旴江医家妇儿养生方法探骊※

2019-01-29 15:43涂国卿邹来勇周一未邓棋卫李铭东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5期
关键词:医家妇人产后

涂国卿 邹来勇 周一未 黄 玲 马 岱 邓棋卫 李铭东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针灸科,江西 抚州 344000)

2016 年8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顺应民众关切,对“健康中国”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新主旨。国家提倡优生优育,妇女、儿童由于身体因素及生长发育的特殊性,其养生显得特别重要。故课题组在对旴江医家世代相传所积累的妇女、儿童有效养生方法进行挖掘整理,现报告如下。

1 妇人调养

1.1 经期调养 旴江医家对于妇人疾病的预防尤为重视经期调护。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1]指出:“凡医妇人,先须调经,故以为初”,并认为经期是妇人最应该谨慎调护的时候,“若遇经脉行时,最宜谨于将理。将理失宜,似产后一般受病,轻为宿疾,重可死矣”。妇人以血为主,诸多旴江医籍医典在论述妇人的时候均把调经养血放在首位,尤重经期调养,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济阴论中指出:妇人三十六病推其原理无非血病“多因经脉失于将理”,总结了行经时“内作七情,外感六淫,阴阳劳逸,饮食生冷”这四大致病因素。龚廷贤《寿世保元》中指出妇人行经时应调畅七情,静心寡欲“当戒暴怒,莫损于冲任,远色欲,莫损于血海。一有抑郁,宿血必停。”综上,妇人在经期时应以养血为主,兼以畅情志,避外感,远劳逸,节饮食。

1.2 妊娠调养 旴江医家主张妇女妊娠时应分阶段调养,龚廷贤《寿世保元》妊娠篇中记载了逐月养胎法:“妊娠一月,名曰始形。饮食精熟酸美受御,宜食大麦,勿食腥辛之物,是谓才贞,足厥阴养之……妊娠十月,五脏俱备,六腑齐通,纳天地气于丹田,故使关节人神咸备,然可预修滑胎”。妊娠一月,名曰始形,妇女宜食精熟酸美的食物,可食大麦,切勿食用腥辛之物,此时养血最是关键,肝主血故养足厥阴肝脉。妊娠二月,名曰始膏,切勿食用腥辛之物,安静调养为主,勿行房事,养足少阳之脉,足少阳穴地五会。妊娠三月,强调外界环境以及妇人情志对胎儿养成的重要性,同时宜“静形体,和心志,节饮食”,如“欲令见贵盛公主好人,端坐庄严,不欲令见伯偻侏儒丑恶形人及猿猴之类。无食姜兔,无怀刀绳。”推崇妇人“端心正坐,清虚合一”和“无悲哀思虑惊动”,饮食可食牛心,大麦令儿多智,养手厥阴之脉。妊娠四月,宜食稻米,宜羹鱼雁,洗浴远避寒暑,养手少阳之脉。妊娠五月,养气为主,应保持充足的睡眠,衣服要勤换洗,注意保暖,多沐日光,以避寒邪,宜食稻麦之类的水谷,宜羹牛羊,宜食鱼鳖,养足太阴之脉。妊娠六月,主张“欲微劳,无得静处,出游于野”,此时孕妇可以适当的进行一些轻微的活动,宜食“鸷鸟猛兽之肉”,现多可以禽肉牛羊肉代之,强筋荣爪,养足阳明之脉。妊娠七月,孕妇可适当运动,运转血气,居处干燥,饮食忌寒凉,宜食稻米,养肺卫之气,以密腠理,养手太阴之脉。妊娠八月,孕妇应“和心静息,无使气极”,不得劳累,静养休息,养手阳明之脉。妊娠九月,宜食甘味之品,放松心情,养足少阴之脉。妊娠十月,胎儿已成,可备生产。

龚氏同时给出了安胎丸一方:“当归(酒洗)、川芎、白芍(酒炒)、条芩(各一两)、白术(去芦,炒,五钱)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茶汤任下,空心日服,养血清热之剂也。”并指出此方阴虚血少有热之人以及经常流产者皆宜常服。同时现代临床研究发现[2]安胎丸在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有显著疗效。此外龚氏还指出妇人“每怀胎至三四月必堕,不肯服药”可用四五年老母鸡煮汤,加入红壳小黄米煮粥以固胎。宋·陈自明在《妇人大全良方》也给出护胎法:鲤鱼二斤,粳米一升,葱一握,豆豉,姜适量,作肉羹食之,每月一次;并指出妇女妊娠期禁忌事项:妊娠各月不可针灸其所养经脉,如妊娠一月不可针灸足厥阴肝经,妊娠二月不可针灸足少阳胆经;并以孕妇药忌歌诀的形式告诫人们妊娠期药物禁忌“螈斑水蛭地胆虫,乌头附子配天雄……干姜蒜鸡及鸡子,驴肉兔肉不须供。”可见此类药物多以活血、攻逐、有毒之品为主;对于妊娠期间出现疾患,陈氏强调“必有医者审度疾势轻重,量度药性高下,处以中庸,不必多品。视其疾势已衰,药宜便止。”由此可见旴江医家对于妊娠妇女调养有丰富的经验和方法。

