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复习中的应用研究

2019-01-31 05:43曲长岭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26期
关键词:导图记忆知识点

◆曲长岭

(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

现代社会中拥有本科学历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在本科学历的人才中也是鱼龙混杂,这样也就导致了大学在筛选人才的时候也越来越严格,这就意味着高考的压力越来越大。有心学习的高中生都希望自己能够在高考中发挥出色的水平,可是很多的学生都会面临着一种尽管很用功,但是就是没效果的处境。这时候,就需要应用好的学习方法来辅助学习,思维导图就是一种不错的学习方法。

一、概述思维导图的基本信息

思维导图又叫做心智导图,是一种思维模式,能够帮助人记忆、学习和思考。思维导图总的来说其实就像一棵树,以一个主体或者话题作为种子,生长出来的大叔。举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的例子,假如我要就中国的气候做一个思维导图的话,那么中国的气候就是思维导图的主题也就是这棵树的种子,长出一个树干作为树的主体,然后会长出五根树枝分别是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然后,在五根树枝上分别长出描述这些气候特点的树叶。例如,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就是全年高温,分为旱季和雨季两季,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就是夏季炎热湿润,冬季寒冷干燥。以上这个例子就是一个简单又完整的思维导图,但是这个思维导图的形状不一定是树,只要你想得到的东西你都能够作为你的思维导图的外观如北落师门的星座图,自己学校的建筑分布图等,一切能够想到的东西都可以运用上去。思维导图的制作是极为自由的,没有层次的限制,知识点的层次和网络的构架都是靠自己去设定,只要方便自己记忆就可以了。

二、思维导图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因为思维导图有自己特有的工作原理,所以比起直接记忆有更加强大的效果。举个例子假如现在有八个词语:北京、咖啡、相机、记事本、电话、出租车、温泉和燕子要在一分钟之内记住他们并且还要记住哪个词语是第几个,单纯地死记硬背是很困难的。如果把他们联系起来变成一个故事,如我和朋友去北京旅行,在火车上朋友请了我喝咖啡,到了北京站之后朋友给我用相机照了相片,然后我一边看着记事本一边打电话给旅馆进行预约确认,然后我们坐着出租车去泡温泉,进到温泉之后结果发现里面发现有一只燕子。比起单纯的死记硬背,使用故事记忆能够更迅速地掌握要点。思维导图正是运用这样的原理,死记硬背不仅会使学生的复习工作量加大,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厌恶的情绪,但是如果我们把知识点联系起来做成思维导图,学生就能够比较轻松地学习。思维导图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要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制作这个思维导图,如在上面画一只哆啦A梦,画一辆汽车都可以。因为我们的大脑能够比较容易记住有关联的事情,并且我们大脑分为两边,左脑是意识脑,能够记住数学公式,理论,语言这些具体的东西,右脑是无意识脑,能够记住绘画、音乐这些抽象的东西。如果我们在记忆的时候左右脑不断交换使用的话,能够使记忆的效果事半功倍。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复习中的应用

1.制作思维导图能够使学生进行联想法复习

如果要求学生在高中地理复习的时候自己制作思维导图来辅助复习,因为思维导图的本身具有发散性思维特点的原因,能够无意之间促使他们使用发散的思维去学习,用联想法去进行记忆,可以充分借助多样的图形和色彩,将某一部分知识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表现出来然后再结合关键字词出发联想,实现重点知识联想记忆,这样子就能够增加他们的记忆效率。举个例子,如一个高三学生在复习地理的时候,复习到了中国农业时,一想到农业就会联想到气候、土壤、地形,假如中国的农业特点是高二的学习内容,而中国的气候特征和地形地貌是高一的内容,当学生复习到农业这个板块的时候,除了去回顾农业基本知识点外,还会发散地去思考为什么中国南方比较适合农业的发展,那是因为南方雨水多,雨热同期,而之所以能够出现这些优点,是因为南方大部分处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这两个季风带就有全年高温,有分旱季和雨季的特定而且南方还有湿润地区,丹霞地貌等这样的环境特点。这样,就能够自然而然地把高一和高二的知识无缝连接到一起。如果不用思维导图的话,将知识点分开来记忆的做法是不利于学生去记忆,而且不能够激活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是不利于学生去做题的。因为高考需要筛选出来的人才不仅仅是记忆力好的人才,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更倾向于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问题的人才,只有明白了知识点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才能够更好地去解答高考的题目。

2.制作思维导图能够构建学习知识的框架

学生要掌握各门学科不计其数的知识点,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就拿地理来说,高中地理不仅需要了解地球的运动,气候的变化,地形地貌的认识这些自然地理,还要学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城市简单规划这些人文地理。事实证明,即使课本的内容是图文并茂,学生在不断地看课本内容的时候,也会比较容易犯困出现厌恶的情绪,更重要的是课本的知识点网络框架比较分散,通过看课本来学习的话,会出现看了后面忘了前面的情况出现。如果要求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话,就会有着不一样的效果。因为要建构一个整个高中的地理思维导图,需要学生浏览所有的知识点,这样子能够达到让学生一个不漏地了解到所有的知识点。因为这个思维导图过于庞大,所以一般是分成几个模块,慢慢地分开来制作思维导图。这样子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的时候,就慢慢地意识到各个模块之间的联系,在完成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不断将这些模块构建在一起,最后能够形成一个巨大的知识网络。因为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工程,并且是学生自己查找书本,整理资料自己完成的,当学生完成了整个知识框架的构建的时候,不仅会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能够大幅度地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培养他们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要知道,到了高考冲刺阶段即高三学习的时候,实际上大多时候靠的都是自己的学习能力。而且当学生真正完成了思维导图之后,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就会理清楚,不再是处于知识点混乱的状态,学生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这样,整个成型的知识框架构建起来之后,运用知识点答题就会变得简单和快捷。

四、结束语

好的学习方法能够让人事半功倍,如果运用不好的学习方法,则会出现相反效果,让学生事倍功半。让学生在地理复习中自己制作思维导图,是一种十分不错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构成完整的知识框架。这样在运用知识去解答问题的时候,能够更加灵活和简便。制作思维导图,是一种使学生终生受益的技巧,不仅仅在以后的地理学习中,在以后的其他学习、工作和研究中,也会大有益处。

猜你喜欢
导图记忆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第6章 一次函数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