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脾论治之健脾升清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白蛋白尿附验案四例

2019-01-29 16:24刘京本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微量蛋白尿丹参

刘京本

(北京朝阳区三间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121)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早期多隐匿起病,也没有临床标志物作为临床诊断依据,常在出现蛋白尿时才被发现。该病属于中医“消渴”“消瘅”“水肿”的范畴,中医药对本病的防治有一定的优势。

1 糖尿病肾病现状及社区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意义

最新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1.6%,其与糖尿病关系最为密切的并发症之一为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1],学者也称之为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较为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常见原因,在西方国家统计因糖尿病肾病DN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约占35%,我国这一比例也在逐年上升[2]。有学者认为,1型糖尿病病人发病5年后出现尿白蛋白,2型糖尿病病人发病10年后出现尿白蛋白,在没有治疗干予的情况下,约有80%具有持续微量白蛋白尿的1型糖尿病人在10~15年后发展成显性肾病,约有20%~40%的早期2型糖尿病病人发展成显性肾病,在糖尿病科住院病人中回顾性分析34.7%的患者合并肾脏并发症[3,7]。

关于糖尿病肾病Mogensen分期法,是建立在典型的1型糖尿病肾病病理生理特点基础上的,有学者认为:当病人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时,根据Mogensen分期法已是糖尿病肾病发展到了Ⅲ期[4]。

而根据《糖尿病中医药临床循证实践指南(2016版)》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标准为;微量白蛋白尿(30~300 mg/24 h或尿白蛋白/肌酐30~300 mg/g),GFR升高,部分患者可伴高血压,血肌酐正常[1]。

西医在治疗方面目前尚无特别措施,主要是控制血糖,如肾功能出现问题禁用二甲双胍类药物,降压方面多采用ACEI或ARB药物控制血压在130/80 mm Hg以下[5],以调节肾小血管的收缩舒张功能,降低尿白蛋白,延缓肾功不全的发生和发展,如肾动脉狭窄或血压偏低时又不宜用ACEI类药。如发展成显性尿蛋白,因缺乏有效药物治疗,迅速发展成慢性肾衰的可能性为常见肾病的14倍[1]。在饮食方面,应禁食植物蛋白,并按每公斤体质量0.6~0.8 g的量维持低蛋白饮食[5]。

由于居民离社区医院较近,基层社区医院应及时给糖尿病病人检查尿微量白蛋白定量,以晨起首次尿最好,以便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由于该病发生与转归有其内在的规律,但防治方面目前尚无特殊措施,因此早期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遏制或可在早期逆转病情,避免其发展成终末期肾病。因终末期肾病预后较差,据统计透析病人中50%~65%为糖尿病肾病患者[4],因此早期干预,即在早期微量白蛋白尿期给予中医药治疗至关重要。

2 中医学对糖尿病并发症和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西医糖尿病发展的三个阶段,即糖尿病前期、临床糖尿病期、糖尿病并发症期,相当于《黄帝内经》所论“脾瘅”“消渴”“消瘅”,如此糖尿病肾病当属于消瘅一类《灵枢·五变》云:“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消渴日久,正气耗伤,变为他疾”。《灵枢·本脏》云:“脾病,善病消瘅”“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6]。在明确了消瘅发病与体质密切相关,指出消渴(糖尿病)日久,变为他疾(形成糖尿病并发症)。刘河间《三消论》云:“若渴而饮水不绝,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饮一溲二,其小溲如膏油,即膈消消中之传变”。此“膈消消中”指上消和中消,其发展传变而成下消“其小溲如膏油”[8]。

今人也把糖尿病肾病分为糖尿病早期肾病,糖尿病肾病进展期和糖尿病终末期肾病。对于糖尿病早期肾病的病因病机可见于《灵枢·口问篇》:“中气不足,溲变为之变。”说的是中气不足,脾气下陷,则精微物质排出。李东垣《东垣十书》:“脾气不足,则津液不能生,固口渴欲饮”说明脾胃虚弱与糖尿病关系。清代医家陈士铎《辨证录》中说“夫消渴之症,皆脾坏而肾败,脾坏则土不胜水,肾败则水难敌火。二者相合而病成。倘脾又不坏,肾又不败,亦无消渴之症矣”。此精辟的指出了脾肾关系是糖尿病肾病产生的病机[8]。

