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教育招考制度的思考

2019-02-03 09:34穆念红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12期
关键词:职教职业技能毕业生

穆念红

[摘           要]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并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为职教招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指导性方向。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招考制度已在生源分布、招考方式、考试内容等方面显现出不同特点和问题,完善高职教育招考制度,是新形势下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也是建立现代职教体系的关键要素。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思考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110-02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明确提出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为高职教育的突破性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扭转职业教育“断头路”式教育模式,建构以专本研为一体的职教体系势在必行。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系列制度保驾护航。高职教育招考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制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代高职教育招考制度的建设和完善要与高职教育发展阶段相匹配,与国家人才选拔、产业经济结构转型及大众教育诉求等相协调。

一、近十年来我国高职教育招考制度发展的几个关键节点

在我国高职教育招考制度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国家政策文件始终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尤其是2000年以后,我国高职教育招考制度改革进入纵深发展阶段,2010年成为高职招考制度革新的关键起点,这一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提出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制度。2013年颁布的《关于积极推进高职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建立和完善多样化的高职教育考试招生方式。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完善高职院校多元化分类招考模式进行了补充说明。同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建立与普通高考分开的制度,推动了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的正式开展。2019年,“职教20条”的出台激发了职业教育自身体系的不断完善,同时为建立职教招考制度奠定了政策基础。

二、我国现行高职教育招考制度的发展特征和现实困境

(一)高职院校学生来源呈多元化发展态势

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提供适需人才,为学生个性发展和就业提供服务的功能,具有公共性和公平性特点。招考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础,保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需要积极扩展生源渠道,加大分类考试的力度。近些年来,高职分类考试的大力推行使得高职院校以普通高中生为主要生源的局面开始逐步改变。各地陆续扩大高职分类考试招生比重,陕西通过高职分类考试录取的人数不断增加,2017年录取总数超过53000人。广东省从2018年开始致力于打通职业教育“中职升本科”成长通道,进一步扩大高职院校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的规模,规定中职学校应往届毕业生,可通过“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类考试,报考相应的高职院校。2019年扩招百万政策的出台更进一步丰富了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

(二)报考学生的地域分布仍不均衡

学生报考高职院校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区域发展情况、学校地理位置、整体实力、专业特色以及个人志趣、家庭情况等,综合之下,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示范院校、骨干院校及高职院校特色优势专业实力强劲、优势明显,受到各地大量考生的青睐,由于报考人数增多,录取分数也随之提高,广东、陕西等省份的多个高职院校的最低投档分甚至超过所在省份的本科线,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理科投档分超出所在省本科线41分,文科投档分超出36分,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文科投档分超出所在省本科线73分。相比之下,有些高职院校的报考学生多以本省、本市为主,省市外的较少。部分高职院校招生计划完成情况并不理想,据统计,陕西省62所参加分类考试招生工作的院校中,仅8所完成了招生计划,40所院校计划完成率低于50%。

(三)招生模式多样,形式不一

《关于积极推进高职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学〔2013〕3号)确定了六种基本的招考方式,为高职招考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性引领。各地以这六种模式为基础,大胆实践,探索出形式多样的招生模式。如天津市探索了“3+3中高职衔接培养”机制,同时扩大单招招生范围,将退役义务兵,“双证书、一体化”职教师资生,特殊教育学校毕业生等一并纳入招生。山东省则在“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模式基础上探索出“2+3”、“2+2+1”、“1+2+2”等多种模式。

(四)考试方式多样,但实践性考察不够

总体上,我国高职招考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同时,按照类别不同,考查不同的原则,各地进行了改进完善,以江苏省对口单招考试为例,考试科目有职业技能、语文、英语、计算机等科目,共1000分,其中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的分值比为7∶3。广东省对普通高中毕业生采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和职业适应性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对中职毕业生实行“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对初中毕业生则采用中考成绩和高职院校自主测试方式。2017年起,天津市将中职学校毕业生的文化基础考试科目定为语文、数学、外语,职业技能考试定为工程技术类、管理服务类、艺术类和体育类三大类,学生可自主選报1个考试类别。

“职业技能”考查是高职院校区别于普通高校招生的重要环节,综合看,各地高职院校招考内容虽遵循了“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但考试内容依旧偏重理论性测试,技能考察相对弱化,且文化素质与技能测试的分值比重失当。缺乏科学有效的评测标准和方式方法,综合素质测试主观性强,与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定位不相符合。

猜你喜欢
职教职业技能毕业生
新时代铁路职教工作如何满足职工培训的需求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工匠之师”从何而来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