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工科类专业导论的教学优化探讨

2019-02-03 09:34靳岚谢黎明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12期
关键词:导论讲授机械工程

靳岚 谢黎明

[摘           要]  专业导论是机械工程学科的总纲,也是后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专业导论课堂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优化课堂教学,推进教师自身政治素养提高,培育大学生机械工程素养,调动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成为国家需要的具有正确的政治提高思想、先进的理念、技术过硬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工科类专业;专业导论;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170-02

“课程思政”是相对“思政课程”而言的,是对传统思政教育方式的一种改革和实践,也是大思政教育体系的一种体现。专业导论课程就像一扇窗户,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透过这扇窗户可以看到机械殿堂的无限美好风光。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机械工程专业的专业导论课堂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方位、多角度、有重点地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思政教育融入机械工程导论课程中,以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综合能力得到提高、知识有所获得为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及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达到德育目的是非常必要的。

一、专业导论“课程思政”实施背景

专业导论课程是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专业的专业类必修课,是机械工程学科的总纲,也是后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机械工程专业素质为宗旨,讲授一些典型的机械装备,从初始的想法形成到最后成为产品的整个过程,使学生在系统学习机械工程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之前对机械工程领域及其应用以及涉及的学科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全面把握专业课程的脉络,增强对机械工程专业学习的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专业学习的自信力。

2017年,我校机电工程学院制定2017年培养计划时,总结前期经验,以“培养掌握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基础知识与应用技术,能在机械行业生产一线从事设计、制造及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指导思想,对机械工程概论课程内容重新修订、整合之后将课程纳入新的培养体系中,并重新命名为专业导论,为刚入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一年级新生开设了该课程,学生人数达480人以上,综合以上专业导论课程已累计开设3年,学生人数累计1440余人。

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大学一年级学生普遍认识到了历史悠久的中国机械,有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有发明家称号的鲁班,等等,发明创造丰富,种类繁多,英国李约瑟博士在其《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第一卷“总论”中,列举了中国古代传到欧洲、影响巨大的发明26种,其中机械有18种,占69%,也获知了机械学科不仅与数学、物理、力学、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和系统科学等基础学科的联系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密切,而且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领域已结伴而行,并且完美结合而成为“纳百川,采众长”的领域;但是同时又认识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起到现在,我国与德国、美国、日本等先进国家的制造水平和技术手段相比具有很大的差距。学生的两种认识,有利有弊,利是可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主动学习专業知识,激发学生报效国家的激情;弊是随着现代信息的传播手段,信息容量越来越大,学生获取各类信息的途径更加便捷,也更加容易受一些不正当信息的影响,尤其是一些社会舆论,认为机械工程专业学生毕业之后的对口工作又苦又累,薪金也低,不太“体面”,这对学生造成了非常负面的影响,同时又觉得国外的机械装备设计、制造手段都是先进的,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认知和心理形成了巨大落差,产生崇洋媚外的心态,从而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价值追求失去了正确的方向。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如何正确引导刚入学的大学一年级学生的价值追求?

二、“课程思政”推进教师政治素养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我们高校教师在专业授课中一直困惑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即高校教师尤其是讲授专业课的高校教师在课堂上要坚守“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原则,在讲授过程中对机械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要进行合理的分析、评价,在传授机械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影响的内容的过程中要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讲授专业的课堂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主阵地。

(一)教师自身要有正确的价值方向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曾经在《什么是教育》中指出:“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首先自己要明道、信道,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承担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师必须一直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努力成为新时代新思想文化的传播者、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才能够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的重要责任。教师通过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同时,重点开展职业素养和科学精神教育,充分运用可以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科学精神、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的题材与内容,这样就可以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授课内容要涵盖思政教育

机械设备、生产工具是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准,是整个社会不断发展的技术基础,制造机械设备和生产工具的制造业则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专业导论课程不仅讲授机械工程的发展历程及其所涉猎的博大领域,还要讲授机械制造技术水平的提高与进步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国防实力的提高有重要的影响。在这个前提下,教师就需要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载体开展育人,深入挖掘该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讲授我国优秀的传统制造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成功案例,例如,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结合中国制造2025的10大重点领域及《厉害了,我的国》《大国重器》等中的著名案例,从教学目标、策略、环节、内容、方法、资源分配等方面充分融入价值引领内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学习兴趣和政治觉悟。

三、结合两融措施优化教学过程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一方面把专业导论课程与思政课知识点进行融合,将科学素养养成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内容,摒弃人文素养教育与课程教育教学无关的“无用”论;另一方面在专业导论课程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凝练、萃取该课程的政治内核,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政治认识和觉悟,建立机械工程专业知识能力、科学钻研精神与政治素养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使命感。

(一)实施专业伦理教育

“专业伦理”教育是对未来从业人员掌握并遵守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准则和职业行为规范的教育活动。专业导论教师针对本专业的学生,即未来机械或其相关领域行业的从业人员,在传授如何学习机械工程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将专业性职业伦理操守与职业道德教育融为一体,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使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工作与生活态度,以此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情商能力,使他们的情商与智商并存,建立良好的“家国情怀”,并时刻牢记在之后学习机械专业的过程和实践中要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应该担当的责任。

(二)培育新時代的工匠精神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工匠精神”,具有新时代内涵,主要包括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是根本,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是核心,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是要义,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是灵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强调中国制造,在学生脑海中逐步建立和巩固新时代工匠精神理念,进一步让思政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有更大的分量,让精神教育和传授科学素养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因此在讲授内容上,以“政治引导,专业发展”为导向,紧密结合当前科技发展,收集工程实例,例如,通过讲授机械工程简史,介绍我国著名的古代机械案例(春秋的弩、指南车、地动仪、水运仪象台等)以及眼前的中国制造2025、C919、蛟龙号、复兴号等这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典型案例,将所学专业知识、工程应用与当前的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课程内容的政治层面。

四、总结

“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以今天在学生“身边”的工作,影响他们未来走向“天边”的旅程,正确认识时代责任、给学生传递历史使命,是高校教师的使命所在,通过专业导论课程思政的教学优化,能够凝练、培育学生机械工程科学素养,调动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其不仅充分认识到中国制造和大国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发展要求,增强民族自豪感,更加意识到其担当的社会责任,成为国家需要的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先进的理念、技术过硬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小琼,王远宏,刘磊.结合高校教学管理推进课程思政育人[J].现代职业教育,2018(25):58-59.

[2]赵松岭.专业导论课对提升本科生专业自信力及教学优化的研究[J].才智,2019(3):130-132.

[3]为什么要研究我国科学技术史[N].人民日报,1954-08-02(3).

[4]罗肖泉.高等学校专业伦理教育论纲[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

[5]什么是新时代的“工匠精神”[N].人民政协报,2018-08-30.

[6]高校思政应当找准三个“点”[N].光明日报,2017-02-19.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导论讲授机械工程
数据科学导论课程设计与实践
以工程案例为引导的机械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数学课堂“限时讲授”教学策略
A Study of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A Case Study of Cohesive Devices in an English News Report
实现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的相关探讨
机械工程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探析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创新研究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