重胎养胎教以养胎。陈自明在《妇人大全良方》专列“胎教门”,注重胎养胎教,重调气血以养胎。陈自明认为,孕妇健康的身体是保证胎儿健康发育的一个重要条件。《气质生成章第七》指出:“阴阳平均,气质完备”,即孕妇阴阳气血协调则胎儿发育正常,否则“气形之病有如此者”。孕妇要“作劳不妄”,使“气血从之”,以“保摄妊娠,使诸邪不得干焉”阴阳气血平衡,则体质强健,外邪不能侵入,身体健康,才能保证胎儿发育的正常[3]。总之,使孕妇处于最佳的机体状态保证胎儿自母体获得更多先天体质,使其生长发育成健康聪明的胎儿,这种注重胎养胎教安胎思想,对当代优生优育思想有重要指导意义[4]。

1.3 产后调养 妇人产后多虚多瘀是旴江医家的共识,龚贤廷在《寿世保元》中提出“产后扶虚去瘀血”,李梃在《医学入门》指出:“产后必须先逐瘀”“瘀消后方可行补”。为预防产后病,陈子明《妇人大全良方》“产后将护法第一”给出了下列几种方法:其一,“凡妇人生产毕,且令饮童子小便一盏,不得便卧,且宜闭目而坐”(《医学入门》中指出也可以用古芎归汤加淡醋磨墨一小盏) 须避贼风;其二,为避免恶露停滞导致瘀血阻滞,需“时时令人以物从心擀至脐下”,现代研究指出通过按摩能促进产后子宫收缩复原,有助于宫腔内的胎盘与积血排除,此法开创了妇产科推拿的先河;其三,产后三日内,为避免“血逆、血迷、血晕不省之患”令产妇常闻醋炭气或烧干漆烟(《寿世保元》中提出了也可以醋涂鼻),分娩之后,少量频服白粥,逐日加量,以补脾胃之气,三月之后才可少食温面;其四,强调产后未满月,妇女不可有过多的情绪波动如“喜笑、惊恐、忧惶、哭泣、恚怒”,始终需避劳作、节饮食、避风寒,如此直至百日,方可使得“血气调和,脏腑平复,自然安贴”。 《良方》“产后调理法第二”指出:“若产后将息如法,四肢安和无诸疾苦,亦须先服黑神散四服”。 (附黑神散方:熟干地黄、蒲黄(炒)、当归、干姜(炮)、桂心、芍药、甘草各四两,黑豆(炒,去皮) 半升,上为细末,每服两钱。酒半盏,童子小便半盏,同煎调服)。若产后因虚致乳汁不下,可予母猪蹄汤“母猪蹄一只,治如食法,通草四两,上以水一斗,浸煮得四五升,取汁饮。不下,更作。服了,用梳头木梳于乳上梳下,效。”

2 小儿养护

2.1 孕胎养护 妇女妊娠期的养护对小儿出生后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作用,这是旴江医家的共识,孕妇应节饮食,调情志,避贼邪。如龚廷贤《小儿推拿秘旨》[5]中指出:“母既胎前不节,胎后又不能调,惟务姑息,未足百醉,饵以酸成,未彀甫周,啖以肥甘,百病由此而生矣。”,婴童赋中“儿在胎而餐母血,母嗜欲最要提防”,陈氏《妇人大全良》提出:“一受孕之后,不可食之物,切宜忌食”。如“食鲤鱼鲙及鸡子,令儿成疳多凑疮……食山羊肉,令子多病。食子姜,令子多指生疮”,从其所总结饮食禁忌可以看出,多为辛热之品,易致胎热过重,从而使胎儿热壅生疮[6],此外在《寿世保元》的妊娠食忌中也有论述。

