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职校的认同危机及突破路径
——以江苏省句容中等专业学校为例

2019-01-29 17:32孔祥富
职教通讯 2019年19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江苏省中职

孔祥富

(江苏省句容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句容212400)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认同危机”(认为中职教育是低人一等的教育类型,社会、家长认可度低)。有资料显示,2010 年至2016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数由2 231.8万下降至1 597.32万,占高中阶段比例降至40.25%,减少7.53 个百分点。[1]农村中职校的情况更为严重。家长升学的愿望日益强烈,“取消职普比‘大体相当’”也成为热议,甚至有些职教发达地区也在简单地“顺应群众需要”,调整乃至取消职普比,中等职业教育,尤其是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对此,中职学校需要了解认同危机的成因,从校本出发,形成优势,办出特色,做好服务大文章。

一、农村中职校认同危机的背景分析

法国人类学家斯特劳斯说:“如果他不知道来自何处,那就没有人知道他去向何方。”[2]同样,对当前农村中职校的认同危机,只有了解其产生的根源,才能明晰努力方向。

(一)传统认识问题的延续

从中国的传统文化看,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历来重读书升迁而轻技艺,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在这种儒家文化影响下,中国人追求的不在于一技一艺,而是成为经典文化人。不管理性上承不承认,“学而优则仕”几乎成为社会的默认与家长的追求,在此背景下,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可谓是相当困难。对广大农村而言,人们还希望通过读书、升学,跳出农门,改变命运,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更是难上加难。尽管在经济发达地区,在职教发达省份的特殊阶段这一现象有所改观,但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认同危机没有实质改变,尤其是在广大农村。

(二)新时代矛盾的叠加

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换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教育而言,人民群众的教育需要由“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升学的愿望日益强烈。职业教育的主要矛盾就是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优质(质量、内涵)、多层、多样的职业教育需求与职业教育发展不优、不强、不活之间的矛盾,表现在发展体系不畅通,服务质量不满意,品牌效应不突出。加之,有些地方政府的领导由于自身经历等方面的原因,对发展中职教育的国之方略不了解,对其战略意义缺乏足够认识。所有这些矛盾的叠加,导致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出现严重危机。

(三)政策文件执行与推动欠缺

应当看到,国家教育政策层面一直关注中等职业教育在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从20 世纪80年代、90 年代的系列文件(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1 年《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1993 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到新世纪初的系列文件(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再到2010年《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7 年《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 年)》等系列重要文件,都明确指出,要“总体保持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但这一系列教育政策,虽是国之方略,却未能引起各级地方政府领导的重视与有效执行,执行与推动缺失明显。

(四)宣传推介内外脱节现象严重

一方面,许多职教学者、专家对发展中职教育的战略意义进行了高屋建瓴的论述,但这些论述往往发表在职教系统内部刊物、网站上,没有引起主流媒体与社会的广泛关注;另一方面,大多数群众及政府乃至教育部门领导,由于自身经历等原因,对职业教育仍缺乏了解,因为不了解,所以不认同。此外,一些中职学校由于缺乏自信和主动意识等,不注意、不敢于、不善于宣传推介自己和宣传普及职业教育的战略意义及丰硕成果,往往是只管埋头做事,不问社会时事,自我感觉不错,社会对其却一无所知。

二、做好高质量发展文章,满足社会新需要

针对认同危机下的新问题,江苏省句容中专从理性分析认同危机的根源出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坚持畅通体系、强化服务、特色发展的发展战略,化危为机,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对中职发展的新要求。

(一)畅通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

针对中职教育的短板,学校建立了以全日制中职教育为主体,涵盖多类型(全日制、非全日制)、多层次(中职、高职、“3+4”等)、多需求(就业、升学、岗位再提高)的“一主三多”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发展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

1.稳定办好中职全日制教育。中职全日制教育是中职学校的本职和主体,具有基础地位;是落实中职教育面向人人的基石,是关注弱势群体学生的保证,是职业教育的托底工程,也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是中职学校有效服务地方经济最直接的部分,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 568人,其中,中职学生1 465人,占比41%,分为对口升学班与就业班两种类型,人数大体相当。对口升学班年对口升学近250人,本专科录取率98%以上,其中,本科录取率15%;就业班学生100%得到有效就业,对口就业率90%以上。

