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国际化教学标准的开发与思考

2019-02-03 09:34张朝伟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12期
关键词:空调国际化课程体系

张朝伟

[摘           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立发展,必然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竞争同时又相互合作的关系。经济全球化也必将使职业教育走向国际化,因此,我国职业教育就要通过交流合作、借鉴经验、发扬自身优势及特点等途径,以国际化教学标准开发为抓手来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主要介绍高职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的国际化教育标准开发思路与国际化课程体系,以及通过国际化教学标准开发对国际化元素的思考。

[关    键   词]  国际化;课程体系;制冷与空调;国际元素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134-02

2012年6月,根据教育部《关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开展职业教育部分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试点工作的通知》的文件要求,天津作为制造业领域国际化专业试点,上海作为现代服务业领域国际化专业试点,两市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经验对25个专业进行了国际化教育标准的开发。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试点的成功开发也推进了其他专业国际化标准的开发建设。

一、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国际化专业教育标准开发的必要性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和能源危机的日渐凸显,我国制冷与空调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拓大,产业结构、技术和产品结构逐步优化升级。国产制冷设备在国际市场中所占有的份额也越来越大,海信、格力等行业品牌已经在国际制冷市场上占有重要份额,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同时,大金、日立、约克、开利等国际化空调大企业也看准中国市场,纷纷在我国落户。中国作为全球空调制冷设备生产基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带来了全新理念和内涵,“一带一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中国制造2025”等决策的实施,给制冷空调、通风热泵设备制造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就需要大量具有较强理论知识、较高实践技能、具备良好沟通能力以及较高职业素养,具有大国情怀、国际视野和匠心匠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人才。客观上要求和促进了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国际化的建设步伐。职业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担负着为实现经济腾飞输送高素质产业工人的历史使命,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国际化教学标准开发迫在眉睫。

二、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国际化教学标准开发思路

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以立足中国、面向国际的思维,结合行业企业对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国际化人才需求,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国际化教学标准的开发。

(一)调研国际知名制冷与空调企业

遴选在国际上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制冷与空调企业,企业类型上既包括国际知名独立运营的国际化企业,也包括具有国际合作背景,以国际化标准管理的合资企业,同时还包括国际领先,业务遍及全球的国内本土企业。通过对国际大型制冷与空调企业的走访调研,分析各企业的人才比例、岗位设置和岗位能力需求情况,了解国际化制冷与空调企业对应届毕业员工的专业素养、基础知识、技术技能、职业资格证书等方面的要求,了解企业内部岗位设置、员工所在岗位的岗位职责,对高职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以及人才晋升途径等。

(二)确定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通过对国际化制冷与空调企业人才需求的调研分析,确定本专业面向的主要职业岗位群,深入分析相关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三)构建符合国际化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体系

根据国内制冷与空调领域职业标准要求,参照美国制冷空调学会(ARI)和美国采暖、制冷和空调工程师学会(ASHRAE),调研发达国家同等院校制冷与空调专业课程设置情况,紧密围绕制冷与空调产业不同岗位群的能力要求,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四)编制制冷與空调技术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

借鉴德国、英国等国家先进职业教育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实际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培养模式,制订由学校承担理论教学及基础技能培训,企业承担实践与职业素养培训,实现校企共培共育的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

(五)开发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国际化标准

引进国际行业专家为制冷与空调国际化专业课程标准开发进行指导,基于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与国际知名制冷与空调企业共同开发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国际化标准。

三、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国际化课程体系构建

(一)确定国际化人才培养规格

通过对空调设备厂家、项目运营商、设备代理商等不同类型的国际化企业进行调研,确定了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规格,即培养能够适应国际制冷空调行业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创业精神,掌握常用制冷与空调设备及系统的工作原理、结构和性能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制冷与空调领域内生产制造、设备营销、安装调试、运行管理、售后维修等方面的具有国际视野和大国情怀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构建专业国际化课程体系

通过对国际化企业调研,提炼制冷与空调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岗、制冷与空调设备销售及售后维修岗、制冷与空调设备施工安装岗、制冷与空调设备生产制造岗等主要岗位,紧密围绕制冷与空调产业不同岗位的能力要求,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模式,突出学生“基本素质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明确岗位能力需求,融入我国职业标准及国外通用标准,构建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的国际化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构建中既展现了本土化设计,又与国际接轨,对本国学生及留学生在执行相同教学标准的前提下,对文化类课程实施差异化教学。

四、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中关于国际化元素的思考

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是在专业教学标准中融入国际化元素,通过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的实施,培养学生成为具备国际化素质和国际化视野的相關专业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当然这其中既包括培养本国学生,同时也包括培养国外的留学生,使其成为国际互认的教学标准。笔者通过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国际化教学标准的开发与探索,对国际化教学标准开发中的国际化元素有一些思考。

(一)思维模式国际化

关于人才培养本身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国际化人才培养也是如此。国际化人才是指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以及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视野和能力达到国际化水准,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高层次人才。因此国际化人才培养最重要的就是思维模式的国际化,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培养的人才要具有国际化视野,通晓国际惯例和国际标准,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创新意识;我国的国际化人才还要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大国担当意识。对于培养国外的国际化人才也要将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播,增进国际友谊。

(二)师资队伍国际化

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最终的落脚地是在课程上,而课程的实施者就是教师,因此师资队伍的水准是决定国际化人才培养成败的关键要素。师资队伍首先要达到国际化水准,师资国际化是国际化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要通过“走出去、引进来、聘人才”的方式,对现有师资进行提升、补充,打造一支掌握前沿专业知识,具有良好职业操守,具备国际视野的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师资团队,同时要建立国际化师资评价体系,对师资队伍进行入职评价和在职评价,始终保持师资的先进性和国际化。

(三)教学手段国际化

我国职业教育经过多年探索,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索了一些适合我国国情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等都是适合于培养复合技能型人才的好方法,这些培养模式和教学手段都可以应用到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上。同时还要注意到教有良法但无定法,在实际教学中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手段。

(四)就业企业国际化

国际化人才最终要到国际化企业施展才华,就业企业的国际化也是考量国际化人才培养结果的关键。国际化企业应当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不能简单理解为国外企业、跨国公司等,可以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业务遍及全球、参与国际项目,并且生产国际化、销售国际化和管理国际化的一些国内企业列入国际化企业中。同时,与国际化企业深入合作也有利于提升本专业的影响力和国际化教学能力。

五、结论

通过对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国际化教学标准的开发与思考,笔者从中获得了一些启迪,国际化教学标准切实能够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通过国际化教学标准的实施,师资标准、课程标准、实训资源标准都能获得相应的提升,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但国际化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保持活力,随着行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不断调整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诌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9):11-15.

[2]于淑萍.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创建初探[J].职教通讯,2016(15):23-24.

[3]温国强,王青云,吴亚军.高职机电一体化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探索实践与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6(23):54-55.

[4]杜迎洁.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以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57):153-156.

[5]纪红.基于机械设计与制造(3D制作)专业国际化教学标准的开发[J].教育现代化,2019,6(49):10-13.

◎编辑 冯永霞

猜你喜欢
空调国际化课程体系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卖空调
我给空调发奖状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空调病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