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需求现状调查研究❋

2019-01-28 03:54张荔陈慧婕上海交通大学
外语与翻译 2018年4期
关键词:跨文化国际化留学生

张荔 陈慧婕 上海交通大学

【提 要】随着高校国际化发展的趋势,探究大学英语课程如何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变得十分重要。本研究对上海交通大学29名本科生英语教师、800名本土学生和89名留学生实施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需求调查,并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ost Hoc检验探究组间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师生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现代技术和评估方式五个方面的需求和接受度,并且在某些具体内容的选择中呈现教师与学生、本土学生与留学生之间的显著差异。对大学英语课程师生需求的探索有利于为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提供参考。

1.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国际化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国家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加国际事务和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并首次提出“要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当前,高校国际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大学英语作为一门促进国际交流的基础语言学习和培养跨文化能力的课程,如何融入国际化元素,以顺应这一发展形势?如何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估等方面更好地体现国际化?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更好地实施国际化,使大学英语教学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如何让留学生更好地参与大学英语学习,与本土学生更好地融合并获得归属感?这些都是充满挑战的问题。因此本研究将探究国际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本土学生及留学生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计、技术应用和教学评价等的需求、看法和建议。

2.文献综述

国际化是指高等教育在不断增加的跨国界活动中发生实质性变化的全部内容,包括知识传送、跨境交流与合作、国际教育与研究(Teichler 2004)。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则是一项由学校通过培养目标确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材料选择、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设计、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等途径进行的关于个人世界观、价值观、身份认同、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教育活动(张红玲 2012)。Wachter(2000:6)提出“在地国际化”的概念并指出,学生也可以在国内接受国际化教育,并在这种教育过程中扩展全球化视野,提高国际交流的能力以及对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以上对国际化和跨文化教育的定义以及在地国际化概念的提出是我国大学英语国际化教育的基础。

国外有关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研究涉及面较广,包括国际化校园环境建设(Braskamp et al.2009)、国际化视野培养、评估和比较研究(Braskamp 2011;Engberg&Davidson 2016;Merrill,et al.2012;Gaia 2015)、出国留学与本土学习对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差异研究(Anderson&Lawton 2011)、归属感对本土和国际学生学术成就和跨文化交际的影响研究(Glass&Westmont 2014)、跨文化融合度与国际化视野的关系研究(Engberg et al.2016),等。研究者还就教育国际化的原则、理念和依据(rationale)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究。Seeber Cattaneo,Huisman&Paleari等(2016)就国际化的依据提出国际化就是学生对全球问题的关注,课程国际化内涵的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高、机构研究者知识产出能力的加强、网上国际交流和国际合作的增强等,并对这些依据进行了实证调研。Kahn和Agnew(2017)认为国际化学习的基本原则是相关的教学方法、教学思维、内容知识、责任观念及整体和具体间的协调能力。Weibl(2015)使用案例分析的方法研究欧盟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尤其是国际学生流动中的作用,研究发现足够的跨文化教育是国际化教育成功的依据。美国教育研究机构(Research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ducation 2017)进行了有关国际化教育的系列研究,研究人员基于人类成长发展要素,提出全球视野量表Global Perspective Inventory (GPI)。此后,Caniglia et al.(2018)提出考量国际合作环境下的高校课程设计和教学可持续性发展的Glocal(Global+Local)模式,并强调信息数字技术在国际化背景下对本土教育的影响和作用。

以上研究主要定位于整体的高等院校国际化教育。Dlaska(2013)认为,外语教育因其本身特点在大学教育国际化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进而描述外语课堂中体现国际化的教学方法。我国学者也针对外语教育国际化进行了探索,但多数研究聚焦于外语专业教育的国际化(胡开宝2010;胡开宝、王琴 2017;束定芳 2011;庄智象等2012,2013)。也有一些研究针对大学英语教育国际化,包括大学英语教学国际化的定位思考和顶层设计(束定芳2013,2016)、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蔡基刚2013)和质量监控(桑元峰2014)。张翼、孙建华(2015)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必须体现人文与科技的相互渗透与协调发展,建设一体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目标体系、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一体化的教学管理团队及关联性的考核评价体系。

以上研究多集中在对于大学英语教学国际化的定义、方式方法的设计和展望,但是在高校国际化程度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基于高校教师、本土学生和留学生需求的实证性调查研究比较少。因此,本研究对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需求加以探索,研究问题如下:

1)师生对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看法和需求情况如何?

