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在新西兰的发展前景及海外交流的战略意义

2019-01-29 16:24贺松其孙嘉玲戴娇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新西兰针灸中医药

贺松其 孙嘉玲 戴娇娇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新西兰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国家,政治体制实行君主立宪制混合英国式议会民主制,现为英联邦成员国之一,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鹿茸、羊肉、奶制品和粗羊毛的出口值皆为世界第一[1]。新西兰境内有来自196个国家的213个族裔居民,华裔人口则包括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的居民,在亚裔中人口数位列第二[2]。中医药是中华悠久历史文化中最为璀璨的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智慧。作为传统医学的突出代表,中医药不仅为人类的健康带来福祉,也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交流发挥重要作用。中医针灸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标志着中医针灸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3]。目前,中医药正以其独特的治疗方法与疗效魅力越来越受到新西兰人民的关注,其教育医疗机构发展迅速,为当地华人及各种族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很大贡献。作者曾于2018年2月在新西兰针灸中医学院交流学习,结合自己的体会,略谈中医药教育医疗在新西兰的发展前景及海外中医药交流合作的战略意义。

1 中医药在新西兰的发展概述

中医药在新西兰的发展肇源于19世纪的“淘金热”,当时在新西兰南岛发现的奥塔哥金矿,吸引了大批华人淘金者。在当时的地理环境和语言环境下,用中医药治疗疾病成为了华工们的首选。但由于当地社会对中医药的误解及政府在法律法规上对中医的诸多限制,中医药在新西兰发展缓慢。在中国针灸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大力提倡与推广的背景下[4],中医药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受到新西兰医学界的重视。1972年,一名理疗师协会会员投诉另一成员Ray Young擅自使用针灸治疗病人的案例,引起了西医学者们对针灸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自此,中医药以针灸为先导,开始在新西兰崭露头角。而针灸作为一种新型疗法在新西兰被医学界认可,则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叶。当时的新西兰卫生部长在访华时为中医针灸之神奇验效所折服,正式为针灸在新西兰的发展与推广开启了绿灯[2]。

2 新西兰中医药教育机构的总体状况

2.1 中医药在新西兰医疗体系中的地位 新西兰的主流医学是西医学,中医药在新西兰属于替代医学范畴,目前中医药在新西兰并未取得合法地位。新西兰政府虽未正式立法承认中医药,但针灸在新西兰已获得政府的接受。新西兰政府于1990年将传统针灸治疗纳入新西兰意外事故赔偿保险局管理(Accident Compensation Corporation,ACC)。2007年,正式立法将传统针灸纳入新西兰医疗卫生体系,并实行注册管理,同时也对中药进口和销售实行立法管理。新西兰没有专门的机构管理中医药,政府通过授权注册的中医针灸协会对中医药针灸从业人员进行间接的监督管理[4]。

2.2 新西兰中医药教育机构的分布情况 新西兰的针灸教育培训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经过40年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从基础理论、临床实践再到科学研究的全方位教育体系。目前,新西兰的8所国立大学中有两所提供针灸专业的学士以上文凭和学位课程,分别是奥克兰理工大学和奥塔哥大学。此外,新西兰尚有中医学士、中医硕士、中药学、推拿学等相关中医药教育机构。其中,两所较大的私立中医药针灸学校分别为新西兰针灸中医学校和新西兰中医学院。新西兰针灸中医学校拥有惠灵顿和奥克兰两个校区,基于新西兰政府与全球20多个发达国家签署的《里斯本条约》,该校的针灸本科学位可以被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全球超过50多个国家的教育部和学历认证机构无条件认可和接受。近2年,该校还与南方医科大学及河北中医药学院进行交流合作。新西兰中医学院位于奥克兰,由奥克兰自然医学院和克赖斯特彻奇自然学院合并而成,是一所全面、系统地教授以中国中医高等教育课程为基础的高等中医教学机构[5],是浙江中医药大学教育合作基地。以上两所学校的学生通过毕业考核后,参加由ACC认可的针灸学会组织,即可获得ACC注册针灸师资格。