2. 积极发展五年制高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 号)提出,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3]中职学校通过积极发展五年制高职,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新要求,满足新时代群众对高职教育的需求,同时保证职业教育发展规模,提升职业教育办学层次,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为此,学校积极创造条件,从2009 年开始,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展“3+2”中高职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开设了园林技术、园艺等近10 个专业,现有高职学生1 945 人,占在校生数的54.5%。此外,学校积极利用句容开放大学的办学优势,与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合作开办工程造价、电子商务、数控技术、汽车应用与维修等五年制高职专业。

3.主动探索“3+4”中职与本科分段培养。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相关文件精神,全面推进中职、高职、本科沟通衔接,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2014年开始,江苏省开展了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试点工作,目的是围绕国家和我省重点产业急需的专业领域,打通中职与本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保证试点稳步推进,江苏省明确要求试点项目学校必须是国示范学校。学校从2015 年开始,充分利用自身作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的平台,以江苏省特色、品牌专业及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实训基地为基础,积极与南京晓庄学院、三江学院合作开办“3+4”分段培养试点工作,与南京晓庄学院合作开设现代农艺专业、与三江学院合作开设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面向镇江市范围招生,现有3届6个班级共158名学生,占在校生的4.4%。

4.有效拓展句容开放大学功能。开放大学是一个承载了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功能的综合性开放教育平台。具体而言,即立足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之大局,适应学习型社会的多元化教育需求,充分利用和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优势,建设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公共教育服务并举的综合性开放大学。2015 年,句容开放大学正式在学校挂牌成立,本着终身教育理念,致力于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全市人民,开放教育已成为句容市有志青年学历提升的首要选择。学校中职班每年约有30%的学生参加了句容开放大学的大专学历继续教育,实现了中专校与句容开放大学的有机融合、良性循环。

5.积极开展国际合作。2014 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及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都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升中职学校办学能力,推进中职学校国际化水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此,2014 年,学校成功引进德国职业教育汽车专业“中德诺浩”项目,实现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与境外优质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等对接,有力促进了汽车维修方面高技能人才培养。学校现有4 届120 名“中德诺浩”班学生,首届31 名学生已取得德国汽车通用职业资格证书。

学校畅通职教体系的实践得到了各级领导及社会的广泛认可,为学校成为镇江市首个国示范中职校、句容市成为首批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强化服务,赢得社会广泛认可

学校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做好服务学生终身发展让家长满意、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让社会满意两篇大文章,在提升服务能力中赢得社会广泛认可。

1.面向人人,服务学生发展。学校始终把培养“合格公民”“合格建设者”“可靠接班人”作为整体工作目标,重视学生成人教育。(1)强调立德树人。学校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实训实习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荣辱观,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的养成。(2)强调综合职业素养养成。重视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的培养及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提高就业创业能力。(3)关注学生精神生活。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系列主题活动,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系列活动周周有主题,天天有活动,学生人人有参与,常常有成功。通过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尊重,个性得到张扬;让每一个学生拥有幸福的精神生活,享受爱的阳光;让师生同心、同行、同乐。

学校教育做到因材施教,助力人人出彩。学校建立了多重选择机制,实现专业选择多重、课程选择多样、兴趣小组选择广泛、职业发展多向;以信息化助力教学“形式多样、目标分层、策略人本、路径多条、评价多元”的区别化教学模式,助力学生广泛参与学习过程,有经常性成功体验与出彩的机会。毕业生“双证”率为100%,多证率为40.0%,学业水平测试合格率为99.6%,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率为98.8%,学生及家长对学校满意率为99.3%,成为江苏职教打造“适合教育”的先行者。

2.同频共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学校以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为依据,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培养实用人才。学校四大类主干专业共为地方及区域经济培养了36 000 多技术技能人才,62%的毕业生在本市相关企业就业,学校已成为当地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和输送的重要基地,为带动当地特色农业发展、助推工业经济腾飞、打造全域旅游品牌提供人才支撑。

学校以完善社会培训机制为抓手,实施教育富民工程。学校建立了以学校为主体,上挂下联、纵向延伸、横向联合的“一主多元”新型农民培训体系,满足农民和农村劳动者的职业教育与培训需要,年培训8 000 余人次。近年来,全市86%的农业规模经营人、90%的农业技术员、82%的农村服务型人员都是培训班学员,有2人获江苏省首届新型农民暨农业创业大赛奖,成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培训网络建设的江苏样本。

