对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开定性分析,这也是作者对历史研究法的充分运用。而且,书中详细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依托的文化境遇和社会背景,在钻研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层次含义的同时也彰显了文本阐释的文化性和社会学因素。特别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研读,是系统的、全面的、整体性的研究,在丰富的文本资料剖析中对概念体系和知识图景一一予以源流分析。

就元命题而言,围绕该书的主题,从源流视角下追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结合纵向研究法,可以看出作者在结论方面所洋溢的实践论特色。例如,书中对科学社会主义在不同时代的发展和演进的介绍,结合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特征,探索了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同样态和具体模式,即在实践进程中总结源流关系,“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实践史”,恰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品质,使得科学社会主义获得了理论的前提性和实践的指导性,从而为源流演变提供了现实基础。

就学术价值而言,在源流关系的梳理中,书中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其逻辑在于,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普遍真理和基本原则,是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是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应时代要求的当代科学社会主义,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当前切实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这样的结论和认识,对于我们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大有助益。

猜你喜欢
源流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
论影雕的源流与雕刻构图
《源流》前进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试验鉴定理论体系研究
源流2020年目录汇总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水痘源流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