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专业教育与信仰教育融合共进关系

2019-02-03 09:34王金瑞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12期
关键词:美术专业信仰美术

王金瑞

[摘           要]  以高职院校美术生为研究对象,围绕美术生专业教育与信仰教育融合共进关系的创建缘起及现实基础,创建价值与意义以及创建途径与对策等内容,分别进行了分析与论述。对高职美术生专业教育与信仰教育之间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关系进行了较好的说明。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美术专业;专业教育;信仰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258-02

在当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不断变革发展的大环境下,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其信仰教育成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整体信仰体系的构建情况。而高职美术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受其专业的艺术性特点影响,学生不仅个性张扬且有着极强的自我表现欲望,在行为上具有特立独行的特点。在高职院校信仰教育本就存在“低效化”问题的情况下,信仰教育无论是在作用范围还是在力度等方面,在美术生群体中,都存在难以深入,难取实效的问题。从而导致美术生成为高职信仰教育中的“重灾区”,上课迟到早退、作息黑白颠倒,沉迷网络与游戏等现象在美术生群体中频发。然而高校美术生组成的艺术设计专业群作为对我国一线美术类从业人才进行培育的主要渠道,其培育出的人才在今后的职业发展中必将或多或少地承担起社会“创造美”“传播美”的重要职责。如若不能很好地做好美术生信仰教育工作,实现美术类学生群体专业教育与信仰教育的良好结合,必将对我国社会整体美术行业的发展造成不好的影响。为此,作为高职教育工作者,面对美术生信仰问题缺失与低效化的现实情况,我们不能退缩,漠视问题,而是要迎难而上,偏偏就以他们为突破点,来对高职院校的信仰教育进行优化和完善。加上我们课题组成员在现实工作中主要负责这些美术生的专业课教学,所以从自身角色出发,力求探索出在自身工作范畴内能实施的对策。

经过一番调研与思考,我们认为如果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适度融入信仰教育的内容,形成两者融合共进关系是非常值得尝试的一种办法。我们希望把专业教育和信仰教育结合起来进行,由专业课老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借助自身的职業威信,结合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等进行信仰教育,会比思政课老师的宣讲更贴近现实生活及学生本人的需求,对学生将来进入社会的帮助会更直接、更大,会更容易被学生所欢迎和接受,相应的教学效果应该会更好些。同时,专业教育有了信仰教育的加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更好地被调动起来,人才培养既能够更好地保障培养方向,培养质量应该也会上升,因此,我们项目组一致认为这是一个很值得尝试的途径。经过专业教育与信仰教育的融合共进,将我们的专业教师打造成为真正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全师。我们的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引下,不仅可以学习到丰富而专业的专业知识、技能,更能够获得教师对自身人生走向、价值观念等全方面的科学指导与垂身示范。这将会是多好的一件事啊!

一、创建专业教育与信仰教育融合共进关系的现实基础

在高职院校美术专业开展信仰教育是培育国家美术栋梁人才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新时期高职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目前高职院校美术生的信仰教育遭遇到了诸多难题:(1)缺乏专门化的信仰教育。在国家教育部门的积极倡导下,目前我国各个高职院校都在美术专业中开展了相关的思政教育工作,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等都起到了很好的规范作用。然而并没有专门针对信仰教育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只是将信仰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来予以实施。这就造成了信仰教育作用力度的降低,导致学生不能够接受到系统的信仰教育。尤其是对作为信仰教育“重灾区”的美术生而言,这种形式的信仰教育所能够起到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这就导致了高职院校美术生信仰教育的实效性不高;(2)专业教育与信仰教育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上分头开展,缺乏深度对接与合作。美术专业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并没有有意识地针对美术生的特点对其进行信仰教育,思想政治品德课信仰教育过程中也并没有过多地针对美术生的专业特色来开展,只是按照教学大纲规定对学生开展了信仰教育相关内容。这不仅降低了信仰教育对专业教育的重要引导作用,容易造成美术生专业教育方向的迷失,更不利于信仰教育吸引力、说服力的提升,在此种情况下美术生对信仰教育的学习兴趣将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3)美术类专业教师的师德信仰不足,未必能担负起传导信仰教育的责任。教师是我们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引导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仅要为学生传授各类专业知识、技能,更需要通过自身师表作用的发挥来为学生的学习、为人、处世做好直接的榜样。目前在社会经济自由化、利益多元化的环境影响下,高职院校少数教师在师德信仰、道德观念、诚信等方面存在缺失的情况。个别教师对美术教师这一职业缺乏认同感,只是将自身职业作为社会谋生的一种手段,不仅缺乏对自身职业的热爱,更缺少对学生的关爱,对教学创新改革的热情。这为美术专业教育与信仰教育之间的深度融合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创建专业教育与信仰教育融合共进关系的价值与意义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是“立德树人”,是有目的地培养满足使用要求的人。在我国,高职阶段的培养目标是使求学者获得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能力(包括技能和知识等),提供通向某一职业的道路。十九大会议明确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其中不仅包含专业建设相关内容更包含国家对素质教育,培育高素质专业人才的期盼。要想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一目标,就必须坚持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从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推进。在这里我们可以借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大学要坚持办学的正确政治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为高职院校美术专业信仰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纲领性的指导。信仰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可以帮助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理清思路,明确“立德树人”的终极办学教育目标。“立德”在前“树人”在后,只要首先做好大学生信仰教育,倡导美术专业大学生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作为其追求和崇尚的重要内容,才能够实现国家未来美术栋梁人才培育的重要目标。这不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发展的大势所趋,更是“德智体美、品德第一”教育教学的重要规律所在。由此我们说信仰教育在美术专业教育教学中的开展将有助于促进美术专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专业教育与信仰教育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依托的重要关系。在二者深入结合的作用下,能够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从对专业技能的重视上转移到对内在素养的塑造上来,从而有效降低社会多元文化发展环境对美术专业学生思想的冲击作用,使美术专业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模糊,信仰及社会责任感缺失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使美术专业学生在信仰的作用下,树立起不怕挫折以及为了我国美术文化发展而奋斗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帮助其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可以有效抵御各种不良诱惑,坚定科学的人生发展目标。这无论是对美术生的职业发展还是对我国美术艺术文化的发展而言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我国走向民族复兴与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创建专业教育与信仰教育融合共进关系的途径与对策