2)大学英语教师、本土学生和留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的需求和看法有无差异?

3.研究方法或步骤

研究使用问卷对以上问题实施调查: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信息,包含性别、身份(教师/学生)、年级、专业(理工农生医类/经济管理类/人文社科类)、是否留学生、有无出国计划等。第二部分为对五个方面的看法,包含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培养目标(6项)、教材和教学内容(9项)、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10项)、现代技术应用(6项)、教学评价(6项)。问卷采用Likert五级量表(5-非常同意、4-同意、3-不清楚、2-不同意、1-非常不同意),接受调查者对这些选项加以选择,表达看法。为了使留学生能够更好地明白问卷内容,同一问卷我们采用了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共同呈现。

共有918名教师和学生参与调查,其中担任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师29人,本土学生800人,留学生89人。通过问卷星平台笔者下载和收集问卷调查的所有原始数据,并对这些数据加以分析。首先针对每个方面就师生的看法进行平均数的计算和排序,以了解总体看法。接着将教师、本土学生和留学生对每个具体选项的看法进行单因素方差检验,以了解三组对象的看法是否有差异。最后笔者又进行Post Hoc检验,以揭示每两组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4.研究结果

从培养目标来看(见表1),师生普遍认为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首要目标,其次为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职场做准备、拓展国际视野和提升全球化意识。相比较而言,提升人文素养、培养辩证性思维能力和用英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平均数都不超过4。方差检验结果显示(见表2、图1),本土学生、留学生与教师在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F(2,915)=8.533,P〈0.001)、人文素养(F(2,915)=3.816,P〈0.05)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F(2,915)=4.362,P〈0.05) 这三个方面存在差异。Post Hoc检验结果显示,本土学生对于提升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标需求更加强烈,与留学生有显著差异。此外,教师对于用英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度高于学生,且有显著差异。

表1 对国际化背景下的教学目标的看法

表2 教师、本土和留学生对教学目标看法的差异

图1 教师、本土及留学生对教学目标看法的差异

从教材和教学内容来看(见表3),师生们都希望不断补充最新的真实英文素材更新教学内容(M=4.5)。比较接受融入时事新闻,经典阅读、西方文化和文明介绍,职场应用型英语和学术科技性内容。而师生无论对使用国外直接引进的教材(M=3.95)还是对国内出版的全英文教材(M=3.53)都不太认可。方差检验(见表4、图2)和Post Hoc检验结果显示,本土学生对于不断补充最新的真实英文素材,更新教学内容(F(2,915)=5.594,P〈0.01)和提升人文素养的经典阅读的需求高于教师与留学生(F(2,915)=17.111,P〈0.001)。尽管大家对于使用教材的接受度不高,但是教师对使用国内出版的全英文教材高于学生(F(2,915)=12.164,P〈0.001),而本土学生对使用国内出版的全英文教材的接受度高于留学生,留学生则比较接受使用国外直接引进的教材(F(2,915)=12.164,P〈0.001),本土学生和教师都希望融入西方文化和文明的介绍,这与留学生有显著差异(F(2,915)=5.838,P〈0.01)。本土学生更希望教学中融入时事新闻,与教师和留学生都有显著差异(F(2,915)=3.588,P〈0.05)。

表3 对国际化背景下的教材和教学内容的看法

表4 教师、本土和留学生对教材和教学内容看法的差异

图2 教师、本土和留学生对教材和教学内容看法的差异

从教学方法来看(见表5),大家一致认可通过模拟真实情境的典型性任务学习英语(M=4.22),也比较认可课内外留学生与本土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但是对于实施翻转课堂和自主学习的认可度不太高(M=3.99)。方差检验(见表6、图3)和 Post Hoc检验结果显示,师生对通过短期出国交流提升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看法存在差异(F(2,915)=4.228,P〈0.05),对外教直接教授或参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看法也有显著差异(F(2,915)=4.847,P〈0.01),学生更倾向于出国学习和由外教进入课堂的方法。此外,本土学生更加希望在课堂中与留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与教师和留学生都有差异(F(2,915)=7.075,P〈0.01)。对于留学生担任助教,大家都不太认可(M=3.94),尤其是留学生的认可度明显低于其他两组(F(2,915)=4.210,P〈0.05)。

