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同经验背景的小学生文本阅读理解研究的现状分析

2019-02-03 09:34匡维娜刘畅,姚婷婷钱华梁海滢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12期
关键词:理解能力经验文本

匡维娜 刘畅,姚婷婷 钱华 梁海滢

[关    键   词]  经验背景;小学生;文本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186-02

一、引言

国内目前在研究领域中探究文本阅读理解的文献较多,但是在儿童经验背景下探究文本阅读能力的文献较少。望在已有的研究上提出不同经验背景下的小学生阅读基础,解决小学生厌恶阅读的实际问题,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设计,帮助学生轻松阅读,引导学生深度阅读,让学生有美好的阅读体验,同时促进学生对不同文本的理解以及丰富原有经验。目前,国家的教育也在慢慢增加对阅读的重视程度,响应国家的号召可以对不同经验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他们的阅读量,使整体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也可以促进国家关于重视语文的教育政策的落实。

二、文献回顾

(一)历史发展

1.1982—1987年:在閱读中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主要是从改革课堂教学入手,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由旧知识引入,采用教师设疑、学生解疑的方式,由感性到理性认识,这一阶段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研究还基于教师的教学方面,由教师单方面教授阅读理解的步骤。

2.1987—1992年:开始提出用整体观点加强阅读训练。以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果这几个部分划分文章结构,掌握文章主要内容。

3.1992—1997年:提出重视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句子教学。在阅读理解文章中,注意总分句、照应句、难点句、联想句、优美句、总结句这几类句子,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体会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1997—2002年:提出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策略。让学生了解阅读的目的、任务和要求;知道几种常见的阅读方法,并学会运用,如在预习和复习时采用浏览法,在理解课文是采用精读法等;就材料提出问题,并设法解答;当阅读遇到疑难时,能通过查字典、阅读有关材料,独立解决;通过写读书笔记,做卡片等形式,记录自己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的知识、经验、体会或存在的问题。有人还提出,应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监控能力,实现对阅读理解过程的自我监控。

5.2002—2007年:提出拓展内容,创新方式。(1)阅读内容:增加说明文、应用文和儿童文学作为教材的补充,与儿童的认知水平、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相适应的各类课外读物也是儿童需要阅读的,要选择多样化的文体和容易亲近的内容;(2)阅读方式:与友共享,整体阅读,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参考和借鉴,从而不断修正和发展自己的认识。因此,通过交流阅读感受和想法等活动,学生的思维、情感和认识等都会得到深入发展。

6.2007—2012年:提出小学阅读教学,不仅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语言积累”这个问题。在基本理念里说:“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总目标里谈到:“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第一学段中提到:“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二学段中提到:“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第三学段中提到:“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尝试在写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等。”可见语言积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7.2012—2017年:提出横向分层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让学生更加明确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其教学规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教学效率,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要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要能够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将阅读分为初步阅读、深入理解以及运用等几个环节,在阅读中每个环节都要能够围绕课文本身的重点知识,更好地体会阅读内容的内涵。在初步阅读和深入理解两个环节部分,主要是让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同时还要积累相应的知识,以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通过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让学生更好地开阔阅读视野,在阅读中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提升其阅读效率。

(二)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小学生的文本阅读理解能力和其经验背景的关系之间的研究还是比较匮乏的,但是关于小学生文本阅读理解和小学阅读教学的文献还是很全面的。小学生文本阅读理解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很多专家和学者关注的重要方面。在周立群等人主编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中,小学阅读教学是作为单独教学出现的,指出了教师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提出“前理解”的概念,它在内涵上既包括人所拥有的语言、生活阅历和人生体验、知识储备和艺术修养、个性心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思维方式、直觉、潜意识、动机等,也包括人所处的时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传统背景、传统观念和风俗习惯等对理解产生影响的因素。

1.国内关于小学生文本阅读理解能力的研究现状

关于小学生文本阅读理解的研究相对比较丰富,主要集中在

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和影响因素。刘玉华在《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中指出,教师要注重课外延伸,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光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或光靠教材的阅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很难提升的,所以要想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就要引导他们自动自发地进行课外阅读。如今的信息多元化,让学生获得阅读信息的渠道也很多,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入手阅读大量的文章,并要求他们读有所获,经常写写阅读感悟,天长日久,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提高了。曲秀芹在《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中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评价。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的过程。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由于对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同,知识背景有比较大的差别。因此,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带有个体的特点。教师应从不同层面去指导,并认可不同知识经验背景的学生对文本的解读。邰先军在《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培养研究》中指出,从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看,有关语文阅读能力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结构的建构方

面,以往关于阅读、阅读能力结构的研究较多,但针对性不强,没有很好地结合学生的阅读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提出的阅读能力

