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留置针在血液病患儿中的临床应用与护理体会

2019-01-30 05:52刘丹刘艾娇苏红
智慧健康 2019年23期
关键词:血液病小儿静脉

刘丹,刘艾娇,苏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广东 深圳 518000)

0 引言

静脉输血是临床常用治疗方法,主要是将全血或者是成分血(如血浆、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经静脉输入到体内。小儿静脉留置针是临床治疗血液病患儿过程中的必要治疗手段,而在实施临床护理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需严格掌握输血量以及输血速度等,除此之外,还需避免发生或者减少发生输注不畅、针头脱出、针头堵塞、穿刺部位外渗等问题[1,2]。目前临床实施小儿静脉留置针方法,可以有助于避免在输血过程中发生外渗问题、针头堵塞问题、输注不畅问题等,可以有效缓解患儿穿刺时痛苦感,可以保障在有效时间内血液输注完毕。但是由于小儿患者的年龄较小,而且好动、好奇心重等特点,容易诱发各种小儿静脉留置针并发症[3],因此,临床需加强护理干预[4,5]。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在血液病患儿中的临床应用与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收治的血液病患儿100 例为对象,均接受小儿静脉留置针;按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有50 例患儿。两组性别、年龄等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次研究工作均已征得患儿或患儿家属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均已征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与同意。

1.2 方法

1.2.1 小儿静脉留置针操作方法

所有血液病患儿均接受小儿静脉留置针,具体操作方法如下:选择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型号为22 G-24 G(生产公司为美国BD 公司);选择留置针固定敷料为透明敷贴(生产公司为美国3M 公司);穿刺部位选择小儿患者的手背处或者前臂上1/3 位置处;穿刺时,头皮针完全插入肝素帽内,且无需针管外露;选择2 条胶布固定,一条胶布横跨头皮针针柄下方向,上交叉并跨过肝素帽上方,贴于皮肤两侧,形成“又”字,一条胶布将头皮针塑料软管“S”型固定在皮肤处。

1.2.2 护理方法

1.2.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穿刺成功后,护理人员给予穿刺部位作常规消毒,常规覆盖,以及常规固定导管。

1.2.2.2 研究组

研究组采用个性化输液护理方法[6,7]。个性化输液护理方法具体操作如下:(1)健康宣教。与小儿患者家属耐心讲解介绍静脉留置针优势、静脉留置针应用过程需注意要点等。(2)穿刺时,选择健康的、血流丰富的、而且血管粗直静脉作为穿刺位置,并严格保持全程无菌操作。(3)局部护理方法。留置针置入后,给予无菌透明敷贴作固定,以保证小儿患者无压迫感、无束缚感。(4)仔细指导方法。与小儿患者家属耐心讲解并强调静脉留置针注意事项、输液过程注意事项,对小儿患者家属提出的疑问需及时回答,并主动给予提供患儿情况信息。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情况、穿刺回血情况、穿刺回血时间以及临床护理满意度[8]。

1.4 判断标准

穿刺成功判断标准:护理人员给予小儿患者穿刺后可见回血,或者虽无回血但输液畅通,且穿刺点处无外渗、无青紫,无需实施二次穿刺。

临床护理满意度判断标准:运用本科室自制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分为十分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临床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率+比较满意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χ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t检验比较,以P<0.05形式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次穿刺成功情况比较

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0.00 %(45/50);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66.00 %(33/5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穿刺回血情况比较

研究组穿刺回血率为96.00 %(48/50);对照组穿刺回血率为66.00 %(33/5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穿刺回血时间比较

研究组的穿刺回血时间为(20.20±13.30)s;对照组的穿刺回血时间为(48.30±15.65)s;研究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家属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的家属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6.00%(48/50),对照组的家属临床护理满意度为80.00%(40/5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血液病为临床常见疾病,该疾病类型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症状、体质虚弱症状、四肢水肿症状等,而且由于长期反复性输血治疗,容易致使其血管损伤、血管弹性差、血管硬化等,明显增加了穿刺难度。实施传统静脉穿刺方法未能及时看到回血,容易盲目退针,导致血管容易刺破,发生渗血、血管受损等,导致穿刺失败,增加再次穿刺痛苦等。小儿静脉留置针比较广泛性应用于临床中,实施静脉留置针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穿刺次数,从而明显减少血管损伤发生率。在此基础上,需加强临床护理干预,以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治疗效果[9,10]。

在本研究中,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而研究组则实施个性化输液护理方法。结果研究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穿刺回血率高于对照组(P<0.05),家属临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穿刺回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充分说明,个性化输液护理方法可以有助于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血液病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穿刺回血率,可以有助于提高小儿患者的家属护理满意度,该方法可行有效。

综上所述,临床结合血液病患儿的疾病特点,在给予小儿静脉留置针治疗的同时,采用个性化输液护理方法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血液病小儿静脉
腰静脉及腰升静脉变异一例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血液病患者的应对策略
GM值在高危真菌感染风险的血液病患者诊断驱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9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