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杯心态,用行动去寻找

2019-01-28 15:15万素丽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课者共同体课堂

万素丽

坐在从浙江返程的动车上,思绪仍停留在嵊州逸夫小學会议现场:听讲座、听8分钟闪讲、听高峰论坛、观课、研讨、交流……活动仍从脑海中一一闪过。

第一天交流时,厦门一位参会副校长说:“我是载了满满一动车困惑来的。”不知活动结束后,她的困惑减少了没有。借用她的话说,我也是载了满满一动车困惑和思考返程的。这困惑不同于那困惑,是旧困惑理解后生出的新困惑。

本来第一天学习结束后,觉得诸多疑虑豁然开朗。于是利用第二天茶歇和午休时间,抓紧记录感受,本来已经成篇,可是现在,觉得那天写的感悟是那么肤浅,因为,通过后面的专家评课、讲座、高峰论坛和观课者研讨,尖锐观点的交锋又让我产生了许多新思考。头脑风暴过后又被诸多的困惑难住了,诸如“如何让每一个个体都发生深度学习”“如何设计出高品质的学习单”“如何让学习单具有自我评价能力”“如何提高教师学科素养”等等问题让我的头越来越大,于是否定了那篇过于肤浅的学习体会。

本次学习,真的感觉学了很多东西,视野也开阔了许多,可是却没有任何轻松感,反倒是感觉压力倍增,很沉重。之前,我们在学习共同体创建的过程中已经面临了许多困难,本次又看到了那么多可以预知的新问题,而且这些新问题不会有人给你一个现成的答案,也没有万能药方给我们作锦囊,它需要我们到自己的群体,到我们的教育现场中去发现、探索、研究、解决。前面是一条艰难的路,眼中、心中、脑中装满了困惑 。于是,删除键按了下去,本来写好的感悟全部删除了。

待准备重写的时候,好像有许多话要说,说出来又好像不成话。那本次我学习的收获写什么呢?心里全是迷茫和急躁。一口吃不成个胖子,还是耐心些,把更多的困惑放在今后的实践中慢慢去解决,现在先梳理一下暂时理解的东西吧。

一、倾听,需要教师的真诚

我们深知没有倾听就没有学习的道理,也知道倾听重于表达的理由。所以,我和我的同事们在努力培养学生倾听,我们给学生制定了许多倾听规则,告诉学生要给发言者以尊重,投之以微笑,报之以呼应。我们教师也较之前有了更多的耐心去倾听学生,我们觉得自己为倾听付出了太多太多。

但是,我们对“教师本身就是倾听的示范者”的理解还不到位。我们太心急了,没有做到倾听每一名学生,接纳每一个观点。我们往往对“不入流”的发言置之不理,或者让他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或者自己急于站上讲台把精彩观点讲给他听。我们没有做到真诚地倾听孩子的心声,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仔细体会他的思维历程,没有用心去接纳每一个孩子,没有做到静待花开。

扪心自问,我们自己到底拿出多少真心和耐心去倾听孩子呢?我们是否以慎重的、礼貌的、倾听的姿态对待学生,以柔软的、坦诚的状态面对学生,不折不扣地、不带任何歧视和偏见地接纳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信任和期待了呢?我们做到了把学生的语言、动作、神态都进行细致观察,倾听他们有声的和无声的语言了吗?我们没有做到,在倾听上我们没有做出真诚的示范,我们没有理由去责怪孩子们不会倾听,最该反思的是我们教师自己!我们应该让倾听学生成为生活的常态,让倾听学生成为最美的姿态。

二、“学习单”不等于练习题

长期以来,我们的传统课堂遗留下许多问题,如,教师已经非常习惯而且善于讲授,部分学生乐于热烈表达,而不愿意倾听,有的则乐于“呆坐倾听”却难于表达。如何挑战这样的课堂呢?

