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促进作用

2019-02-03 09:34汪贞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12期
关键词:挫折毕业生情绪

汪贞

[摘           要]  随着我国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学前教育专业越来越热门,各高校不断扩招,学前教育專业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多,该专业的毕业生也相应增多,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学前教育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已经影响到就业。各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视,因为健康的就业心理能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对大学生就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健康的就业心理可以帮助学前教育毕业生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增强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抗挫能力,加强自主就业意识,克服就业过程中的心理障碍,促进就业。

[关    键   词]  学前教育;毕业生;就业;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190-02

当前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学前教育毕业生就业相对来说比较乐观,但是学前教育毕业生的就业稳定性不容乐观,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就业任重道远。近年来我国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各高校所招的学前教育学生大批量增加,学前教育毕业生也相应增加,各幼儿机构对学前教育毕业生的入职要求也相应提高,不仅要求毕业生具备专业的业务素质,而且在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也高。而刚入职的学前教育毕业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就业心理问题也特别突出,如不能正确地定位自我、抗挫能力差、不懂得处理人际关系等因素,影响了学前教育毕业生的就业稳定性,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就业,为了实现学前教育毕业生真正意义上的就业,对学前教育毕业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前教育毕业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初入社会的大学生一方面要面对残酷的就业环境,另一方面他们在心理上认为自己还是一个学生,职场角色没有及时转换过来,在面对就业、择业时难免出现迷茫和彷徨,缺乏良好的就业心理。良好的就业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具备的,因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专业性比较明显,他们在校学习的基本上是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及技能,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就业时出现的一系列就业心理他们难以解决,这时就难免出现不适应的状况,产生就业压力,从而影响就业。所以他们一进入大学就应该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自我认知训练,了解自己,了解他们将来所要面对的就业,了解自己的优、缺点。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比较复杂,有高中录取生,有中专三年、中专二年录取生,生源参差不齐,如果他们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正视自己的现状,盲目与身边的同学进行对比学习,拿自己的短处对比别人的长处,就很容易迷茫,因为高中录取来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在基础理论知识方面比较扎实,而动手能力方面相较于中专三年、中专二年录取生是比较欠缺的。如果这两部分学生不能客观认清自己的优势及劣势,他们就会盲目地相互对比,徒增烦恼而影响学习,就业时就会影响择业。所以在他们一进入大学校园时,对他们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能让他们认清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生活,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树立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健康成长,在毕业时才能有健康的就业心理,坦然面对就业。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前教育毕业生就业的作用

(一)帮助学前教育毕业生正确自我认知

1.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也叫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包括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的认知。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兴趣、能力、性格以及自己与周围人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1]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加强学生的自我意识,使他们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使自己形成完整的个性。[2]

2.良好的自我认知有利于健康的就业心理形成

在日益严峻的就业环境下,学前教育毕业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他们才能了解自身的优、缺点,从而强化优点,改正缺点,提高自我,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成为一个有健康就业心理的大学生,科学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面对就业时能清楚自己的就业能力及明确就业目标,进行合理定位,增强就业信心,作出适合自己的就业选择。在面对教学对象时能做到认清自我,了解幼儿。

(二)提高学前教育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人际交往能力

1.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是指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与周围环境构建和谐联系以及对外界信息的获取并能转化,还能正确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集一个人的人品、知识、修养及各种心理能力的综合,反映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3]

2.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就业成功

合格的大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大学生活里及将来进入职场时才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更需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因为他们工作以后面对的是一群需要特殊关照的幼儿小朋友,在教学中首先要与这些幼儿及家长保持良好的关系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工作,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工作就容易开展,他们就不会频繁换工作,从而保持就业的稳定性。根据相关调查,学前教育毕业生工作不稳定,频繁换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与所在幼教机构的小朋友、单位领导、同事及幼儿家长关系紧张。有很大部分毕业生在面对复杂的就业形势和高要求的就业应聘过程中因不知与人相处而失去就业机会;有些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非常优秀,可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有些学生笔试通过了,但在面试环节过不了,造成以上就业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不会与人沟通,人际交往能力不足。

