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场:幼儿社会性发展课程建设的重要载体

2019-01-29 14:53江苏省东海县幼儿园曹长红
早期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社会性幼儿园情感

江苏省东海县幼儿园 曹长红

社会性是指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理解、掌握和遵守社会行为准则,以及控制自身行为的心理特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社会性成为影响人发展的核心要素,越来越受到重视。幼儿期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游戏是孩子的基本活动,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为此,我们借助“体验场”这一体验式课程载体,为幼儿创设一个个鲜活的、真实的、互动的“场”,让幼儿在直接参与、亲身体验、交往互动中获得经验,着力解决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问题。

一、问题聚焦:成人意志主宰下社会性缺失的儿童

(一)多关爱下被“宠养”的“宝童”

当今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家庭结构中,四护一,甚至六护一的家庭比比皆是。众星捧月式的家庭环境中,家长不断地把理智的和不理智的爱塞给孩子,使孩子成为每一个家庭的中心。高满足状态下的孩子不知何为分享,何为谦让,独享、唯我独尊等问题日益严重。孩子只知道被爱,而不知道爱他人。孩子幼小的心灵深深地烙上了“以我为中心”的交往习惯,这成为制约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因素。

(二)强保护下被“圈养”的“宅童”

随着住房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家长对复杂社会环境中幼儿安全的考虑,孩子们被装进了“楼盒子”,在封闭的环境中独自成长是生活常态。同时,随着网络的覆盖,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以其不可阻挡之势占领了每个家庭,充当起孩子的“电子保姆”,并以无穷的魅力牢牢地控制住孩子们。于是乎,一个个“动画迷”“游戏迷”“手机控”应运而生,大量的孩子成为“宅童”,如坐井观天之蛙,看不见社会,走不进自然,失去了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也失去了在人群中快乐的能力。

(三)喜功利下被“规划”的“冷童”

在通过应试教育选拔人才的今天,独生子女承载着家庭无限的期望,父母不能实现的“大学梦”“富贵梦”“权力梦”等都在毫无商量的情况下被转嫁到孩子身上。家长为孩子报了一个又一个兴趣班,孩子的休息时间被无情地瓜分。幼儿园也被强大的社会功利需求所左右,办园方向、教育理念发生了扭曲,教拼音、教汉字、教数学等被视为抢夺生源的“核武器”,这种违背幼儿身心特点和学习规律的“小学化”倾向严重残害着孩子。幼儿在家长、幼儿园规划的“蓝图”中挣扎,失去了童真和快乐,亲子关系也千疮百孔,这些都给高智商、低情商的“人才悲剧”埋下了隐患。

二、问题诊断:儿童为本理念下社会性发展的儿童

当我们反思“以成人为中心”的教育出现的严重问题时,很容易找到症结所在,那就是“以人为本”永远是教育追求的真理,任何违背人的身心特点、客观规律的教育必将会失败。

(一)幼儿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黄金时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幼儿时期是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要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学习如何与身边的人相处,学习一定的社会行为规则。他们需要走进社会,在集体生活中了解社会,发展社会适应能力。

(二)直接经验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不竭源泉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生活中进行。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需要。”研究表明,在人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直接经验呈由多到少的走势,而间接经验则由少到多。幼儿主要通过直接经验进行学习,不以符号学习和书本知识为主要任务。因此,教师要关注幼儿园活动的过程性、操作性和情境性,让幼儿在游戏化的课程中获得社会性经验,在多样化的社会活动中获得发展。

(三)体验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效方式

幼儿通过与真实的人、事、物相互作用,在体验中获得真实的,带有情感的,能够改变未来行动的有益经验。《指南》社会领域指出,要“注重活动中的体验,避免简单说教”。可见,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特别是情感方面的发展,不能采用说教的方式,而是要让幼儿在真实的、游戏化的体验场情景中与人交往、理解规则,这是幼儿社会性发展必要且有效的方式。

三、行动策略:体验场课程中融于社会的快乐儿童

(一)体验场课程建设内涵界定

体验的核心意义即“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以思悟之”。体验场即让人亲身参与,亲身感悟的场所。本文中的体验场是指结合幼儿园及周边的各类资源,开展现场活动,让幼儿在直接参与中获得经验,感悟成长的场所。而体验场课程建设就是以场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形成贴近生活,适宜幼儿的园本化体验场课程。

