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献英汉互译中增译法的应用原则

2019-02-03 09:34梅进丽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12期
关键词:译法英汉省略

[摘           要]  科技文献在语言和内容两方面兼具逻辑性、客观性和严谨性的特点,翻译时需谨慎使用增译法。但作为一种有效的补偿手段,增译法的使用又不可避免。结合实例,探讨增译法在科技文献英汉互译中的应用原则。

[关    键   词]  增译法;科技文献;应用原则

[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036-02

一、科技文献翻译的特点和标准

科技文献用语属于科技书面语,语言平易、客观、精准,行文以连贯、清晰、流畅为主要特征,要求避免晦涩、表露个人感情、多运用修辞手法等。科技文献翻译的唯一宗旨是准确反映科学技术知识和信息;翻译时,须注重内容的逻辑性,同时关注语言的专业性、客观性和精确性;总之,力求译文形式与逻辑结合[1]。科技文献翻译遵从清末翻译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的标准,即“忠实于原文的思想”“合乎规范化的语言”“保持原文的风格”[2]。简言之,就是要求译文忠实、明确、通顺、简练。其中,“忠实”是科技文献翻译必须遵循的首要标准[3]。所谓忠实就是必须把原作的内容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来,不随意篡改、歪曲、遗漏、删减或增加[3]。科技文献翻译是理解之后的再表达。要达到“忠实”标准,译者必须首先对文献有准确、透彻的理解,再借用一些方法、手段或技巧将理解的内容用目标语准确表达出来[4]。增译法就是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二、增译法及其运用原则

增译法是指根据不同语言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原文的基础上添加必要的单词、词组、分句甚至完整句子,在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的同时,使译文在语法、语言形式上符合自身表达习惯[4]。增译法的运用原则是词增义不增,即所增加的词必须在语义、语言结构或修辞上是必不可少的,而不是无中生有,随意增加[3]。鉴于科技文献在内容和语言两方面兼具逻辑性、客观性、科学性和严谨性,所以翻译时应谨慎使用增译法。但作为一种有效的补偿手段,增译法的使用却不可避免。译者决不可因噎废食,而应根据具体情况,适时恰当地运用这一翻译技巧。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增译法才不违反“忠实”标准,又有助于达到“通顺”“典雅”的目的呢?

三、增译法在科技文献翻译中的运用

在科技文献翻译时,增译法主要用于增补语义上和修辞上需要的词或原文中的省略成份和隐含含义。当然,英汉两种语言特点各异,还需考虑科技文体的语言特征以及文献内容的逻辑性和科学性等因素,所以在翻译实践时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下面,本文将分类探讨增译法在科技文献英汉互译中的运用情况。

(一)源于语法规则和语言结构差异的增译

1.从词类层面

英汉两种语言在代词、量词、名词、动词等的使用方法上差别很大。互译时,往往需要根据各自的语法规则和语言结构增补一些成分,才能使译文句子完整、通顺。

例1:One suggested requiring mercury producers to reprocess

the residues and wastes from the mercury that they supplied; another stressed the need to consider illegal trade in mercury.(一名发言人建议要求汞生产商对其所供应汞的残渣和废物进行再加工;另一名发言人则强调有必要审议非法汞交易问题。)“one”和“another”是代名词,其具体所指的名词需增译。增译量词“名”是因为汉语语法规则要求数词量词同行,且不同的名词须搭配不同的量词使用。

例2:Mussels can thrive in polluted water because of an inborn ability to purify bacteria,fungi,and viruses.(蚌类可以在受污染的水中存活,因为它们天生有净化细菌、真菌和病毒的能力。)汉语名词没有复数词形变化。英语名词有词形变化,复数形式有时表示多数,有时表示类属。翻译时,需根据实际情况增加重叠词、数词或类属词来表达复数的概念。

此外,英语动词有表示时态的词形变化,而汉语动词没有这样的功能和用法。科技英语中,动词时态的变化不如普通英语那么频繁,一旦使用,特别是同一句中的不同动词使用了不同的时态时,通常指示着动作发生的前后关系或不同动作所处的状态。英译汉时,需根据情况增加表示时间概念的副词、助词或其他词汇。

例3:When steam is condensed again to water, the same amount

of heat is given out as was taken in when it was formed.(当蒸汽重新冷却为水时,所释放热量,与其原来形成蒸汽时所吸收的热量相等。)

英语中代词使用频率较高,凡说到归某人所有的或与某人(物)有关的事物时,必须在前面加上物主代词。因此,汉译英时需根据句义增补相应的物主代词。

例4:他认为,只要新管理层恢复低成本、低风险战略,公司就能重现辉煌。(He reckoned that the company would thrive if its new management restored its low-cost, low-risk strategy.)