2.3 新西兰中医药学术团体及组织 目前新西兰的中医针灸师注册和监管机构为自主调控的学术团体,而非受卫生部统一部署和领导的政府部门。新西兰有两个较大的中医针灸学会:新西兰针灸协会(Acupuncture New Zealand,ANZ)和新西兰针灸规范验证局(New Zealand Acupuncture Standards Authority Inc.,NZASA),以上2个学会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成立了针灸师资格评估委员会和中医师资格评估委员会,负责针灸师和中医师的考评工作并制定协会标准。此外,新西兰中医药针灸学会(New Zealand Chinese Medicine and Acupuncture Society Inc.,NZCMAS)成立于1988年,前身为新西兰中国针灸学会(New Zealand Chinese Acupuncture Association&Register Inc.)。其会员以新西兰籍亚裔中医师、针灸师为主。自成立以来,该学会参加了新西兰政府组织的国家针灸文凭标准的建立,针灸立法管理及其他政府对中医药管理的讨论和咨询。2011年6月11日,大洋洲中医药针灸学会联合会在新西兰首府奥克兰市成立。该学会经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认可并取得新西兰政府批准,由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两国中医组织与院校联盟的国际性学术组织组成。该协会的成立旨在促进中医药事业在大洋洲的发展,促进中医药在新西兰的立法,加强大洋洲地区中医药针灸协会之间的联络与交流。

3 新西兰中医诊疗机构的现状分析

3.1 新西兰中医诊疗机构的日常管理及社会服务 新西兰的中医诊疗机构以私立为主。越来越多新西兰人选择使用针灸来作为西医的辅助疗法、维护身体健康以及防御疾病。中医针灸在新西兰拥有广泛的适应证。同时,新西兰民众对中医针灸的接受程度也很高,在2007—2008年的国民健康报告中,“针灸师”和“中医师”排在辅助/替代医疗法的第3、4位,优先于本土的毛利医药。研究发现,仅奥克兰市就有上百家各类中医诊所,中医及针灸专业人才每年为当地居民提供约36万人次的服务。针灸诊疗技术纳入ACC医疗保险,每年医疗费用支出5~6千万纽币。ACC是新西兰独有的跨社会福利和商业保险的机构,负责管理本国人民在受到意外伤害后涉及的事宜。病人可到家庭医生或ACC核准的医疗机构处申请一个号码(ACC45),并接收由ACC补贴的包括针灸在内的各种治疗。取得ACC45后,患者可经家庭医生推荐或自行寻找ACC注册的针灸师进行治疗,针灸师亦必须严格按照ACC的规章制度实施治疗,并在治疗结束后按与ACC签约时制定之计时或计件的方法申请报酬,标准为8 h/d,每日上报ACC不超过10个病人,每个病人补贴65纽币。

ANZ和NZASA均已接受ACC认证,其会员即为ACC注册针灸师。大部分新西兰中医诊所都兼营中草药及中成药,玉屏风散、逍遥丸、六味地黄丸等中成药在新西兰属于保健品、食品之列,可以在诊所、药店或者超市里直接购买。但龙胆泻肝丸、桑菊感冒片、牛黄解毒片、银翘解毒片、消渴丸等11种我国常用的中成药因含有致癌成分或含有处方药成分在新西兰被禁用[6]。新西兰中医诊所常用的方剂以经方为主,剂型包括颗粒剂、中药粉碎剂,疗程一般控制在3 d内。草药主要来源于台湾、日本、马来西亚、中国等国家。

3.2 新西兰申请开设中医诊疗机构的要求与条件 在新西兰开设中医针灸诊所不需要营业执照。中医药在新西兰属于替代医学范畴,由于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的限制与规定,任何人都可以从事针灸行业,也可以开业治病,但只有在新西兰医学会注册的针灸师才能自称为开业医生,否则是不合法的,其治疗费用也不享受医疗保险。由ANZ和NZASA两个协会的注册医师治疗的患者,其医疗费用可由ACC理赔报销。其中,申请加入ANZ协会需要准备以下材料:(1)申请表格;(2)英语翻译的学历学位证明和成绩单;(3)由毕业学校提供的介绍信:包括申请者课程的完成、总学时和临床实习时间;(4)两封推荐信,推荐人可为律师、老师或入会2年以上的Acupuncture NZ成员;(5)最近的护照大小的照片和$125申请费。

