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各家学说教学中的中医临床思维培养模式新探

2019-01-29 16:24杨必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学术思想医家医案

杨必安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各家学说教研室,北京 100029)

任应秋先生执教北京中医学院后,集前贤及自身研究中医之体会,认为欲造就大批高级中医人才,必须师百家之长,集前人理论与经验之大成。经过数年的努力研究,1959年编撰了《各家学说及医案选》,介绍了历代著名医学家的学术思想与经验,并附以验案印证。后经卫生部批准将各家学说正式列为高等中医院校本科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并由他主编了第1版《宋元明清各家学说及医案选》。其后又经20年的潜心研究,提出中医学发展史上存在着7大医学流派,即医经、经方、河间、易水、伤寒、温病和汇通。并以此为主线,主编了全国高等中医学院教材《中医各家学说》第3版教材[1],从此该教材基本成型。中医各家学说是中医学研究历代著名医家的学术理论及其特色诊疗经验的一门学科,是连接中医基础理论到临床的桥梁,对学生临床能力及临床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高校基本上针对大三的学生都开设这门课程的原因,因此在常规教学中如何进一步提升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临证能力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由于各种原因,中医各家学说的课时设置少,教学模式单一,同时因为课程中涉及各家医学思想,这些医家思想互相对立,观点不一,很难统一,知识不能形成体系,导致中医各家学说课程教学困难很多,学生也很难掌握,进而出现厌学而不重视该课程,学生普遍反应学完中医各家学说,虽然学习了中医历史上各家学派的百家争鸣的学术风采,但是到了临床不知道如何运用,不知道哪个医家的思想能解决当下的临床问题。虽然近年相继出现诸多教学模式,例如案例教学、专题教学、目标教学等,由于客观实际问题,理想化的教学模式也有很多难以转变为现实的困难。如何培养中医思维,一直是中医各家学说教学改革的焦点。在中医各家学说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医临床思维,丰富学生的临床专业知识,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中医理论和临床基础,笔者有以下思考。

1 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

由于多种原因,目前中医各家学说教学在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方面,存在以下4个方面的不足。

1.1 教学理念陈旧 对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培养重视不够,中医各家学说课程由于归属于中医医史文献类,从而容易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误解,认为其与临床无关,从而忽略了它与临床紧密相关的本质。传统的教学里只是集中讲授医家思想,而忽视了医家的中医临床思路特色的诠释,不利于启发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

1.2 教学模式单一 教师课堂讲授一直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带来的结果是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地位,认为自己是在接受知识,而不是主观地渴望获得知识,时常会松懈倦怠,甚者完全忽视该课程。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令学生能积极地去学习、掌握和探索知识[2]。

1.3 讲课内容陈旧 重学派轻学说,或者重医家轻学派与学说,中医各家学说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医学流派、主要学说和著名医家学术思想3个部分。其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内容是著名医家学术思想。教材中学说、学派、医家三者都应作为本学科内容的有机组成,不能随意偏颇。

1.4 缺乏主线贯穿 中医各家学说涉及各家主要医学流派,各个医学流派之间的学术观点不一致,甚至相互对立,这不利于学生客观掌握各家医学思想和灵活运用医家思想指导临床,因此需要一条主线去贯穿诠释医家学术思想的异同。

2 中医各家学说教学改革思考

由于中医各家学说学科可以衔接中医基础理论到中医临床,在强调中医药教育一定要强化中医思维的培养方针指导下,笔者以为中医各家学说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2.1 强化临床思维 通过中医各家学说的学习,使学生的中医理论和临证水平得到系统提高,对学生中医临床思维方式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3],因此在中医各家学说的教学设计中要重点强化医家理论的临床运用案例分析,以及取类比象、象数思维等中医思维的培养,同时结合中医经典诠释医家思想,加深学生对中医经典理论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此外,教师可以列举自己的临床案例,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

