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教学团队中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

2019-01-29 16:24奥晓静刘白雪袁佳梦谭亚芹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针灸学针灸教学方法

郝 华 奥晓静 苗 茂 刘白雪 袁佳梦 谭亚芹*

(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110)

针灸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针灸学”教学团队的建设中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实践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很好的引导者,因此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针灸学教学质量、培养高水平针灸临床人才的重要措施。本文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针灸学”教学团队建设的经验,针对团队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培养方式进行探讨。

1 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对于高校而言,推行实践教学势在必行。国务院在2017年发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践行知行合一,将实践教学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并推进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大力培养教师自身素质。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充当着引导者、辅助者的角色,所以教师实践教学的能力对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人才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只有师资队伍实践教学能力提高了,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学生们才能获得更好的指导,成为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的优秀人才。

现如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为了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更好的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都在积极引入医学基本理论扎实、临床实践能力强的人才。高等医学院校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更应根据市场需求加强对医学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注重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更高水平的实践教学能力。国务院在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在医学人才培养中,要推动基础与临床融合,规范临床实习管理,提升医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要求都有赖于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来实施组织、引导并推广。

针灸治疗技术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其操作便捷、疗效显著、适应证广、安全无害,为大众广泛接受,适宜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市场需求量大,培养针灸临床实践能力强的高级医学人才是当务之急,因而大力培养提升“针灸学”教学团队中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势在必行。

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不论是教学方法还是学习方式都是要与时俱进的,新时代需要的是专业素质过硬的针灸医学毕业生,素质能力的提高要靠多实践、多临床来提升。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教学能力,才能做好学生实践教学的引导与教学,为医疗机构和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临床针灸医师。同时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教师也能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激发创新思维,教学相长。

2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传统教学一直以来重视知识讲授式教学,简单讲就是“老师讲、学生听”模式,这种教学只是单向的教学,虽保证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获取,但只局限于课本上所讲的内容。在传统理论教学中,老师是知识的拥有者,他们传授知识给学生,没有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而实践教学中老师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辅助者、督促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中医学生的临床思辨能力。针灸教学中,理论教学重视的是学生知识的获取与记忆,而实践教学培养的是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临床思辨能力,知识的传授结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才不会死板的只学习理论知识,变成“书呆子”或“高分低能”。因此针灸实践教学是对针灸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二者是整个针灸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不可或缺。现在许多医疗机构更重视的是毕业生的动手能力、临床的思辨能力以及创新的思维,希望高校毕业生在初上临床时就具备一定的临床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快速成长,早日独当一面,发挥救死扶伤的职责。因此高校加大针灸实践教学的投入、促进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临床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学生的综合素质才得以提高[1]。

以经络学、腧穴学课程为例,课程重点是让学生学习人体经络走行路径以及腧穴定位所在、主治所及等内容。传统的理论教学是老师单向对学生讲述书本知识,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并不是很强,这时便突出了实践教学的优势所在。我们通过加设画经点穴的实操课程,让学生在模特身上亲自点出穴位并叙述主治,不仅加强了其对理论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更为将来临床治疗疾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事半功倍。更在教学改革中开展人体经络模拟教学系统建设的实践与探索,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升实践教学能力,扩展实践教学内容,让实践教学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中。

3 培养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探索

3.1 教师观念的转变 高校可以通过培养针灸教师的创新思维来转变其教学观念。传统的大学教育一直保持的是教师课堂讲授的方法来教学,因此很多教师固守这样的教学模式,不思考改变教学方法。然而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早已不能满足当代教育的需求,高校必须对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补充,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加大实践教学的投入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针灸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实践教学后才能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学习并思考如何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如何开展实践教学,如何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临床能力。

3.2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首先,要加强岗前培训。建议医学院校在培养针灸教师时就要对教师的专业水平进行提升,不仅要有好的课堂教学能力,还要有良好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在岗前培训中不仅要提高教师的道德品行、业务素质,还要加强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训,并提高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视[2]。其次,完善继续教育与培训制度。医学院校的继续教育内容应符合医学院校本身的特点,同时加强教学基本功的培训与临床实践能力的提升,通过参加继续教育、外出进修和培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学习实践教学的具体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3]。最后,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培养“双师型”教师。医学院校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教学方面的能力,还要具备较强的临床技能,这也是“双师型”教师所该具备的能力,教师应定期参加临床技能培训,定期出门诊保证临床出诊时间,同时丰富专业知识,学习解决临床问题的方法,并从中得到启发,探索新的教学方法[4]。

3.3 教师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完善 想要建设一个好的针灸实践教学课堂,教师还需要具备的就是效率更高的教学方法,但一套完善的教学方法不是一朝一夕之间而成的,需要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反思和总结,并且在与他人的经验交流中方能沉淀而出。高校要培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首先要强化教学团队建设。高校的教学团队承担着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可以通过强化教学团队来研究更多适合当代针灸医学生的教学方法并提高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5]。高校要培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还要注重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优秀教师起到好的带头作用,将自身的教学及临床经验发挥发扬,引领青年教师努力钻研高效的教学方法。最后高校要培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一定要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针灸学”教学团队建设和教学改革。教学团队建设和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的手段。青年教师在教学团队中可以相互交流借鉴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有利于提高个人的教学水平,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6]。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改革,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升自身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

4 总结

总而言之,理论知识掌握扎实并且临床实践能力也强的针灸医学生才更能符合社会的实际要求,而“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优秀的针灸教师不仅要拥有好的理论教学功底,还要有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因此在“针灸学”教学团队的建设中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是重中之重。

猜你喜欢
针灸学针灸教学方法
针灸学教材中行针手法来历考证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重庆市针灸学会刮痧、推拿、耳穴专委会举行2019年学术年会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课堂学习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在《针灸学》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