(二)体验场课程建设“三大诉求”

1.认识社会的大课堂

广阔的世界就是一个天然的大课堂,我们从中选取真实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场所,开展体验场活动,让幼儿在与人、事、物的直接接触中获得直接的、有益的经验。比如,在秋季远足活动中,幼儿不仅观察了秋天的景色,还在捡落叶的过程中知道了落叶树和常绿树的区别,培养了不怕苦不怕累、爱护树木等良好品质。

2.学习交往的实习场

当今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家庭结构以及封闭式的楼房居住环境,易造成幼儿与他人互动的严重缺失,幼儿园需要通过一定的课程设置来解决这一突出问题。体验场作为集体性活动的场所,为幼儿创设了集体生活的环境和与人交往、合作和尝试解决问题等的机会。例如,“小鬼当家之超市购物”活动中,幼儿遇到困难会主动向工作人员寻求帮助,尝试解决问题;当准备的钱不足时,两个小伙伴会商量共同买一样物品,学会合作与分享;幼儿结账时知道要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3.情感发展的营养源

独生子女教育中很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孩子总是在享受爱,而不懂得给予爱。开展体验场活动,能让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享受爱他人与被爱的幸福。例如,幼儿园组织小朋友走进敬老院,孩子们给爷爷奶奶献花、表演节目,给行动不便的爷爷奶奶整理房间,敬老院里充满了浓浓的爱。点点滴滴的行为都渗透着爱的元素,孩子们表达着对老人的尊敬、关心,老人们感受着被关爱的喜悦与快乐,爱的暖流在流淌,情感在悄然传递。

(三)体验场课程建设“三大资源库”

1.幼儿园资源

张雪门提出:“我们提倡的幼稚园课程,首先应注意的是实际行为,凡扫地、抹桌、熬糖、炒米花以及养鸡、养蚕、种玉蜀黍和各种小花,能够实在行动的,都应让他们实际去行动。从行动中所得的认识,才是真实的知识;从行动中所发生的困难,才是真实的问题;从行动中所获得的胜利,才是真实的制驭环境的能力。”生活即课程,行为即课程。我们充分挖掘幼儿园中与人有关的活动资源,如厨师、保洁员等,开展岗位体验活动。利用走廊、大厅创设小社区游戏,营造积极互动的游戏情景,让幼儿在游戏中发展社会性。

2.自然社区资源

理查德·洛夫说:“孩子就像需要睡眠和食物一样,需要和自然的接触。”对于孩子们来说,自然世界蕴含着无穷的宝藏,一草、一木、一花、一果,都为孩子所喜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享受着自然带来的美好和愉悦。社区生活中丰富多样的人和事,也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我们调研、收集园所附近各类资源,形成教育资源地图,开展体验场活动,如亲子畅游双湖、亲子逛菜场等,让孩子们的社会性在有趣的活动中获得发展。

3.节日生活资源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节日文化是情感教育的无穷宝藏,重视节日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是幼儿园社会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幼儿会根据自身的情感体验来调整、规范自己的社会行为。为此,我们充分利用充满人文关怀的节日,如劳动节、三八节、重阳节等,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让幼儿感受爱亲人、爱家乡、爱劳动、爱祖国等情感,用一个个大写的“爱”孕育一个个健全的人。

(四)体验场课程建设“四大品牌”

1.幼儿行业岗位体验场

人“天生是社会动物”,每个人都要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承担与角色相匹配的工作,并在此过程中形成群体意识,适应社会生活。幼儿园中不同岗位的人每天都在做着与幼儿有关联的事情,他们是孩子们身边的社会人。让幼儿扮演熟悉的社会角色,能提升他们的社会行为能力。

