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2019-01-29 11:49王蒴王信惠黎唯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2019年23期
关键词:鼠疫抗原敏感性

王蒴 王信惠 黎唯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鼠疫菌)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啮齿动物为主要宿主和传染源,蚤类是主要传播媒介。在发生人间鼠疫时,鼠疫患者可间接转变为传染源,尤以肺鼠疫患者传染性最强,通过飞沫可造成大范围人间鼠疫的流行。鼠疫病程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在我国被列为甲类传染病。

鼠疫“四步检验”方法在鼠疫检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分离出鼠疫菌是判定鼠疫疫情、新鼠疫疫源地和临床诊断鼠疫病例的重要依据,但该法耗时费力,分离到鼠疫菌至少需要3 d 时间,腐败标本、时间过久标本或鼠疫患者服用抗生素等情况下,均影响鼠疫菌的检出,尤其在人间鼠疫疫情处理过程中寻找潜在鼠疫患者显然时间过长,从而易造成鼠疫疫情的扩散和蔓延,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因此,寻找快速、简便、特异的免疫学检测技术用于鼠疫疫情控制十分必要。间接血凝试验(IHA)最早应用于鼠疫领域,在鼠疫防控和科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新材料和检测技术的进步,陆续出现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沉淀试验(RIPA)、鼠疫F1McAb 酶免疫染色技术(EIT)、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GICA)等免疫学检测新技术,并逐步应用于鼠疫监测和人间鼠疫疫情处置工作中,现就鼠疫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免疫学检测技术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原理是通过抗原和抗体特异性反应结合实现的,F1 抗原是鼠疫菌特有的荚膜抗原,是菌体表面主要的免疫活性物质,能够刺激感染性机体产生抗体并引起主要的抗体反应。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外一定条件下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鼠疫免疫学检测技术通常用已知的F1抗原/抗体检测未知的F1 抗体/抗原。

2 间接血凝试验

IHA 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鼠疫血清学常规诊断方法,是目前我国应用最广泛的鼠疫免疫学检测方法之一。IHA 原理是将已知的鼠疫F1 抗原/抗体吸附于致敏的绵羊红细胞上,携带F1 抗原/抗体的红细胞在一定反应条件下与标本中相应的抗体/抗原产生特异性结合,通过沉淀呈现凝集相用以观测实验结果。IHA 包括:正相间接血凝试验(IHA),用于检测血清中的鼠疫F1抗体;反相间接血凝试验(RIHA),用于检测动物脏器或骨髓等标本中的鼠疫F1 抗原;该检测方法在既往的鼠疫防控工作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IHA 通过初筛试验和复判试验两步完成,初筛试验用于选择出阳性标本,复判试验则为了排除假阳性。IHA 有2 种方法,分别为试管法和微量法,2 种方法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eyer 研究发现,IHA 检出阳性率高于细菌学,但IHA检出阳性率低于ELISA 和GICA等方法,王成祥等分别用IHA、ELISA 检测3260 份动物血清样本,用RIHA、ELISA、GICA 检测322份自毙动物材料,结果显示,IHA阳性检出率低于ELISA,RIHA 阳性检出率低于ELISA 和GICA。

IHA 主要用于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疫源地监测、疑似鼠疫患者的诊断和追溯诊断。根据血凝阳性率和滴度可以预测该地区动物间鼠疫流行强度及趋势。在未分离到鼠疫菌的情况下,IHA 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IHA 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快速、易操作等优点,但存在操作繁琐、结果稳定性差;温度、酸碱度、嗜异性凝集素等造成非特异凝集等不足。RIHA 主要用于新鲜(腐败)脏器标本、干枯动物骨骼标本中鼠疫F1 抗原的检测,甚至在腐败1年后的材料中仍可获得阳性结果,对判定当地鼠疫流行和追溯疫源有一定意义。RIHA 方法具有特异、快速的特点。但用该方法判定结果最短需2 h,还需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容易出现非特异性凝集。

