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名人文化与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合研究

2019-02-03 09:34王鑫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12期
关键词:名人校园文化思政

王鑫

[摘           要]  名人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名人文化更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资源。对区域名人文化概念进行界定,分析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区域名人文化的功能,指出区域名人文化与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合可从校园文化建设、人才培养体系与师生学术研究三个方面探讨。

[关    键   词]  区域名人文化;思政教育;功能;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090-02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

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1]。名人文化饱含民族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杰出代表和精神指引。将名人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建设,融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既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新时代高校肩负的时代使命和职责。

一、区域名人文化概念界定

区域名人文化既有一定的时间性,又有一定的空间性,其概念界定并不是区域、名人、文化的简单叠加。

(一)名人文化

广义来讲,文化是人类一切物质生产和精神产物的总和。名人是指在历史的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对国家对民族做出过较大贡献,起过重大作用并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的杰出人物[2]。名人最早被提及于《吕氏春秋·劝学》:“不疾学而能为天下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此名人者代指“名德之人”。《辞海》对名人的解释为“著名的人物”。我国较早研究名人文化的学者沙永胜(2001)指出名人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具有高尚思想道德及推动作用,被广大群众所认同的著名先进人物所创造的精神

财富与物质财富,以及为弘扬他们的精神而创造和形成的独具特

色的文化现象[3]。较为系统的研究是近十多年赵心宪(2016)的持续研究,从政治学、传媒文化、地方名人文化建设视角对名人文化分析界定,指出不同学科由于侧重点不同,并不能给出准确的界定,并从文化学和历史学等交叉学科角度对名人文化给出了定义:名人文化置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是先进人物或者著名人物及其创造的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与科学等[4]。

(二)区域名人文化

区域名人文化是区域文化认同下的名人文化研究,指在一

定区域范围内的,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名人文化。我国区域名人文化的实践走在了理论研究的前列,早在20世纪80年代,各地名人文化建设以新建名人文化馆、名人故居等形式陆续展开,其中以嘉庆“桐乡名人文化建设”为典型代表,是中国地方名人文化建设的先行者,通过一系列的名人文化精神的物化过程,达到文化的传播、传承与推动,起到渗透、浸润和教化的作用。

二、区域名人文化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功能

(一)和谐独特的校园文化构建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

作的意见》指出:要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要求的大学文化,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5]。区域名人文化因其地域性充满了亲切感和说服力,名人所折射出来的时代精神是大学精神的重要来源,对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内化为师生共同的价值理念、精神信仰,并形成一种凝聚力及独特的文化气质和学校精神,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强有力的保障。

(二)思政教育的典型案例供给

高校的思政教育主要以开设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道

德修养等理论课程为主要培育方式,授课方式主要以PPT讲述系统的理论知识结构为主体。思政教育变成了教师一味地灌输系统知识,无论从课堂氛围还是考试成绩来看,教学成效令人担忧,学生对这类课程的抵制情绪较强。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应更加注重感知和体验教学,可通过各类区域名人文化建设的有效资源多方位演示(视频或线上游戏等)和体验(实地调查走访)教学,让一些高大上的硬道理转化为切身体会和感受以及心之所向的软实力,让名人文化的鲜活典型案例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资源。

(三)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自觉培育

名人文化是最重要的以人为本的中国故事。经济全球化时代,应正视西方文化的渗透,保持社会主义的文化话语权,让中国名人文化的独特性、传统性和丰富性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积极作用[6]。新时代大学生均为“95后”,大部分从小受到西方文化的浸染,无论是快餐文化“麦當劳+可口可乐”,节日文化“情人节+圣诞节”,还是影视文化“好莱坞+迪斯尼”……开展名人文化教育,发掘名人文化精髓,发挥典型作用,传承和发扬名人品格和精神,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自觉。

三、区域名人文化与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

将地方名人文化资源进行充分挖掘,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建设,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政工作提供正确的价值引导,促进名人文化与高校思政工作有机结合。

(一)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就是校园的环境、氛围与生态,是校园中弥漫着的文化精神,是学校的灵魂所在[7]。

1.办学理念

高校树立全方位教育理念,以区域名人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建设为依托,在办学理念建设中将名人文化融入校园理念文化,将名人文化融入校训、融入教风,深入挖掘名人文化中的精神财富,注重把区域名人文化的精神和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相契合,凝练成既保留名人文化精髓又体现自身特色的校训,彰显学校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

