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治疗法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2019-01-29 16:24周丽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气短胸痹刮痧

王 萌 周丽雅

(1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传统诊疗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2;2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温病教研室,吉林 长春 130000)

中医外治法的理论高点出现在清中期,程鹏程所撰《得生堂外治秘方》中收录嘉庆之前历代医家1500余外治方,将中医外治法中的不同方案用中医理论统一起来并具体了外治理论。给长期以来关于中医外治的概念和应用范围的争论画上了句号。

中医外治疗法从出现开始,因确诊快,效果好的特点而得到广泛推广,其治疗方案也是种类繁多。随着理论研究和临床实验的推进,单一外治方案的特点也逐渐清晰,结合多种外治方案的特点治疗疾病成为可能。笔者在临床上针对心血管疾病不同特征组合使用不同的治法,结合各个治法的特点,使得见效更快,缩短疗程的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现报道如下,供同道探讨。

1 针刺+中药治疗心律失常——频发室早

赵某,男,62岁。心悸,胸闷,气短,乏力,易惊善恐,眠差多梦,夜尿频,大便干。舌淡微红、苔薄白,脉结代。听诊:心音低钝,可闻及多个早搏,5~6个/分钟。心电图提示:心律失常——心率108次/分,心动过速,频发室早。结合其舌脉及症状,予以镇静安神,养心定悸之中药口服,同时配合针刺内关、神门、心俞、膻中等穴位,内关穴运用泻法,并且针尖朝向腋窝方向强刺激行针5 min,其余穴位运用平补平泻的手法,留针30 min,患者心悸症状改善,早搏减少。听诊:心率86次/分,心音低钝,偶可闻及早搏,1个/分钟。此法治疗2周后室早消失,患者症状改善,无明显心悸、胸闷、气短,乏力、易惊善恐改善。

按语:心律失常——早搏,即心脏出现过早搏动,是指异位起搏点发出的过早冲动所引起的心脏搏动。往往患者会出现心悸、乏力、胸闷、气短等症状,症状较重者还会出现易惊善恐,心烦不宁,头晕眼花,失眠健忘,眠差多梦,唇甲紫暗,舌紫瘀斑等。患者心血亏虚不能养心,故见心悸,治疗时除辨证论治给予常规镇静安神,养心定悸只要外,配合针刺治疗,循经取穴起效快,直达病所;配合手法有补有泻,运用灵活,方便快捷。临床上操作简便,疗效显著。针刺治疗是通过对腧穴、经络的刺激,进而调节脏腑、经络之间阴阳的偏盛偏衰,使之趋于相对平衡而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

2 刮痧+中药治疗血瘀型胸痹心痛

李某,女,55岁。胸闷痛,痛彻肩背,气短,乏力,颈肩背部僵痛不适,眠差多梦,夜不能寐,小便尚可,大便干。舌隐青、苔黄微厚,脉弦紧涩。结合舌脉,给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中药口服,配合颈肩背部刮痧治疗。1次治疗后,患者即感觉颈肩背部僵痛不适缓解,胸闷痛程度减轻。每天口服中药,配合每周1次刮痧治疗,3周后症状基本消失。

按语:刮痧是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应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质,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从而达到活血透痧的作用[1]。因其简、便、廉、效的特点,临床应用广泛。该患血瘀较甚,心脉瘀阻,心失所养,故见胸闷痛;瘀阻络脉,经络不通,血运不畅,故见痛彻肩背,颈肩背部僵痛不适;久病耗气,故见气短,乏力。治疗本病予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中药内服同时,配合颈部、督脉、膀胱经局部刮痧以疏通经络,化瘀散结。于颈肩部刮痧,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可接触颈肩部僵痛不适。督脉刮痧可解除督脉之瘀阻,督脉通则阳气通,阳气通则血脉通。于膀胱经上有各脏腑俞穴,心俞、膈俞、肝俞刮痧可促进瘀阻疏散,血脉通畅。

3 塌渍+中药治疗虚寒型胸痹心痛

赵某某,男,48岁。胸闷,气短,乏力,畏寒肢冷,食少纳呆,眠纳差,小便清长,大便糖稀。舌淡、苔薄白,脉沉细。结合舌脉。结合舌脉,给予温中散寒,养心安神中药口服,配合心前区及胃脘部塌渍日1次治疗。5 d纳差改善,大便成形;半个月痊愈。

按语:结合舌脉,该患为中气不足,虚寒内生,进而导致瘀阻心脉,故见胸闷;气虚则推动无力,运化不足,故见气短,乏力,食少纳呆;气化不足,故见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糖稀;胃不和则卧不安,故见眠差。中药塌渍是中药药膏湿敷结合TDP照射患处的一种外治法。通过皮肤渗透,药物扩散,引药入病变部位,以达到调节和改善机能、温阳散寒、通络止痛等的目的。于患者心前区和胃脘部局部理疗,可针对病位治疗,利于药物吸收,直达病所。