2.2 初生养护 小儿自母体分娩出来,脐带未断,腠理未密,脏器未充,易受外邪,因此龚氏在《寿世保元》告诫世人“初生儿洗浴,不可先断脐带,候洗了方断,不致水湿伤脐,可免脐风脐疮等症。浴儿调和汤水,须看冷热得宜,不可久浴,久浴伤风寒。夏不可久浴,久浴则伤热。浴时当护儿背,免风邪而入,不使发热成痫疾,用五根汤洗,以免疮疥之患。”(附五根汤方:桃根、柳根、梅根、槐根、桑根加苦参、白芷同煎。上每味一两,洗净切碎,用水煮,去渣,加猪胆汁一枚,候水温洗)。对于小儿的生活调护旴江医家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并不是一味地要求避风保暖,李梃在《医学入门》中总结了养子十法:“一要背暖,二要肚暖,三要足暖,四要头凉,五要心胸凉,六要勿见异物,七脾胃常要温,八啼未定勿便饮乳,九勿服轻粉、朱砂,十少洗浴”。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 中也指出:“小儿肌肤未实,若厚衣过暖,伤皮肤,损血脉,发疮疡。”并认为在天“若天气和暖,抱之使见风日,则血气坚刚,肌肉硬,可耐风寒,不致疾病。”正如现代医学所发现:充足的日光能够促进机体钙磷的吸收,能够有效预防小儿佝偻病的发生。若小儿感风或冒寒,龚氏提出可用老葱三四根,捣极烂,“以手抹来,相搽满掌,烘温暖,向病者遍身擦之,通气处再偏擦几遍,暖处出汗,立愈”。

2.3 饮食调养 小儿脾胃稚嫩,旴江医家对小儿脾胃调理尤为重视。如龚廷贤《种杏仙方》[7]“小儿十病九伤食,食伤发热成诸疾。早当清导莫迟捱,免致惊疳痰热积”;李梃《医学入门》中也提出了“乳多终损胃,食壅即伤脾”。小儿喂养不当,易造成脾胃损伤从而导致诸多疾病,因此根据小儿初生后时间不同,旴江医家采取不同的喂养方法。如《小儿推拿秘旨》:“男女初生,调理须要得宜;肠胃未充,饭食不宜铺啜”;危氏《世医得效方》中指出:“凡初乳先须捏去宿乳,后与之”“儿啼未定,气息未调,乳母勿遽以乳饮之,故不得下,停滞胸膈,而成呕吐。乳后不与食,哺后不与乳”;《医学入门》:“新初生三五月,宜绷缚令卧,勿竖头抱出;六个月方可与稀粥,亦不可将乳同吃;五岁方可吃荤腥”;《寿世保元》:“儿生四五个月,止与乳吃。六个月以后方与稀粥哺之,周岁以前切不可吃荤腥并生冷之物,令儿多疾苦。待二三岁后,脏腑稍壮。方与荤腥庶可,若到五岁后食之尤嘉”。由此可见旴江医家普遍认为,小儿初生六个月后方可给予稀粥之类的半流质食物,小儿不可过早给予荤腥油腻的食物,而且应当忌食生冷之物,以免损伤脾胃。

3 讨论

旴江流域(现今抚河) 发源于江西省广昌县驿前镇血木岭,流经广昌、南丰、南城、宜黄、临川、进贤、南昌,最后汇入赣江。古往今来,中医药名家众多,医著宏富,医学繁盛,形成了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医学流派,称为“旴江医学流派”。古往今来,旴江医家不仅在治疗疾病上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而且在养生方面建立了独到的理论体系,特别是妇女、儿童的养生,从生命的诞生开始,历经生长、发育、繁衍、衰老的整个过程进行维护,预防疾病,养性延年,为后人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旴江医家为后世留下了诸多养生思想及方法,散记于诸多旴江医籍医典当中,将这些宝贵的财富整理挖掘,可以为当地乃至全国的百姓服务,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发挥重要的作用,此外对于其中的一些方药方法,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需要大量的临床研究进行数据支持和验证。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微信公众号开通!

为方便广大作者随时随地地查询所投稿件的状态。 方便读者免费下载本刊已发表的论文,《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微信公众号将于2019 年1 月份正式开通并上线,编辑部将通过该微信公众号向广大读者、作者提供精华文章、最新出版目录、期刊社动态等。 您可以通过微信平台给本刊留言,我们期待与更多老师们进行互动,留下您最关注的内容。 欢迎扫码二维码关注!

猜你喜欢
医家妇人产后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犬人
犬 人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
清代著名医家莫枚士之《经方例释》临证用药思路探析
高僧与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