现代医家吕仁和教授提出糖尿病肾病的“微型癥瘕”学说,指出“微型癥瘕”形成,即发病之初,多气阴两虚,络脉瘀结[7]。如能早期发现,积极治疗,则预后良好。

3 “健脾升清”之从脾论治的古今理论依据和实践

《素问·经脉别论篇》云: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生死。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属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6]。我们每日食物和水液,首先归于脾胃,脾胃同属中焦,为上下二焦之枢机,现代2型糖尿病为饮食过多,运动偏少,中满内热,脾虚湿阻,久而化生内热,又伤阴耗气,而西医认为胰岛素的相对或绝对的分泌不足是糖尿病的根本原因,且胰腺解剖位置位于脾上,也有学者把胰腺归于脾系或归于三焦中的中焦,或曰为中医藏腑以功能分类,故治疗多从脾胃入手,中焦枢机一转,人身的气化恢复正常。中焦的枢机运转亦是机的升降,脾主升,胃主降,脾脏升清,精微传输上焦,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胃府降浊,胃府以降为顺,受纳腐熟水谷下达肠腑,后有小肠分清泌浊,再有下焦之气化津液,总之中焦脾胃气机升降有序,相辅相成,则人健康。

历代医家关于脾胃的论述,首推李东垣的《脾胃论》认识到“若胃气一虚,脾无所禀受,则四脏及经络皆病,况脾全借胃土平和,则有所受而生荣,周身四脏皆旺,十二神导职,皮毛固密,筋身柔和,九窍通利,外邪不能悔也。”“固夫饮食失节,寒温不适,脾胃乃伤。”[9]叶天士《临证医案指南》:“纳食入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更有严用和在《慎斋遗书·辩证施治》云:“诸病不愈,必寻到脾胃之中,方无一失,何以言之?脾胃一伤,四脏皆无生气,故疾病日多矣。万物从土而生,亦从土而归。‘补肾不若补脾’,此之谓也。治病不愈,寻到脾胃而愈者甚多。”以及陈修园有“千古滋阴都误解,太阴脾土药扶持”的论断[10]。

现代医家从脾论治者不在少数,从许公岩教授“理脾法则治疗咳痰喘证”[11];到国医大师路志正用健脾理气法治疗久治不愈的胸痹心痛病患者。及提出了“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18字决作为学术思想核心,是调理脾胃学术思想的浓缩和精华,擅长以调理脾胃治疗各种内伤杂病和疑难病症,疗效卓著,享誉海内外[12]。

至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病位在肾,病机在脾,“补肾不若补脾”;消渴日久,正气耗伤,气血皆弱,导致“脾病,善病消瘅”“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脾不升清,久之精微物质下泄,形成白尿蛋白,因此治疗原则从健脾升清入手,同时因高粱厚味,内生湿浊,湿阻清阳,痰瘀互结,从脾论治可疏解清源,消除湿浊痰瘀之源头,按西医的说法是改善肾小血管和肾小球的硬化。

具体处方为:生黄芪(大量),生(炒)白术,太子参(党参),麦冬,玉竹,丹参,益母草,穿山龙,鸡内金,方义是:用大量生黄芪补气健脾升清,且多次服用为主药。清·张山雷:“(黄耆)补益中土,温养脾胃,凡中气不振,脾土虚弱,清气下陷者最宜”。“凡饥饱劳役,脾阳下陷,气怯神疲者,及疟久脾虚,清气不升,寒热不止者,授以东垣之,补中益气汤,无不捷效,正以黄芪为参、术之佐,而又得升、柴以升举之,则脾阳复辟,而中州之大气翰旋矣。”《本草正义》。配以养阴润燥,麦冬,玉竹之类,同时考虑糖尿病肾病是肾小球硬化症的原因,给予针对的活血化瘀治疗,多采用凉性的丹参,有学者研究丹参水溶液对慢性肾病有治疗作用[13],有水肿的病人还要选用针对性的利水药,且有针对性的降低尿白蛋白作用的益母草[14],对合并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的患者也可用穿山龙,即可治痹病,又可降蛋白。消化不良者加鸡内金等。也尽量作到药少力专,绝对不增加肾脏负担。