(三)特色发展,切实发挥优势效应与影响力

特色发展就是以特色为纽带形成比较优势,扩大学校影响力,增强学校吸引力,推动学校整体发展。

1.重视学校特色。朱永新教授有句名言:特色就是卓越。一所优秀的学校必然有其特色所在、优势所在、风格所在。一所学校没有特色,就没有强劲的生命力,也就没有优势。[4]卡内基梅隆大学前任校长塞厄特说:“学校战略就是要使学校处于一个与众不同的地位”。[5]学校积极实施特色发展战略,努力使学校成为“办出特色的示范”的国示范校。学校立足农村,服务农业,形成比较优势,农业类专业的专业品牌影响力、师资队伍影响力、招生规模与比例在全省首屈一指。学校通过区别化改革实践,实现每位学生的有效发展,成为学校最鲜明的特色,先后获2013 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17 年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江苏省现代化示范校职业学校。

2.打造专业特色。学校专业建设围绕特色做文章,形成比较优势。学校以重点专业特色为纽带,围绕产业链发展专业链,努力形成优势特色专业群;以主干专业为中心,梯次开发相关专业,形成辐射式专业群。“十二五”期间,学校建成现代农艺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及数控技术应用等4个江苏省品牌专业,电梯运行与维护1 个江苏省特色专业;“十三五”期间,已建成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群、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群;先后创建成现代农艺和旅游综合等2 个省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现代农艺省现代化示范性实训基地;取得国家级专利16项,覆盖农业科技、机械技术、汽车智能及电子技术等领域。

3.突出教师特色。学校积极实施教学名师培养工程、专业带头人培养工程、“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工程、专业教师学历技能双提升工程及全员培训工程等师资队伍建设的“六大工程”;制定了教学团队建设、名师工作室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专业教师企业锻炼及兼职教师聘用等一系列制度,大幅度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学校现有3 个江苏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2名江苏省特级教师、2名正高级讲师及镇江市“金山英才”高技能领军人才1名,有市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48人。

4.树立学生品牌。学校着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注重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全国、省历次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创新大赛中均取得了较好成绩。省级以上职业技能大赛获奖192项,其中,国赛一等奖5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1 名,省赛一等奖29 名、二等奖52 名、三等奖102 名,省创新大赛一等奖4 项、二等奖6 项、三等奖11项,在全省中职校中位居前列。

三、做好宣传大文章,提升社会认同感

在做好高质量发展大文章、满足社会新需要的同时,学校重视做好宣传中职大文章,使职业教育得到了领导的进一步重视,社会的广泛认可,教师的高度认同,从而提升了社会认同感。

(一)以创建为契机,主动汇报中职教育成效

学校以各级、各类创建为契机,主动向领导汇报,争取领导的支持、帮助与理解。从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创建到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的建设,从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创建到江苏省现代化示范校职业学校的建成,学校利用一切机会向分管领导、主要领导汇报、请示,请他们到现场指导、调研、参观,争取把各类创建列入当年政府重点工程或重点工作。各级领导多听一次汇报就多一份了解,多一次参与就多一份理解,多一次现场办公就多一份关注。

(二)主动作为,向社会宣传中职教育

学校通过各类媒体(电视、报纸、微信公众号、各类QQ群等)广泛宣传、推介学校各项创建成果,大张旗鼓宣传介绍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如师生参加省市技能大赛成绩、创新大赛成绩、对口高考成绩、教学大赛成绩及教学成果获奖等,宣传优秀毕业生和优秀教师的事迹。学校还充分利用教育、教学、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广泛开展各类社会服务与志愿者活动,让学校的业绩被社会各界人士常常看到、时常听到、处处感受到。

(三)强化教师的职教信仰,让教师成为播种机

“职业教育,以教育为方法而以职业为目的者也。施教育者对于职业,应有极端的联络;受教育者对于职业,应有极端的信仰”。[6]没有信仰的职业教育是缺失灵魂的教育,是迷失方向、缺乏生命张力与生命活力的教育。学校重视教师职业教育信仰培育,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鲁班的技术教育及《周礼·考工记》相关论述——“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到1917 年黄炎培“提倡爱国之根本在职业教育”;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专学校的成功实践,到进入新世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再到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已成为国家层面上的一种共识,更有学者(姜大源)提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通过上述培育,强化每位教师的认同感、责任感与使命感,激励教师主动宣传中职教育。

多年来,由于学校坚持畅通体系、强化服务、特色发展的发展战略,敢于并善于为中职发声,扩大了学校影响力与知名度,学校也从地区二流、地处茅山革命老区的农村中职校,跨越发展为地区领先、全市首个国示范中职校。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江苏省中职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江苏省南就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