我们结合主题活动“各行各业的人”,从幼儿园岗位着手,设立了小保洁员、小厨师、绿化小能手、爱心饲养员、种植小能手等岗位,以班为单位,制定班级上岗计划,幼儿担任不同的行业岗位角色,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例如,小厨师活动——我们在食堂门前的大走廊里创设了“小童大厨”区,幼儿定期参加摘菜、洗菜、餐点制作工作;绿化小能手——定期给校园内的树木浇水,清理绿化带杂草等。在真实的岗位体验中,幼儿的目标意识、规则意识、合作意识、任务意识、自我控制与调节能力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幼儿入园时,家长反映最多的就是孩子只知道玩电脑、看动画片,吃饭都要喂。参加岗位体验场后,孩子们变得勤快了,能主动帮家长做事了,如照顾家里的小狗,洗小手绢,给花浇水等。

2.幼儿社会实践体验场

活动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载体。园外充满灵性的大自然是多元化的社会活动场,为幼儿开辟了更加生动的社会课堂。幼儿直接参与到真实的社会活动中,与社会中的人、事、物互动,社会性在一次次经历中悄然生长。

我们最大限度地开发校园周边资源,开展多元化社会活动,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使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得到幼儿园和家庭的共同强化。幼儿园开展了系列精彩活动,为幼儿创设了参加群体活动,和成人同伴互动的机会,使他们在群体活动中形成了积极、乐观、自信的个性品质和亲社会行为。例如,“亲子畅游双湖”活动中,大家一起放风筝、踢足球,举行生日会,享用自助水果餐等,幼儿充分体验了与同伴、家长同游的快乐,不断收获着“哇”时刻。内向的月月开心地说:“在草地上和小朋友做游戏非常开心,以前我的好朋友只有彤彤一个人,现在我有四个好朋友了。”

3.幼儿节日情感体验场

幼儿的情感和态度是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形成的。他们需要在活动中获得相关的体验,从而形成崇善尚德、爱国爱家、尊老爱幼的美好情感。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节日文化饱含着“爱”的元素,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在节日文化中涓涓流淌。寓情感教育于节日之中是幼儿情感发展的有效途径。

我们开展了系列节日情感体验场活动,如元旦迎新之行、元宵团圆之情、五一劳动之歌、六一新奇夜之旅、中秋团圆之聚、九九重阳之敬、十一爱国之怀等,幼儿在节日情景中萌发了对家人的关爱之情,对劳动的自豪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等。如“六一新奇夜之旅”,小朋友们体验了一起过夜、寻宝、捉鱼、看露天电影、制作晚餐、分享自助晚餐、星空夜话等新奇活动的快乐,提高了自我服务和自理能力。睡觉时,明明想妈妈了,小朋友都过来安慰他:“我们大家一起睡觉,明天妈妈来接你,一定会表扬你的。”明明在大家的关心中很快进入了梦乡。此时,友爱之情在心里悄然滋长。

4.幼儿社区游戏体验场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课程应充分体现游戏性,将游戏理念、游戏精神渗透到一日活动之中。在幼儿的世界中,从“我”开始,慢慢向外扩展,他们接触最多的是与其生活有关的人和事,尤其是衣、食、住、行。我们以此为抓手,开展小社区游戏,让幼儿的社会性在社区场景中获得发展。

我们利用幼儿园走廊、大厅场地宽敞的有利条件,创设社区游戏体验场,开设公交站、小吃街、建筑工地、美发屋、快递站、岗位招聘站等。社区游戏的设置充分考虑各游戏间的互动,合理安排游戏区,注意不同区域间的交往需求。同时,在角色调整、不同区域交往等方面给幼儿充分的自由和选择的权利。例如,当幼儿想调换岗位时,到岗位招聘站提交申请,说明理由,领取新岗位上岗证书即可上岗。孩子们在游戏化的社区情景中积极互动,社会性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张老师说:“丹丹以前来园从不和老师打招呼,现在每天都会跑过来向老师问好,各方面的表现也越来越好。”

总之,体验场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效方式,更是社会课程建设的重要载体。看到孩子们在体验场中绽放的张张笑脸,尽心尽职的小大人模样,感受到互帮互助的和谐氛围,我们由衷感到欣慰。幼儿园将继续开展体验场活动,拓展“场”的内容和形式,让幼儿在大社会、大自然中学做人、学做事,学做健全的社会人,去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

猜你喜欢
社会性幼儿园情感
“社会性死亡”:青年网络暴力新趋势及治理路径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the Walking Dead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