表5 师生对国际化背景下的教学方法的看法

表6 教师、本土和留学生对教学方法看法的差异

图3 教师、本土和留学生对教学方法看法的差异

从教学技术来看(见表7),各选项比较均衡,平均数都在4以上。方差检验结果显示(见表8、图4),各组在使用国际知名学府微课堂或网络公开课丰富现有教学(F(2,915)=11.042,P〈0.001),通过互联网实现与国际学生的网上互动和交流(F(2,915)=5.570,P〈0.01),利用 BNC,COCA 等国际免费语料库大数据促进英语学习(F(2,915)=10.589,P〈0.001)和通过语言智能实验室或英语学习网络/APP 辅助学习(F(2,915)=11.042,P〈0.001)有显著差异。Post Hoc检验结果显示,本土学生更加接受使用国际知名学府微课堂或网络公开课丰富现有教学,且与教师有显著差异,也更接受通过互联网实现与国际学生的网上互动和交流,与留学生有显著差异。本土学生还特别希望利用BNC,COCA等国际免费语料库大数据促进英语学习,通过语言智能实验室或英语学习网络/APP辅助学习,这与留学生与教师都有显著差异。

表7 师生对国际化背景下的教学技术的看法

表8 教师、本土和留学生对教学技术看法的差异

和 BNC,COCA等国际免费语料库大数据促进英语学习通过语言智能实验室或英语学习网络/APP辅助学习组间组内组间组内210.589.000 915 2 915 11.042.000

图4 教师、本土和留学生对教学技术看法的差异

从教学评价来看(见表9),大家比较接受对英语听、说、读、写、译各项能力(M=4.32),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沟通能力(M=4.31)和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实际任务的能力(M=4.25)进行评估,但是对于用英语进行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行评估的接受度比较低(M=3.92)。方差检验显示(见表10、图5)三组对象对评估英语听、说、读、写、译各项能力(F(2,915)=4.372,P〈0.05)和评估人文素养提升的看法上有差异(F(2,915)=8.793,P〈0.001)。 Post Hoc检验结果显示,留学生对于英语听、说、读、写、译各项能力作为评估方法与本土学生有差异。

表9 师生对国际化背景下的教学评价的看法

表10 教师、本土和留学生对教学评价看法的差异

图5 教师、本土和留学生对教学评价看法的差异

5.讨论

师生普遍认为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拓展国际视野和提升全球化意识,以便将来利用英语更好地参与国际化、跨文化和全球化的进程。这与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是一致的(束定芳2013)。虽然辩证性思维能力也是大学英语教学所强调的方面(刘晓民2013;余继英2014),但本研究发现,思辨能力培养目标未必是大学英语课程的重点,师生对于大学英语目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强于思辨性。因此在什么程度上、以何种方式在大学英语课上进行思辨能力的培养仍然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本土学生对于提升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标需求更加强烈,与留学生有显著差异。这是因为67.38%的本土学生有出国交流或留学计划,他们对跨文化能力的需求比较强烈。而留学生虽然也有这一需求,但他们选择来中国留学,可能会在中文课上学习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而在大学英语课上学习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愿望显得不是十分强烈。虽然教师和学生对学习大学英语是为了用英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目标认同度都不算高,但是相比较而言教师的认同度高于学生,且有显著差异。这说明在当前国家注重传统文化传播的背景下,教师会感觉到有责任通过外语课程传授中国文化的英文表达方法,而大多数学生则希望通过大学英语课程更好地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提升跨文化能力和国际化视野。

从教材和教学内容来看,大家不太认可使用固定的教材,最为推崇的是不断补充最新的真实英文素材更新教学内容。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而是要不断将最新的知识和内容融入教学。这些内容可以是新闻、或有关文化文明以及金典阅读内容。就教材而言,教师对使用国内出版的全英文教材有着比较积极的态度,也较喜欢采用,而本土学生对国内教材的接受度又高于留学生。这可能是因为多数教师有编著教材的经验和体会,往往将英语素材进行加工和改编以适应国内学生的学习。而本土学生长期使用国内教材,感觉比较适应和容易接受。留学生则比较接受使用国外直接引进的教材,这应该与他们过去的英语学习经历有一定的关系。学生对教学内容中融入时事新闻的要求高于教师,这可能是由于学生在四、六级考试听力部分包含大量新闻的测试项。但是新闻有时效性,备课挑战性比较大,教师往往会做一些适当的平衡,加入一些时事性不是太强、不容易过期的真实材料来更新教学内容。