英语句子常用介词和冠词,而汉语较少使用。汉译英时,要注意增译这两类词。

例5:中国北方的非鲫一年只繁殖二或三次,而南方的非鲫繁殖次数更多。(The tilapias in the northern China produce only two or three broods a year while those in the south can produce more.)

2.从结构层面

英汉语法规则各异,所呈现的句式结构也有差别。

例6:The reason for this is that trees affect the worlds tempe-rature by means other than the carbon they sequester.(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树木并不是通过吸收二氧化碳来影响气温的。)

(二)源于表达习惯差异的增译

1.修辞和搭配

例7:A new kind of spawning pond——small,cheap,efficient——is attracting increasing attention.(一种新型产卵池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这种产卵池体积小,造价低,效率高。)按照汉语的修辞方式和搭配习惯,形容词“small,cheap,efficient”译汉时必须加上范畴词,才能更清楚、更具体地表达原文意思,所以增译了“体积”“造价”和“效率”。另外,译句调整了原句的顺序,后半句增译了“这种产卵池”作为主语,使整个译句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下例同理。

2.惯用句式

英汉句式对比可发现,汉语无主句较多,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汉语主动句居多,较少使用被动句,而英语中,被动句的使用频率很高,尤其是在科技文体中。翻译时,经常需要根据语境补充一些成分或结构,以解决由句式转换造成的语法问题。

例8:森林发展和养护是防止土地退化、保护物种和增加碳螯合的重要手段。(Forest development and conservation were seen as important means to combat land degradation, preserve species and sequester carbon.)

(三)根据上下文语义或逻辑关系增译

科技文献英语语言简练,英文中无需衔接的地方,在汉语中最好增加承上启下的词语,使译文上下文意思更连贯,逻辑关系更清晰。

例9:Nonsense termination in human cells may also be susceptible to suppression by antisense agents, providing a new approach to address numerous diseases caused by nonsense mutations.(由于人体细胞的无义突变也可能敏感于反义试剂的抑制作用,这就为治疗由无义突变引起的多种疾病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四)根据原文文中蕴含的意思增译

科技文献翻译时经常需要增补一些原文中省略的部分,或是暗含而没有明言的词语和一些概括性、注释性的内容,以确保译文意思的完整,有效避免歧义。

例10: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surface wetted radius and vertical wetted depth were exponentially proportional to the applied water volume.(研究结果表明,径向和垂直湿润距离随灌水量的增加呈幂函数关系增加。)

英语为避免重复,同一句话中多次出现的词语常省略,但这种省略在汉语中需还原。

例11:The ocean nepheloid layers are both the pathway for transporting the terrigenous materials to the seabed and the residence place of sinking and re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s.(海洋雾状层既是陆源物质进入海底的输送通道,又是海洋水体中沉降颗粒物及底部再悬浮颗粒物的停留场所。)

还有些结构性省略是英语特有的现象,表现为把从句压缩成一个短语甚至一个词,但其含义仍是完整的,不会造成误解,这类省略现象到了汉语中往往行不通。只有将该部分分离出来,单独译出,并增加相应的词语以恢复原本省略的内容,才能使译文完整。此外,英语缩略词在文中首次出现时应译出全名。

例12:OPEC has had to accept what it was told from the start but chose not to believe: that non-OPEC cooperation would not be forthcoming.(现在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不得不接受认命一开始就告诉它的这样一个事实,即非欧佩克产油国是不会合作的。但欧佩克原先不愿相信这个事实。)

四、结语

翻译的普遍原则之一是译者不能对原文的内容随意增加。但由于英汉语言的差异性,翻译时很难做到字词句完全对应。为了准确传达原文信息,需对译文作一些增译处理。但增译必须兼顾“忠实”的原则。增译绝对不是任意添加新意;增译的目的是为了使译文更加通顺、意義更加明确,使译文表达方式在语法、语义搭配、语感等方面更加符合目标语的习惯。

参考文献:

[1]梅进丽.水产科技英语翻译技巧初探[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33(10):105-108.

[2]郭著章,李庆生.英汉互译使用教程(修订本)[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10-17.

[3]梅进丽.科技英语长句的翻译方法与技巧:以水产养殖英语为例[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13,14(1):79-81.

◎编辑 武生智

猜你喜欢
译法英汉省略
“省略”讲解与训练
核心句理论在英汉视译断句技巧中的应用
A Study of Oliver Twi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antic Deviation
功能对等论在英汉宣传语中的体现
高考英语中的省略现象探究
英汉校园小幽默
省略
“快”字的不同译法
“好”字译法种种
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