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科高职院校数学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2019-02-03 09:34邹洁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12期
关键词:分层教师应教学效果

邹洁

[摘           要]  对于工科高职院校学生而言,高职数学属于十分重要的学科项目,学生学好该学科可以促进此后就业。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各不相同,具备不同的数学学习能力,为了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教师应适当开展分层教学方法。据此分析分层教学的作用,针对其存在的误区,指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法,以期为此后的高职数学分层教学工作提供更多的借鉴依据。

[关    键   词]  高职数学;分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190-02

与普通高校学生比较,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低,基础有待进一步提高,且缺乏学习积极性。对此,实际教学期间,教师应合理采用分层教学方法,在结合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遵循合理的教学模式,在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基础上,获得预期的数学学习成绩。

一、分层教学概述

数学教师应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知识水平等因素分层学生,实现合理划分。教师应针对性地解决数学难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区别性的教学技术,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高职数学分层教学的原因及作用

(一)高职数学分层教学的原因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改革,高职数学教学中必然需要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高职学生的数学成果呈现出优秀、中等以及较差等三个层次,优秀学生全面掌握了数学知识,并加深理解,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自身建立了完整可行的数学知识网络,在学习中比较轻松。中等学生可以理解80%的课堂教学知识,并可以完成课外布置的作业。较差学生并未全面理解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且在完成课外作业时没有具备合理的态度,甚至出现抄袭行为。(2)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进行,教师也应该改革自身的教学方法,实现创新与升级,有效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由此看出,高职数学教学中应强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工作,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分层教学方法[1]。

(二)高职数学分层教学的作用

在高职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具备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高职数学可以通过分层教学落实因材施教的基本理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加强教育,改变了以往教学不对应问题。其次,分层教学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拉近师生距离,教师可以对水平较低的学生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使其充分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强化学习兴趣。最后,分层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团结学习,弱化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可以通过优等生带动差等生的进步,避免学习分化问题的出现,进一步强化班级内的学习氛围。

三、分层教学认识误区

(一)以成绩作为分层标准

当前部分教师在教学期间更为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根据分数将电气工程专业分为几个层次,但数学成绩无法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方式,比如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较高,但其课堂学习态度不认真,也没有及时完成课后作业,只是依靠课后的学习与突击。还有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很好,但其只是通过课后及时完成作业,呆板学习获得,没有采用灵活的学习方法,效率较低。除此之外,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但其具备认真的学习态度,且及时完成课后作业,但其没有掌握正确的数学分析方法,只是更善于进行考前突击。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缺乏学习积极性,且课后并未及时完成作业,但其比较聪明,因此成绩较好。因此,在分组学生时若仅按照成绩因素,则不能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分层后的教学效果较差[2]。

(二)將成绩作为检验的标准

在高职数学分层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将成绩作为教学检验标准,则其无法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数学主要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属于基础类学科,除了成绩外,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强调学习效果。对此,在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将成绩作为教学成果的检验标准。除此之外,成绩的对比也无法说明实际教学问题,考试内容各不相同,且难度各异,当考试难度较大时,学生成绩差并不能说明问题。且学生对与考试的难度理解各不相同,部分学生比较喜欢综合类考题,在容易做的题目上反而会容易丢分。有些学生则与之相反,不擅长做较难的题目,比较细心,在容易的考题上更容易得分。由此看出,成绩并不能说明实际的学习效果。

(三)在分层期间更为看重教学,忽视了学习

多数教师在分层教学期间更为看重“怎么教”,没有将学生当作教学主体,没有充分考虑“怎么学”。教学属于双向的过程,不能仅仅强调“怎么教”,高职数学教学中更是如此。教师应在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可以达到分层教学的实际效果。

四、高职数学教学应用分层教学的设计模式

(一)根据学生分层

分层时,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实际学习水平以及基础学习知识等方面,且分为两个基本层次。一是基础扎实、具备较大学习兴趣且数学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应深入探索此类学生的学习现状,分析其存在的数学学习问题。此部分学生希望可以深造,教师应通过分层教学使其帮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使基础差的学生也可以获得更大的进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二是数学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期间教师应敏锐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足问题展开实际教学,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比如在学习“导数与微分”时,教师在分层时应结合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完成难度较大的试题,能力较弱的一组设置简单的问题,与充分发挥分层教学的实际作用,帮助学生获得整体的发展,实现针对性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3]。

猜你喜欢
分层教师应教学效果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基于“学为中心”的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