(一)倡导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心理学家将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作为影响人类行为的两种重要因素。其中遗传是人类自出生以来就存在的,是先天的,不能被改变的。因此,环境成为影响人类行为的主要因素。人类在每一时段成长与发展,都是在特定环境下,通过与环境相关作用而实现的自我内在的改变。同样美术专业学生之所以成为信仰教育的“重灾区”与其长期以来的专业教育环境是离不开的。我们要想提升对美术专业学生信仰教育的有效性,就必须从对环境的重视做起,在遵循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将学生作为信仰教育的核心所在,根据美术生的性格特点、受教育环境特点,来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信仰教育,以此来满足美术专业学生对信仰教育的实际需求,彰显信仰教育的实际价值。为此,作为教师而言,我们在追根溯源的基础上,要深入研究导致美术专业学生逃学、厌学、不服从管理等信仰问题频发的根本原因,看到作为艺术专业学生而言应试教育为其带来的巨大苦恼。由此来从学生内心的安抚出发,积极改革美术专业教育教学模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使我们的美术教育走出应试教育困局的同时,在其改革的各个环节融入信仰教育。帮助学生解决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引导其树立崇高而长远的理想目标。此外,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更要尊重学生的内心感受,对学生美术创作的特色、特长、个性等予以充分的尊重,从而将我们的传统美术教育教学从知识、技能教育上升到人性教育阶段。从而使学生以往传统、保守、陈旧的美术教育环境得到彻底的改变,使学生可以在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中感受到信仰教育的力量。

(二)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信仰教育、美术专业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其作用的发挥关系到信仰教育与美术专业教育融合效果的好坏。为此,高职教育管理者要将师资队伍建设和完善作为其美术专业信仰教育的重要内容。(1)注重教师队伍师德信仰的提升。严格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相关内容对美术专业教师进行职业道德要求,不断提高教师对自身教书育人职业岗位工作的责任感、光荣感。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对学生而言,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无形当中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教师都必须秉承科学发展观,将自身的政治信仰锁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上,在对社会各类问题予以辩证解析的同时,对学生的分辨是非能力进行引导。(2)增强美术教师信仰教育的自觉性。通过完善的师资培訓工作的开展,对美术教师的信仰教育方式方法、思想观念进行更新,使其掌握基本的信仰教育能力,为其信仰教育的灵活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还要在对教师开展师德信仰教育的同时,使其明白“经师易遇,人师难求”的道理,从而使我们的美术专业教师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将“人师”作为自身发展的重要目标,从而重视学生的学科信仰教育,能够自觉地结合美术专业教育特点对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此来在自身引导和感染的作用下,使学生能够树立崇高的职业发展理想。

参考文献:

[1]龚克,张昌健,范婷雅.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生职业信仰教育理论及实践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4(6):70-73.

[2]谷涛,谷峰.基于艺术生活化与“人”的信仰:论大美术教育[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14-118.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美术专业信仰美术
信仰
习作《水粉画静物》
漫画
美术篇
作品赏析(3)
李瑞龙、李少军、何欣、梁赵飞作品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