4 笔者医疗实践中的验案举例

4.1 2型糖尿病白蛋白尿(伴发肢体麻木,多汗)案 祖某,女,76岁。11年前在首钢医院查出血糖升高,1年前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被诊为“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现口服拜糖平、二甲双胍、格列齐特等治疗,空腹血糖基本稳定在7 mmol/L左右,餐后血糖9~10 mmol/L,尿微量白蛋白200 mg/L。有脂肪肝史。否认高血压病史。曾以补肾方剂治疗数月尿蛋白改善不显。2018年2月24日首诊,主诉乏力1月,时有腰痛及四肢关节麻木疼痛,但尚可忍受,面色萎黄,腹坠不饥,自汗,轻微恶寒,二便尚可,双下肢无水肿,舌淡胖大有齿痕、苔白,脉沉弱,刻下尿微量白蛋白200 mg/L,肾功能正常。辨证:脾虚下陷,营卫不和,予健脾升清,调和营卫。药物组成:生黄芪50 g,穿山龙15 g,鬼箭羽10 g,桂枝6 g,生白芍10 g,生甘草6 g,大枣10 g,生山药20 g,太子参15 g,麦冬20 g,丹参30 g,红曲3 g。7副水煎分多次服用。

2018年3月3日再诊:诉诸症好转,乏力减轻,查尿微量白蛋白152 mg/L,上方不变,继服7副。

2018年3月10日三诊:诉汗出不减,仍感腰痛,尿微量白蛋白87 mg/L。上方改为:生黄芪70 g,穿山龙15 g,鬼箭羽10 g,桂枝6 g,生白芍10 g,生甘草6 g,大枣10 g,生山药30 g,太子参20 g,麦冬20 g,丹参30 g,山茱萸15 g,煅龙牡各20 g(先煎)。14副水煎分多次服用。

2018年4月1日来诊:查尿微量白蛋白39 mg/L。已接近正常。患者以后间断服药,生黄芪量最多达到90 g,1日分8~9次服用。尿微量白蛋白维持在35~70 mg/L左右。至夏天不愿再服用汤剂,于武警总医院自费购药黄芪片大量服用,于本院取生脉饮,杞菊地黄丸服用。

(因患者此前曾服大量补肾药无效,故)通过此例,加深了从脾论治的认识,严用和“补肾不若补脾”之说的认识,大量生黄芪以补气健脾升清,为君药,合桂枝汤调和营卫,穿山龙升阳宣痹,鬼箭羽凉散症瘕,丹参活血化瘀,佐大量黄芪之热,山药补脾阴,山茱萸补而不敛邪,太子参、麦冬益气生津。

4.2 2型糖尿病白蛋白尿(合并水肿)案 吴某,女,68岁。2018年3月15日就诊,自述晨起面肿,午后双下肢浮肿半月,伴心悸乏力,胸闷太息,腰痛腿软,平时汗多。纳可,睡眠可,二便调。既往2型糖尿病10年,无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半年前查尿常规:蛋白(+)。目前阿卡波糖50 mg,每日2次。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5 mg,每日1次。查体:一般可,心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双下肢指凹陷性水肿,足背动脉搏动正常。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辅助检查:尿微量白蛋白:152 mg/L,血液生化:正常范围。诊断:水肿(糖尿病早期肾病,微量蛋白尿期),治以补脾升清,养阴利水。药物组成:生黄芪40 g,防己10 g,太子参15 g,麦冬15 g,五味子8 g,丹参30 g,麻黄2 g,连翘10 g,益母草20 g,茺蔚子10 g,枸杞子10 g,桑叶30 g。7剂水煎日1剂分多次服。嘱其禁食豆类,限制动物蛋白摄入量。

3月26日再诊,自述诸症好转,查尿微量白蛋白118 mg/L,效不更方,14剂,继服。嘱其及时就诊。

4月19日来诊,述水肿完全好转,不觉心悸乏力,面色好转。但仍汗出不止,舌苔薄腻。查尿微量白蛋白7 mg/L。生黄芪50 g,麦冬15 g,北沙参15 g,生山药15 g,五味子8 g,丹参30 g,炒山药15 g,益母草20 g,茺蔚子10 g,枸杞子10 g,桂枝6 g,白芍10 g,甘草6 g,煅龙牧各20 g,生薏米30 g。14剂水煎每日多次服用。以后来抄方2次。