结构操作性低,并且关于语文阅读能力结构的研究中,主要侧重知识、技能与智力因素,很少关注学生的阅读情感与实际感受。

2.国外关于小学生文本阅读理解能力的研究现状

国外的许多文献主要是研究小学生阅读理解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阅读的快乐,不过分强调阅读方法和答题技巧。王灿在《国外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中指出,她在加拿大的一所小学学习时,发现分层教学和自主探究式学习有效结合

的教学方式,既保证了不同学情的学生都会得到相应的进步和

提高,又锻炼了学习能力。Louise Flensted Rnberg和Dorthe Klint Petersen在How Specific are Specific Comprehension Difficulties?An Investigation of Poor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Nine-Year-Olds中指出缺少经验可能可以解释一些学龄儿童在阅读理解上出现障碍的现象。Amir Marzban和Mohamad Reza Raeisi在The Impact of Personal Life Experiences on the Recall and Retention of Vocabulary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Upper- intermediate EFL Iranian Learners中探討个人生活经历对阅读理解中词汇回忆和保留的影响。

总体看来,国内外关于经验背景和小学生阅读理解的研究还是相对欠缺,笔者有幸从大量的文件著作中了解自己研究内容的现状,为论文的撰写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趋势预测

目前国内外对经验背景与小学生文本阅读理解之间的联系的见解具有相对一致性,认为阅读理解要以一定的经验背景为基础,也主张通过增长经验的方式促进阅读理解的能力发展。但是这一研究水平在笔者看来对真正提高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成效甚微,目前并没有提出实践性较强的操作手段,并且在如何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阅读教学上的研究尚不充分。国内外对于小学生阅读教学上的侧重点不同:国内学者更加注重阅读技巧能力,而国外学者更注重学习者的感受。笔者认为以后的研究可能会更关注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如认知发展)在阅读理解中的影响,以及增加小学生阅读经验的可操作性方法。

三、总结与评论

关于小学生文本阅读理解的文献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丰富,主要集中在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和影响因素方面。笔者赞同其中王灿在《国外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中提到的分层教学和自主探究式学习对阅读教学的作用,以及Louise Flensted Rnberg和Dorthe Klint Petersen在How Specific are Specific Comprehension Difficulties?An Investigation of Poor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Nine-Year-Olds中指出的缺少经验对理解障碍的影响;不同意邰先军在《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培养研究》指出的现在研究中存在的这一阅读教学方法:主要侧重知识、技能、智力因素,很少关注学生的阅读情感、实际感受。笔者今后的研究方向是探究不同经验背景与小学生文本阅读理解之间的联系,思路是调查并总结出儿童经验丰富程度与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大小的关系;帮助儿童按照其个体情况,构建经验心向促进他们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通过适当的方法促进儿童经验背景理解的扩展。

参考文献:

[1]顾桂兰.挖掘生活之源,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10):69.

[2]王艳.扬起生活之帆,演绎精彩阅读课堂[J].语文天地(小教版),2017(5):77.

[3]李淑英.含英咀华,探究文本深层意蕴[J].语文天地,2017(27):16.

[4]刘玉华.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J].新课程(上),2017(6):207.

[5]刘燕.让“生活”邂逅小学语文课堂[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7(9):26.

[6]曹明霞.对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横向分层教学的几点探讨[J].课外语文,2017(1):53.

[7]王灿.国外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5(6):70.

[8]曲秀芹.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4(5):74.

[9]邰先君.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3.

[10]王璐.论早期阅读教学中儿童文学作品的有效运用[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1,3(3):154-158.

[11]彭小鹏.阅读—积累—同步行[J].吉林教育,2009(32):24.

[12]吴仕舟.拓展内容 创新方式: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思考[J].安徽教育,2005(11):23.

[13]龙墀.明度 循序 导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训练问题[J].湖北教育(教学版),2000(4):23-24.

[14]汪莹.语文教材编写改革及其发展[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Z2):9-12.

[15]孙玉梅.吟诵品味·比较赏析·启发想象:阅读教学中的词语训练[J].云南教育,1999(17):27.

[16]王长水.加强“读”的训练提高语文教学水平[J].山西教育,1999(Z1):79.

[17]朱作仁.语文学习策略研究[J].湖北教育,1996(10):20-22.

[18]杨会宁.突出重点指导学法加强训练:试论如何提高小学阅读教学效率[J].甘肃教育,1995(12):22-23.

[19]林治金.阅读教学要落实“读”[J].山东教育,1994(3):23.

[20]朱敬本.《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阅读”部分的说明[J].安徽教育,1993(Z2):25-29.

[21]李伯棠.谈谈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句子教学[J].湖南教育,1992(6):16-17.

[22]卫班元.用整体观点加强阅读训练: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组教学设想[J].宁夏教育,1986(Z1):22-25.

[23]顾美云.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J].江苏教育,1982(22):15-18.

◎编辑 陈鲜艳

猜你喜欢
理解能力经验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三部曲”
浅谈如何运用阅读技巧与策略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阅读理解差,美国损失大
乐淘淘“先进”经验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乐淘淘“先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