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是一种灵敏、特异、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20 世纪70年代后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ELISA 检测原理是将鼠疫F1 抗原/抗体包被于酶标反应板上,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将标本中的鼠疫F1 抗体/抗原结合在反应板上,经酶标记的抗原/抗体进行再次结合,通过酶催化底物产生颜色酶标仪机读或肉眼观测达到检测目的。1979年Cavanaugh 等首次将ELISA 应用于人和啮齿动物的鼠疫诊断中。在人类鼠疫诊断中,将酶标记在抗IgG 抗体上,若有抗F1 的IgG 结合在酶标板上,则这种标记抗体就结合上去显示阳性反应;而在动物鼠疫监测中,是将酶标记在提纯的F1 抗原上,这样就使ELISA 成为适用于不同动物但仅可检测鼠疫的方法。国内外很多学者对ELISA 进行改良,使其应用范围更广。Splettstoesser 等用F1 抗原ELISA 捕获法检测鼠疫患者血液、尿液和淋巴腺液中的F1 抗原,结果显示,ELISA 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RIHA,该法最低检测浓度可达到4 ng/mL。热娜·吐尔地等用夹心法ELISA 检测动物血清鼠疫F1抗体,同时用IHA 法进行比对,ELISA 检测长尾黄鼠(Spermophilus undulatus)、 犬(Canis lupus familiaris)血清鼠疫F1 抗体的阳性率和平均滴度均高于IHA,差异非常显著。王信惠等建立ELISA 捕获法检测犬和猫(Felinae)鼠疫抗体IgM 方法,并观测犬和猫感染鼠疫菌后鼠疫抗体IgM 的消长动态,犬和猫鼠疫抗体IgM 高峰期分别为5~23 和7~10 d,犬和猫鼠疫抗体IgM 分别在第46 天和第30 天后降至阳性标准以下,通过检测犬和猫鼠疫抗体IgM 对及时掌握北方旱獭(Marmota bobak)和南方家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间鼠疫近期流行状态有积极意义。目前在我国鼠疫监测中,已广泛使用ELISA(夹心法)检测各种不同血清中的鼠疫F1 抗体和脏器或骨髓中的F1 抗原。常娅莉等研制的鼠疫菌ELISA 诊断试剂盒经杜春红等应用效果评价,其特异性、稳定性和敏感性均高于IHA 和RIHA,现已批量生产,在鼠疫防治和科研工作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4 放射免疫沉淀试验

RIPA 于20 世纪70年代引入到鼠疫F1 抗体的检测中,20 世纪80年代初我国学者建立的RIPA应用于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鼠疫监测工作中,并证实RIPA 是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检测方法。RIPA 是用放射性核素标记鼠疫特异性抗原,当被检血清中含有鼠疫特异性抗体时,抗原抗体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根据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放射性含量,即可检测出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含量。

RIPA 具有特异性高、敏感性强、检出率高等优点。杨智明等用RIPA对云南省2956份人血清进行鼠疫F1抗体检测,结果显示,RIPA 的阳性检出率和阳性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均高于IHA,且IHA 阳性者RIPA 无一阴性。赵志海和王迈用标记的鼠疫菌F1 抗原(125I-F1)与抗假结核菌等10 种菌的21 份血清进行交叉实验,均未出现交叉反应。用IHA 检测感染鼠疫56 个月的黄鼠血清呈阴性,12 个月后用RIPA 法仍能检测到抗体,说明RIPA能检出不完全抗体,从而提高了检出率。此外,RIPA 适用于静息期内的疫源探索,对发现新鼠疫疫源地,鉴定疫源地的活动状态也具有重要意义。云南省野鼠鼠疫疫源地于1974年被发现,自1985年有学者用RIPA 对该省疫源地的动物血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除在疫源地的5 个县检出阳性血清外,还在其外围的2 个县检出了阳性血清,不仅验证了疫源地的分布,还发现了新的疫源地。虽然RIP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同时具有放射性同位素,对操作者存在潜在危害,现已几乎不再使用。

5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GICA 是一种特异、敏感、快速、易操作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兴起于20 世纪80年代,是一种新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在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Chanteau 等最先将GICA 引入到鼠疫早期诊断和检测应用中。鼠疫F1 抗原GICA 法的原理是将鼠疫F1 单克隆抗体、鼠疫F1抗原分别固定于硝酸纤维素膜作为检测带和质控带,胶体金标记鼠疫F1 单克隆抗体固相后放置于加样孔和检测带之间,应用膜层析双抗原夹心法检测样本中的鼠疫F1 抗原。该方法按照金颗粒标记对象不同(F1 抗原或F1 抗体),可以检测不同对象(F1 抗体或F1 抗原)。近年来鼠疫抗原/抗体胶体金技术逐渐成熟,并广泛应用于鼠疫的快速诊断和监测中。王鹏等建立的检测鼠疫F1 抗原/抗体胶体金试纸条,可在15 min 内检出粗制F1 抗原浓度为0.5 ng/mL,最小检出EV 菌菌量为10 万菌体/mL,特异性达到100%,与44 株鼠疫近缘菌无交叉反应。2006年为评价该胶体金试纸条在现场应用中的效果,采用GICA、IHA及ELISA 分别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1304 份和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100 份血清进行检测,新疆血清检测中,GICA、IHA 和ELISA3种方法符合率高度一致,GICA 敏感度高于IHA 及ELISA;内蒙古血清检测中,GICA 与IHA 的检测结果完全一致。采用RGICA、RIHA 和F1- ELISA 分别对新疆224 份和内蒙古100 份鼠类脏器标本进行检测,新疆鼠类脏器检测结果显示,RGICA、RIHA 和F1-ELISA3 种方法和检菌结果符合率高度一致,RGICA 的敏感性高于RIHA 及F1-ELISA;对内蒙古鼠类脏器检测中,RGICA 和RIHA 与检菌结果完全一致,且RGICA 比RIHA 的敏感性高13%。证实该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具有较好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GICA 法实验结果肉眼可测,不需要任何仪器,尤其适合野外和突发疫情的情况下使用。但GICA 法易造成漏检,试剂的灵敏度也会限制GICA 法的灵敏度,胶体金试剂的 灵敏度为10 ng/mL,当检测量低于10 ng/mL 时,即容易出现假阴性。该法只能用于初筛检测,不能作为确诊依据,需与IHA 或ELISA 法结合应用,结果更为可靠。