6月5日,患者取药复诊,查尿微量白蛋白11 mg/L,汗出也好转,测血糖正常范围。

本病,以《金匮要略》的防己黄芪汤为主为君药,主治“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重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健脾升清,《外台秘要》则主治风水,“其人或头汗出……腰以下当肿及阴,难以屈伸”,配以《伤寒论》中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为臣,利小便,解郁热,治面肿,佐以生脉饮益气养阴,缓解上药之燥性,同时治疗心悸,(甚至包括保肾西药ACEI引起的低血压),使药为针对性用了益母草和丹参,治疗糖尿病血管病变,病因是微血管硬化,活血化瘀要贯穿始终的原则,现代医学证明益母草利水消蛋白,而丹参的水溶液对肾小球有明显修复作用。

4.3 2型糖尿病白蛋白尿(合便秘)案 王某,男,70岁,辽宁沈阳市人。15年前在当地医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3年前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被诊为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现口服拜糖平50 mg,每日2次中、晚、早晚诺和灵30 R各10个单位,马来酸依那普利片(依苏)5~10 mg,每日1次。早空腹血糖基本稳定在6.5 mmol/L左右,餐后血糖8.5 mmol/L,尿微量白蛋白持续100 mg/L左右,血压130/85 mm Hg左右。曾服用黄葵胶囊尿蛋白改善不显,服百令胶囊尿蛋白有改善,但患者口腔溃疡明显。2018年12月24日首诊,主诉便秘3月,时有头昏腹坠,足下轻微恶寒,小便无力,双下肢无水肿,舌淡有齿痕、苔白不腻,脉沉尺弱,刻下尿微量白蛋白96 mg/L,肾功能正常。辨证:脾气不足,清气不升,予健脾升清,通利二便。药物组成:生黄芪30 g,生白术40 g,升麻6 g,荷叶6 g,党参15 g,当归15 g,肉苁蓉15 g,丹参30 g,穿山龙15 g,黄柏10 g,知母15 g,肉桂5 g。14剂水煎分4次服用。服药后头已昏,二便通利,尿微量白蛋白61 mg/L。

患者回沈阳后依此方加减,黄芪曾加到60 g,分8次服用,查尿微量白蛋白30 mg/L,已基本正常,二便通利未有其他不适。

4.4 2型糖尿病白蛋白尿(合泄泻)案 刘某,男,65岁。2016年7月14日就诊。2型糖 尿病病史10年,规律服用降糖药物,空腹血糖控制在6~7 mmol/L。查出尿微量白蛋白6月余。反复腹泻3月余、日行5~6次/d、粪便稀薄,神疲懒言,纳谷不香,脘闷不舒,舌胖大,苔薄白,脉细弱。查尿微量白蛋白106 mg/L。辨证为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湿浊内阻。治宜益气升阳、健脾利湿。药物组成:黄芪50 g,麸炒白术15 g,茯苓15 g,炒白扁豆15 g,升麻6 g,党参15 g,穿山龙15 g,丹参30 g,益母草20 g,菟丝子15 g。7剂,水煎服,少量频频多次服。服后大便次数明显减 少,查尿微量白蛋白76 mg/L,改黄芪60 g,继服7剂后,大便成形、查尿微量白蛋白30 mg/L守方随症加减继续治疗1月余。尿微量白蛋白15 mg/L。

此两例患者素体脾胃虚弱,中气不足,不能升 清降浊,水湿不化。治宜益气升阳、健脾利湿。方中重用黄芪、生炒白术,党参补脾胃;白扁豆、茯苓甘淡渗湿,合升麻,荷叶鼓舞脾 胃清阳之气上升,便秘加肉苁蓉,当归;便溏加菟丝子。穿山龙,丹参,益母草,均为针对尿蛋白药物。

5 小结

笔者在社区卫生机构,通过查尿微量白蛋白诊治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15例,病史10年以上的2型糖尿病史,肾功正常,尿微量白蛋白100~200 mg/L,排除高血压肾病,治疗2~3个月,其中有效12例(自拟标准为尿微量白蛋白下降),显效8例(尿微量白蛋白恢复正常),无效(包括停药后复发)3例,有效率80%,其间同时控制血压和血糖,禁食植物蛋白及低蛋白饮食,体会“健脾升清”法不失为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

猜你喜欢
微量蛋白尿丹参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TIR与糖尿病蛋白尿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微量Fe元素对氧化钨粉还原过程的影响
出现蛋白尿如何检查治疗
孩子蛋白尿可能是生理性的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微量行程变大行程的模具调整结构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le nodules in a patient with pulmonary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A case report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微量滚转力矩天平测量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