2.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有厚

重历史感的清华门还是依山傍水的厦门大学,均因校园环境的建设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校园环境建设中,以名人来命名校内建筑、道路等,突出区域名人文化元素,特别是校史名人。建设名人校史馆、纪念馆、文化馆、名人广场、名人文化景观小品等,使名人文化进一步物化,让校园处处彰显名人文化的力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3.校园活动

思政教育在活动中宣传教育、浸染心灵,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以区域名人文化作为典型案例,组织一系列以名人命名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如校园文化艺术节、各类校级学科竞赛……加强名人文化的宣传与推广,促进全校师生感知名人文化魅力,践行名人精神。

(二)融入人才培养体系

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应从转变教师教育理念和目标入手,注重革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同时积极开发创新创业课程和资源。

1.转变教育理念和目标

积极推进教师队伍观念的转变,高校课堂教学不能仅局限

于知识体系的传授,应坚持教书育人,德育优先。将名人文化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全面落实“大思政”教育方针,不仅充实了思政教育的内容、活化了教材,更是将对学生的德育培养落到实处。

2.革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除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体系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外,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可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名人文化建设成果。一是把相关的学者、管理者、经营者以教师的身份请进来,让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最丰富多样的名人文化资料;二是让课堂活起来,从课堂内走向课堂外。通过一系列深入的调查、走访、研讨等形式,走到一线,获得第一手资料,通过观察、感受、体验等环节,以当地名人文化的调研汇报、主题演讲、辩论等方式,让名人文化真正走进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开发创新创业课程和资源

以区域名人文化为主体的创新创业课程有三种方式:(1)改变学生思政工作靠思政课堂、思政老师和班主任辅导员开展的

狭隘观念,倡导全方位育人教育理念,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把区域名人文化鲜活典型案例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把思政教育融入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在内的渗透性课程中。(2)独立开设区域名人文化的创新创业类实体课程,以校级选修课的形式写进人才培养方案,把区域名人文化作为创新课程进行开发和建设,整合优质资源,全校范围内构建名人文化创新创业实体课程和线上课程,让新媒体成为传播区域名人文化载体。(3)以区域名人文化为主体,在校大学生为对象,有组织地实施一系列面向社会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和校园科技文化活动,推动大学生围绕区域名人文化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三)融入师生学术研究

1.教师学术研究

地方对名人文化的建设成果走在理论研究的前沿,自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建设,特别是近年来,国家提出文旅融合的发展理念,名人文化的挖掘和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高校可成立区域名人文化研究中心、名人馆等机构,围绕区域名人文化,特别是校史名人成立独立的学术研究机构,搭建相关学术研究团队,同时在科研政策和科研奖励上给予一定

的倾斜,鼓励教师以科研课题为抓手、以项目为依托,展开区域名人文化相关研究。

2.大学生大赛项目

高校通过一系列的校园文化建设、人才培养的融入等,潜移默化地进行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渗透教育,重点在引导,核心在于落实到学生的学习和研究项目中。通过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践项目、“互联网+”、挑战杯等大赛,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区域名人文化的研究中来,更好地将名人文化相关的历史资源实现有效整合,并通过学生的各类项目,让区域名人文化研究在新时代大学生心里生根发芽。

四、结论

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不能仅依靠一门思想政治修养课程,而是需要扎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名人文化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在不同领域做出巨大贡献和有深远影响,及推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文化现象。名人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区域名人文化因其地缘性,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亲和力,对高校思政工作有着独特的教育价值。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名人文化所传递出的中华精神和理想信念,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的价值导向。将区域名人文化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既能丰富育人资源,又能加深高校其文化底蕴,丰富文化内涵;既是新时代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的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1][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Z].http://www.gov.cn/xinwen/2015-01/19/content_2806397.htm,2015-01-19.

[2][4]赵心宪.基于历史认同的“名人文化”概念界定问题[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1):38-44.

[3]沙永胜.名人文化研究[J].兰台内外,2001(6):44-49.

[6]杨晔城.产品故事平台:新时代名人文化宣教工作漫谈[A].中国博物馆协会名人故居专业委员会2018年年会论文集[C],2018.

[7]杨叔子.校园文化与时代精神[J].中国高教研究,2007(3).

◎编辑 陈鲜艳

猜你喜欢
名人校园文化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名人摔跤后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书画名人汇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书画名人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