4 拔火罐+中药治疗风寒型胸痹心痛

孙某某,女,51岁。感寒后出现胸闷痛,恶风畏寒,时有头痛、头晕,眠纳差,二便可。舌淡、苔白,脉紧。结合舌脉,给予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中药口服,配合风池、大椎、膀胱经拔火罐。1次治疗后,头痛、恶风畏寒改善;3 d后再次拔火罐治疗后恶风畏寒,头痛,头晕症状消失,继续口服2周中药后痊愈。

按语:患者感寒后发病,为卫表不固,腠理失和,邪气入里而发为本病。风寒阻于络脉,恶风畏寒,头痛,头晕。火罐具有疏经通络、通畅气血、消肿止痛、调理人体阴阳平衡,驱寒除湿,袪风拔毒的作用。于风池穴、大椎穴、膀胱经走形处拔火罐可以疏通腠理,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5 艾灸+中药治疗阳虚型胸痹心痛

周某,女,68岁。胸闷,气短,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眠纳差,小便清长,大便溏。结合舌脉,给予温阳通络中药口服,配合心俞、膈俞、脾俞、肾俞、膻中、中脘、关元、足三里艾灸,日1次治疗。1周后胸闷,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改善,连续治疗1个月,上述症状基本消失。

按语:患者年老久病,阳气虚损,正气不足,气血运行无力,聚而成瘀,瘀阻心脉,故而发病。心脉瘀阻,心失所养,故见胸闷;气虚故见气短、乏力;阳气不足,不能温熏四肢,故见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利用燃烧其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艾叶本身有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之功效。于脏腑俞穴处行艾灸,可透过体表穴位激发经络传导,配合药物加强温经散寒之功效,于膻中、中脘、关元处艾灸,可温通任脉,配合足三里,可增强人体免疫力,使之阳气大增,阴阳交通,则气血运行。

6 浴足+中药治疗心肾不交胸痹

李某某,女,49岁。胸闷,气短,心烦易怒,五心烦热,腰痛,入睡困难,眠差多梦,夜尿频,大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结合舌脉,给予交通心神,安神助眠之中药口服。配合引火下行中药浴足。1周后睡眠改善,1个月上述症状基本消失。

按语: 《内经》云:七七天癸竭。该患正处天癸竭之年龄,故肾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故心火偏盛,则见胸闷,心烦易怒,五心烦热;心肾不交,则见入睡困难,眠差多梦,腰痛,夜尿频,故治疗上以交通心肾,引火下行为主要治则。中药内服,配合引火下行的中药浴足。中药浴足也属于中药外洗的一种,利用中药渗入人体,濡养经脉,促进循环,驱邪外出;人体脚部有诸多的经络和脏腑反应区,针对性的使用中药泡脚,也可以达到祛病治病的效果。

7 穴位贴敷+中药治疗气虚胸痹

王某,男,65岁。胸闷痛,气短,乏力,善太息,眠纳差,夜尿频,大便汤。舌淡、苔薄略白,脉沉微细。患者久劳耗气,气虚推动无力,则气短,乏力,善太息;血行迟缓而致血瘀,瘀血阻络,血行不畅,则胸闷痛;气虚运化不足则尿频。治疗上结合舌脉给予益气化瘀通络中药口服,配合膻中、心俞、膈俞、内关、郄门穴位贴敷治疗,3天疼痛缓解,2周症状基本消失。

按语:穴位敷贴是运用中医经络腧穴学理论,通过腧穴—经络—脏腑间的相关联系,以治疗胸痹心痛。现代研究[2-3]亦证实膻中、心俞、膈俞、内关、郄门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较大,故用外敷上述穴位,使药物透入皮肤肌肉,进行穴位刺激,发挥药效,促使经脉气血运行通畅,调整脏腑机能从而治疗胸痹心痛。当心绞痛发作时,对上述穴位进行刺激,可使心绞痛很快缓解。

8 结语

中药外治法源远流长,配合口服中药,内服外治相结合,临床上在很多疾病上往往见效较快,疗效显著。中医外治疗法在理论研究上的系统化时间虽然短,但是在临床应用上已经日臻完全应用于多个场景。现阶段对于中医外治法和内服疗法双管齐下也是临床常见,如何将其理论化系统化,为更多的患者解决痛苦,解决更多的疾患,需要我辈共同努力,笔者将外治法应用所见一隅就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相信中医外治法在更多的疾病治疗上也会用更多的发挥空间。

猜你喜欢
气短胸痹刮痧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揭开气短背后的玄机
气短到底短在哪里
循经刮痧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活血化瘀法论治胸痹
年轻人不要盲目刮痧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为什么刮痧要避开脖子这个区域
推拿结合砭石刮痧在面部美容中的应用效果
胸痹便秘患者的中医辨证施膳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