2.2 优化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切实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化成临证能力,均是中医各家学说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然而传统中医教学方法却无法有效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由于中医各家学说课时设置有限,课程地位偏低,使得中医各家学说课程教学成效不尽人意[4]。提高对课程内涵特征的有效认识,根据各家医学流派的特征,进行多种教学方法融合入课堂中,切实推进目标教学法,PBL教学法,三维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在中医各家学说课程中的科学合理应用,积极促进中医各家学说课程教学的有序开展,同时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中医各家学术思想及临床特色的认知,最终通过中医各家学说强化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

2.3 丰富教学设计 对于中医各家学说主要内容而言,主要包括各个学术流派的学术成就以及不同医学名家的学术思想观点等,每位医家对各个学术问题产生的学术思想观点不尽相同,这些思想观点既存在差异性也存在一定的联系,即众多医家的学术理论大都源自于《黄帝内经》,因而存在相一致的理论基础[5]。一直以来,中医各家学说的教学重视医家的医学思想的讲解,而忽视了医家思想与中医经典如《黄帝内经》《难经》等相衔接的方面,因此在中医各家学说的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在这方面对学生进行有意地引导和启发,从而让学生在更好地理解经典的理论的同时,又促进了临床实践能力的掌握。

此外,在教学设计中,对各家医学原著挖掘不够,很多的知识点更多地来源于教材,没有深度和厚度,这些让整个课堂的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对中医学的热情。另外教学设计缺乏人文教育,历代中医名家都是德艺双馨的大家,在高校强调思政教育的今天,医学院校的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故在中医各家学说的教学设计中,应该加入古代名医大家的医德案例,对学生未来职业素养以及职业道德形成潜移默化地教育。

2.4 梳理医家脉络 中医各家医学思想不一,有些医家的思想还互相矛盾,这对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医各家学说的过程中都形成了非常大的难度,笔者在系统研究中医五运六气的思想以后,发现可以运用五运六气的学术思想分析各家医学流派的形成原因及关系,因此尝试了运用运气学说梳理各家医学流派的脉络,贯穿各家医学流派,提纲挈领,纲举目张,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各家医学流派的学术特色,同时更容易地掌握各家医学思想的形成原因及学术内涵,从而缕清整个医学流派脉络,从而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

2.5 引入医案教学 在中医各家学说的教学中可采用提取历代医家代表性医案进行解析,进而培养学生中医思维的方法,即可从原著中选择典型医案,并从各位医家的用药、辨证、按语中提取四诊信息,最大限度还原四诊资料,使医案内容丰富易懂,同时,在医案的教学中,尝试应用PBL教学法。即以问题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辨证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围绕医案提出若干问题-收集查阅资料-学生分组讨论-课堂启发引导辨证思路-课堂集中讨论辨证及用药-归纳总结医家学术特点[6]。

3 讨论

中医各家学说是阐明和研究中医主要医学流派、主要学说和历代著名医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一门学科。学习中医各家学说是通向“名医”之路上必不可少且颇为重要的一步,中医药理论具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这种特有思维方式是建立在中国哲学思维模式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先秦文化的异常繁荣基本确立了中华文化的基调,先秦道家哲学虚静大通和审时度势的思维方式,对中医哲学影响十分深远,并突出体现在中医的典籍之作《黄帝内经》[7]。总之,中医思维的培养在中医各家学说的教学中可以从求其本源和解析代表医案两个方向进行,充分运用运气学说的思想解析医家思想的异同,从而将中医的经典理论和历代医家的学术内容有机结合,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中医理论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逐渐形成在中医理论知识指导下,有效地指导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临证中医思维方法。

猜你喜欢
学术思想医家医案
基于Python语言构建名中医医案数据挖掘平台
中医医案方剂多维相似度算法设计与探索
《张道一学术思想研究》简介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基于医案探讨王孟英辨治温热病处方用药规律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清代著名医家莫枚士之《经方例释》临证用药思路探析
陈阳春研究员学术思想略论
方慎盦及其学术思想考略
中医医案类数据库的构建与数据处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