在大学时期的就业指导课程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所学到的是就业知识和择业技能,而对人际交往技能没有涉及也没有相关的训练,所以加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势在必行。心理健康教育在人際交往方面的训练可以针对性地训练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在这门课程中他们将会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如怎样树立自身良好的幼师职业形象,在与人交往中如何增强内在吸引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受人欢迎且有吸引力的人,在与招聘方、小朋友、家长、同事等人的交谈中如何讲究谈话艺术使对方觉得舒畅,如果他们具备良好的内在吸引力,会交谈、会说话对成功就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教会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在与人交往中要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讲究平等、相容、互利、信用、宽容、互助等原则,人际交往需留空间,使他们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与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教育这一系列的人际交往策略提高了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了他们的就业心理,使他们在面对复杂的就业环境时能坦然自若,与人友好和谐相处,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成功就业。

(三)提高学前教育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抗挫折能力

1.挫折

挫折就是平常所说的失败、阻碍、困难。心理学上的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因自身或外界的原因而受阻,使活动进行不下去,目的无法达到及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4]挫折在积极的人面前能锻炼人的意志,在意志消极的人面前会让人失望、痛苦、沮丧、意志消沉而不思进取。[5]

2.良好的抗挫折能力促进就业

目前我国对学前教育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类的机构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地爆发,所需要的学前教育类的老师也相应增多,学前教育毕业生基本上都能找到工作,但是要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在就业过程中碰到挫折也在所难免。因为条件好、待遇高的学前教育机构应聘要求也相应提高,所以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也是相当激烈,就业压力和无助感也相应增加。成功就业离不开过硬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但也需要良好的内在心理素质,学前教育毕业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中成功就业,必须要有良好的抗挫折能力和好的就业、择业心态。心理健康教育使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学会正确地面对挫折,客观分析产生挫折的原因并做出相应的抗挫防卫措施,学会怎样战胜挫折,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建立良好的就业心理,在就业过程中保持高度的就业自信,遇到挫折时能冷静、理智地分析并做出正确的决断,达到成功就业的目的。

(四)提高学前教育毕业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1.情绪及情绪管理

情绪是指个体对认知事物的态度,是以个人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管理是对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感知、控制、调节的过程。每个人都会有情绪,有正面情绪,如开心愉悦、满足、热情;也有负面情绪,如伤心、难过、焦虑、恐惧、万念俱灰等,这些就是人的情绪表现。正面情绪可以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促使事情的成功;负面情绪其危害很大,长期的情绪困扰如得不到解决会使人的生活质量降低,对工作失去热情,影响人际关系,阻碍事业的成功。

2.良好的情绪促进就业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不良情绪的困扰,但是长期积累不良情绪可能会产生心理危机,所以这种不良情绪一定要及时疏导,否则会在生活和工作中产生严重后果。生活中因情绪不好影响人际关系甚至失去工作的事例比比皆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新入职时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新生事物,他们难免会产生焦虑、恐惧、抱怨等消极心理,如果不及时化解,就会影响他们的就业。有些初入职场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面对不停哭闹的幼儿及要求比较多的家长时,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从而做出不当的行为及说些不恰当的言语,如果对幼儿产生伤害的话那是不可挽回的,从而影响自身的工作及人际关系。学前教育毕业生必须要具备良好的情绪及情绪管理能力和健康的就业心理,才能成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教会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认识自身的不良情绪,并通过系统的情绪管理训练,学会准确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调控不良情绪的方法,了解不良情绪是可调控的并能以恰当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而不是一味地受不良情绪的困扰。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通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科学管理情绪,加强就业心理健康,以健康、乐观的心态面对就业,在工作中与人友好相处,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就业。

(五)提高主动就业的意识,增强职业适应能力

有些学前教育的大学毕业生面对就业不够积极主动,需要家长、教师督促才勉强就业,有些干脆不就业或者需要有同学相伴才就业。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大多是因为他们对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不适应,害怕即将到来的就业,职业角色没有转换过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学会感恩,增强自主就业意识,提高环境、职业适应能力,克服就业恐惧,促使他们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主动、理性就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虽然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相对容易些,但是要实现真正意义的就业,保持就业稳定,离不开良好的就业心理。所以,为了让学前教育毕业生有一个健康的就业心理,对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有一个健康的就业心理,合理评估自己,做好职业规划,在就业时能坦然面对,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成功就业。

参考文献:

[1]李娜.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胜任特征模型研究及其教育启示[D].郑州:河南大学,2011.

[2]孙丛丛,袁熙惠.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1).

[3]杨凤娇.金融危机视角下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

[4]吴小兰.初中生挫折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5]余波.重庆市普通高校思政辅导员激励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2.

◎编辑 冯永霞

猜你喜欢
挫折毕业生情绪
Holism in Education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挫折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终身不遇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