大家一致认可通过模拟真实情境的典型性任务学习英语。Willis(1996)认为,语言教学的过程是为了完成交流任务的过程,课堂活动应以“任务”的形式组织起来,这些任务不是以语言形式为中心,而是以社会生活中的实际交流意义为中心,同时尽可能使这些课堂的语言教学活动真实化和社会化。此外,师生对于实施翻转课堂和自主学习不是十分认可。虽然我们一直鼓励翻转课堂和自主学习,但是不能盲目地追随某个教学理念,如何实施翻转课堂和自主学习才能达到良好效果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翻转课堂和自主学习不等同于学生的完全自学,教师作为学生自主管理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对学生学习观念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李颖2015)。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注意实施过程中的方式方法,组织翻转课堂的学习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师生对通过短期出国交流提升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看法有显著差异。虽然高等教育国际化,尤其是通过国际学生流动的跨文化教育是国际化教育成功的依据(Weibl 2015),但是教师更倾向于Wachter(2000)所提出的在地国际化的概念,即学生也可以在国内接受国际化教育,并在这种教育过程中扩展全球化视野,提高国际交流的能力以及对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师生对于外教参与和直接教授英语的看法上有差异,这是因为教师在以往的合作教学中发现,外教虽然在语言上有一定优势,课堂气氛也可能比较活跃,但是多数外教没有教育学或应用语言学的背景,往往教学的系统性不够强,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效果反而不如本土教师。本土学生比留学生更加希望中外学生在课内外进行合作与交流,这体现出本土学生的开放性。在对留学生的观察和与留学生的交谈后我们发现,留学生多数情况下喜欢在留学生内部进行交流,即使与本土学生合作学习,往往会遇到一些障碍,需要教师不断促进和协调,这说明我国高校留学生不断增加的背景下,针对如何让本土学生和留学生的更好地进行合作和交流的问题是值得探索的。

教师和学生都比较认可使用现代技术促进教与学,说明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大家对现代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比较认可,尤其是通过互联网实现与国际学生的网上互动和交流,这与先前的许多研究结果一致(Niculescu&Obilisteanu 2017;Carhill-Poza 2017)。本土学生对技术的接受度更高,原因可能是本土学生对技术比较熟悉,尤其是对大数据的强调使本土学生对运用语料库有所期待,并希望从中获益。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本土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技术,并且从技术辅助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受惠。留学生很多来自不发达国家,过去对技术辅助语言学习方面的运用比较少,尚需时间适应。

师生们都比较认可评估英语听、说、读、写、译、跨文化交际沟通能力、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实际任务的能力。大家对于批判性思维能力评估的接受度不高,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师生对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是否应成为大学英语课程的主要培养目标还不明确,另一方面批判性思维能力也比较难以测量。对于英语听、说、读、写、译各项能力的测量,留学生与本土学生有差异。这可能是因为本土学生更加习惯于从这些方面评价英语学习,而留学生往往两极分化,他们要么来自英语国家,英语程度本身已经较高,对这些技能方面的测量感觉比较简单,或者来自于非英语国家,本身英语水平往往偏低,对这些测试感觉比较困难。留学生尤其不认可翻译的测试,他们的中文水平大多数属于听说尚可,读写较差,更不用说进行翻译了。本土学生还对有关经典阅读、文化、文明方面的人文素养提升状况的评价比较推崇,与留学生有显著差异。可见国家对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目标的要求对本土学生产生了更为积极的影响。

6.结论

本研究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技术和教学评估五个方面对高校教师、本土学生和留学生在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需求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师生普遍认为大学英语的目的是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拓展国际视野和提升全球化意识。他们希望通过不断补充最新的真实英文素材,更新教学内容,通过模拟真实情境的典型性任务学习英语,利用现代技术辅助教学,测评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跨文化交际沟通能力和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实际任务的能力。教师、本土学生和留学生在五个方面的部分选项中体现出差异,本土学生对于提升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标需求更加强烈;教师比学生更加认可用英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目标;教师对使用国内出版的全英文教材高于学生;留学生更加接受使用国外直接引进的教材;本土学生更加希望与留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并通过语言智能实验室或英语学习网络/APP辅助学习。大学英语需求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解决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参考。本研究还仅局限于某一所高校,今后的研究可以在全国范围更多高校实施调查,以便更加全面地了解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需求。

猜你喜欢
跨文化国际化留学生
聚焦港口国际化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