在新西兰开设中医针灸诊所主要有3种形式:家庭式:一般设有2个诊室,只有1~2名医生,规模较小,较常见;在超市租店面:设有3~4张病床,只有1~2名医生,较常见;成立较大型中医针灸医院:设备齐全,一般20~30张病床,5~6名医生。

3.3 新西兰临床中药资源种类系统研究 虽然新西兰天然资源丰富,如蜂蜜、鹿茸和牛乳制品等深受欢迎,但缺乏对其天然药用资源的系统研究。姜毅等[7]通过查阅核对中国和新西兰的主要文献记载,归纳总结新西兰的中药资源品种。结果显示,新西兰的天然中药有253种,其中植物药229种,动物药19种及矿物药5种。在植物药中,菊科、豆科和蔷薇科物种分列前3位;所有中药植物物种几乎全部为外来物种,且以草本植物为主,大部分的动物药物种与中国的种类有别。新西兰目前所存在的中药种类、数量非常有限,尤其是临床上常用的中药种类比较匮乏,尚有1335种与中药同属的天然植物有待深入研究,尤其是新西兰近一半生长的植物均为本地独有,加之还有大量丰富而独特的海洋藻类植物尚未研究、开发和利用,可以期待在地理环境独特的新西兰可以发现更多有应用前景的中药新资源。

4 中医药在新西兰的发展前景及海外交流的意义

4.1 中医药在新西兰的发展前景 中医药是一门古老而系统的科学,植根其上的针灸则是兼具简、便、易、廉、效等优点的自然疗法,符合时下“回归自然”的养生思想,具有长久的可持续发展性。与邻国澳大利亚比起来,新西兰的中医药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新西兰政府还未正式立法承认中医,但中医药在新西兰已有一定的社会基础。针灸作为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先导,已被新西兰政府所接受,并于2007年正式纳入了新西兰医疗卫生体系。中医药良好的诊疗效果,已获得新西兰民众的信任与接受,目前有部分保险公司也愿意将中医药诊疗纳入保险范围。新西兰针灸界自2000年以来就一直在为将中医针灸纳入公共医疗系统而努力,所幸新西兰卫生部在2015年末终于同意重审针灸行业在公共医疗系统中取得合法地位的提案,初步批准了针灸师加入新西兰医师协会,接受其监管和调控,并在2017年开始立法程序,将在2018年全面推进。

4.2 中医药海外快速传播的思路与方法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但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加之中医药经典理论具有很强的中国哲学性思维特征,而且中医药学经典富含中国古汉语、言简意赅,对于没有中国文化背景的西方人来说更是难上加难。通过与NZSATCM的交流学习,我们发现目前海外所用中医药文化及经典理论英文教材的表达还是偏于直译,不利于西方人的理解。因此,这就需要将中医药教育与中国文化教育结合起来。新西兰中医学院在2017年成立了孔子课堂,将中医药教育与对外汉语教育相结合,利用孔子课堂在语言传播方面的丰富经验和优势,可以更好地解决中医药文化传播中的语言障碍,同时增进对文化和语言的理解。同时,加强与我国国内知名高校的交流合作,利用我国国内优秀的中医药师资力量,为新西兰培养优秀的中医药人才。目前新西兰的中医诊所大多为移民华人所开设,早期存在很多因英语水平低导致医患双方交流困难的问题。因此,今后申请加入ANZ及NZASA将会提高对英语交流能力的要求。

4.3 中医药海外交流合作的前景及战略意义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国务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指出,“要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实施中医药海外发展工程,推动中医药技术、药物、标准和服务走出去,促进国际社会广泛接受中医药,推进多层次的中医药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在“一带一路”的大环境下,中医药文化迎来了走出去的良好机遇。凭借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东风,积极融入国际交流舞台,准确把握新时代国家政策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着力中医药海外传播人才培养,从根本上保证中医药文化传播可持续发展。创新中医药海外发展模式,运用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积极推动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海外交流推广及应用。中西结合优势互补,创新诊疗模式,切实提高临床疗效,为全球提供养生保健及防病治病的新型医疗模式,促进中医药在新西兰的标准化建设,中医药在新西兰的传播与发展有望实现新的突破。

猜你喜欢
新西兰针灸中医药
新西兰兔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新西兰不仅有羊毛,更有教育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新西兰的核物理学之父
新西兰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发达国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