学习单,是把以教师教为主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的课堂的重要工具。于是我和同事们也开始进行学习单的制作。但我们的学习单制作往往把教案、课后题或练习册搬到学习单上,成了框引着学生做题的单子。这样的单子并不是学习单。

不知我们的教师意识到没有,我们这样的学习单设计很容易培养“伪优等生”。这种题是让学生像一架复印机一样复制知识、公式,在练习中反复操练和机械记忆,最终只达到“记忆、理解、运用”层面,而没有达到高层次教育目标“分析、综合、评价”层面。学生进行的是浅表性学习。即使是“优等生”遇到挑战性问题时,也不会思考,或懒于思考,等着同伴或教师给予现成的答案,我们培养的是只会接受不会创新的“伪优等生”。

我和同事最初设计学习单时,为了达到大部分同学都能“会”这个目标,往往设计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的题目。但这样的题目不具有挑战性,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学习兴趣。若要学生进行持续的、充满探究快乐的深度学习,必须有直击学科本质的高质量的学习设计。只有设计那些开放性的、有趣且困难的题目,才会真正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和学习。

一般来说,最基本的学习单应该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为第二部分打基础、作铺垫的基础题。第二部分是设计具有挑战性或冲刺性的问题。先有基础题,再有挑战题,而且完成挑战题要占课堂三分之二的时间。

挑战题设计是最考验教师学科素养、教师专业功底的工作。教师只有在研磨透教材、文本,深入了解学情后,才能设计出好的学习单,才能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得到保证,才能让真实的学习在每一个孩子身上发生。

三、合作学习不等于“学习共同体”

一提到学习共同体,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小组合作学习。也就自然地想到那些热热闹闹、你争我辩的课堂学习小组。但坐成小组就是合作学习吗?像有人调侃的那样:“坐在一起,不成团队,就成团伙。”

其实,小组合作学习,如果缺少谦虚的倾听同伴,缺乏尊重他人的情感交流,缺乏平等基础上的互学,缺乏对同伴观点的咀嚼和吸纳,而只是强调自我观点的“独白”,只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争论”和“辩论”,就不是有效学习,更不是学习共同体。

那么,有了良好的小组合作就是学习共同体了吗?也不是。学习本来就是个人的事,共同体是以独立学习、自主学习为基础的,是在学生充分独立思考后的协作,是学生自身自主发生的学习。在创建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是,不要所有的学习内容都要求小组合作,只有真正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才让学生进行合作。那些不给足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就盲目进行小组合作的方式是绝不可取的。

关于学习共同体的理解,我们还需要明确。安静的课堂不一定是学习共同体,有倾听的课堂不一定是学习共同体,有学习单的课堂不一定是学习共同体,有合作的课堂也不一定就是学习共同体。只有每个学习个体都进行深度学习和思考,都在交流、协作中有心灵进益和生命成长的课堂,才是学习共同体。

用专家的话说:“学生是一棵棵不同的树,我们看到的是杨树、柳树、苹果树……看不到的是地下的根系和供养它们的土壤。这保证其生长的根系和土壤,就是学习共同体。”

四、观课是描述而不是评价

本次会议听课时,坐在学习小组旁边才发现,会议给听课者提供的是小椅子,明显低于学生的椅子很多,听课者坐下来的时候只能平视或仰视学生。这样的安排,有意不让观课教师有心理优势,不让教师干扰学生学习,特意让教师俯下身去,处于一个悉心观察者的位置,去嗅闻学生学习的奥秘。

以前听课(其实“听课”这个词未必对,应为“看课”)的时候,当老师布置了学生自学的任务,听课者就感觉放松了,不用专心关注教师行为,也不用忙着记录了。通过本次活动,才更深入地了解到,观课者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目光要时刻关注着学生的学习历程。要从学生的语言、动作、神情、对其他同学发言的反应、与同伴的互动等细节,了解学生的学习是否真实发生,学习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深入的。

观课者在评议交流时,给我的触动最大。观课者发言并不评价教师,也不评价学生,更不提教学建议,而是以详细描述观察到的学生的具体情境为重点。观课专家和教师的描述真的让人感动,他(她)们观察得那么仔细,做到从不同时间节点观察孩子们的行为细节,并用心思考、分析产生原因,他(她)们是用爱心和情感在观察生命!我们需要这样的课堂观察,这样观课能够真正深刻地了解儿童的学习历程,了解学生的兴趣、动机和情感,从而反思观课者自己,通过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

“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为先”,我也因之梦吴越。怎奈本次行程紧张,没有时间亲至剡溪,让清湖碧月照我影,听渌水荡漾清猿啼。但会议引发的深度思考,带给我同样的快乐。这是一群有着同样教育梦想和情怀的人思想交流的快乐,是一群敢于摆脱自己过去成功经验、“革自己的命”的终身学习者共同探索的快乐!

猜你喜欢
课者共同体课堂
爱的共同体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试论讲师团教师的语言修养
共同体的战斗
体育说课的意义与成功策略
浅谈校外美术教师作为“课者”的创新意识
公开课要唯“真”、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