6 鼠疫F1McAb 酶免疫染色技术

EIT 也称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应用酶标抗体(抗原)与组织或者细胞标本中的抗原(抗体)发生反应,形成带酶分子的复合物,酶催化底物产生有色的不溶性产物,使组织或细胞被染色,通过显微镜可识别标本中抗原(抗体)的分布位置和性质,也可通过图像分析技术达到定量的 目的。随着鼠疫F1 单克隆抗体的出现,相关学者将鼠疫F1McAb 与酶免疫染色技术相结合,建立了鼠疫F1McAb 酶免疫染色法:将待检标本进行固定后,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鼠疫F1 单克隆抗体,最后加底物进行显色。鼠疫F1 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和酶免疫染色鼠疫菌的敏感性相结合技术,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在检测实验室感染鼠疫菌小鼠脏器标本F1 抗原中得到很好的应用,HRP-F1McAb 酶免疫染色技术检测阳性率为98%,与细菌学、RIHA和ELISA3 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白雪薇等用EIT 法对细菌标本进行鼠疫菌检测,细菌标本酶免疫染色法检测结果与实际相符,酶免疫染色技术检测鼠疫菌的灵敏性为1000 ng/mL。EIT 法对仪器要求不高,显色后在普通显微镜下可观察结果,1 h 完成实验,且标本可长期保存,是一种简便、特异、省时的检测方法,适用于鼠疫早期快速诊断与疫情监测工作。

7 结语

IHA 在我国应用可追溯到70年代,至今已40 余年,曾在鼠疫研究和鼠疫追溯诊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至今仍在应用。IHA 属于液相反应,溶液pH 值、温度、离子强度以及标本腐败程度均影响反应结果,滴度高的标本存在前滞反应易漏诊,且不同批次的试剂存在一定差异,稳定性难以保证。RIPA 虽然敏感,但阳性标本和假阳性标本的敏感性均提高,特异性也难保证且对人体存在放射性危害,现已基本不太使用。ELISA 属于固相反应,受标本腐败程度影响较小,在酶标板洗涤过程中可将未结合的抗 原或抗体以及标本杂质洗涤清除,从而保证了结果的特异性和稳定性。EIT 是目前镜检鉴定鼠疫菌最快的方法,常温1 h 出结果,鼠疫F1McAb 保证了结果的特异性,该法快速、特异、简便,适用于鼠疫疫情的处理。

鼠疫免疫学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稳定性取决于鼠疫F1抗原和抗体纯度,目前鼠疫免疫学检测中所用的F1 抗原仍是粗提的,纯度较低。重组F1 抗原易提取、纯度高且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用重组F1 抗原代替天然F1 抗原已十分必要。鼠疫F1McAb 的推广和应用保证了免疫学检测技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近年来,GICA 在鼠疫野外监测及快速诊断中得到较好地推广应用,GICA 操作简单,无需仪器,具有较高特异性和敏感性,15~30 min即可判定结果,但该法只能定性不能定量,需与ELISA 或IHA 等其他方法联合应用。每一种鼠疫免疫学检测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种方法同时应用,可以有效解决非特异性、假阳性等问题,达到有效、快速、准确地判定鼠疫疫情的目的,从而阻止鼠疫疫情的进一步传播和扩散。■

猜你喜欢
鼠疫抗原敏感性
经前烦躁障碍症发病与四氢孕酮敏感性中西医研究进展
负载抗原DC联合CIK对肝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鼠疫》:即使生活是一场灾难,也要用爱去抗争
鼠疫并非无药可治
重新认识鼠疫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为靶标的放射免疫治疗进展
受害者敏感性与报复、宽恕的关系:沉思的中介作用
存在主义思想下《蝇王》与《鼠疫》的比较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