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护生评判性思维的培养方式探寻

2019-02-03 09:34于淑婷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12期
关键词:评判思维能力临床

于淑婷

[摘           要]  阐述了护理专业护生评判性思维培养面临的困境,提出要从科学制定护理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置课程体系、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入手,完善护生评判性思维的培养方式,期望对提高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有所帮助。

[关    键   词]  护理专业;护生;评判性思维;培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268-02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互联网+医疗健康”时代的到来,护理工作更深入地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大护理”时代已然到来,新时代对护理事业的发展提出新要求,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护理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评判性思维,以妥善处理人们复杂的健康问题。然而从当前护理专业教育教学现状来看,很多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能适应新时代需求,护理教学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为主,缺乏对护生整合归纳能力、质疑能力、评判性思维的培养锻炼,导致护生的临床护理实践能力较弱。为此,护理专业教学必须改进人才培养模式,重视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一、护理专业护生评判性思维培养面临的困境

护生评判性思维是指护生在复杂的临床护理情境中,靈活运用所学护理知识分析问题、推理反思、选择方法,最后作出合理判断和正确取舍的一种思维能力[1]。在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护生的评判性思维培养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利于提升护生的护理专业水平。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传统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能适应新的需求

目前,很多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落后于现实需求,存在概念不够清晰、脱离临床实际、对护理专业相关岗位所需的评判性思维等核心能力的培养目标及实施过程不够明确的诸多

问题。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

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学校课程设置却存在重视完成课本教学内容、忽略联系临床实践的情况,使护生没有建立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不利于护生评判性思维的培养。护理专业护生的实习期一般都安排在理论课程之后,护生离校并脱离了课堂学习,多数护生主体意识不强,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对带教老师的依赖过大,机械性完成操作的情况多,针对临床护理问题独立做出决策的机会少,不利于培养护生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单一

在护理专业教学中,教师习惯于采用讲授法向护生传授理论知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将所需学习的知识灌输到护生的大脑,让护生死记硬背知识,使专业课程学习停留在机械化记忆阶段。同时,在教学的知识结构上,教师以结论性知识讲解为主,很少对基本原理等规律性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使护生很难将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此外,教师将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上,并且围绕考试要点讲解知识,使教学内容远远滞后于临床的发展,不利于活跃护生的思维,限制了护生评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评价不合理

在护理专业教学中,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是在课程教学结束后以闭卷考试的方式对护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方式属于终结性考核,难以通过考核结果反映出护生的能力水平[2]。在考核试卷中,大部分考题都是根据书本知识编写的客观题,而考核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主观题少之又少,使教师很难通过考试了解护生在专业水平上的不足,不利于培养护生判断推理、概括总结、实践应用等综合性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忽视了护生实习过程的非正式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不利于引导护生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

(五)教师的评判性思维不足

护理专业长期采用灌输式的应试教育方式,未能为护生的评判性思维培养创建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导致护生的思维较为禁锢,削弱了护生寻求真理的主观能动性。大部分护理专业教师来源于护理专业毕业生、医疗专业毕业生和临床护理转岗,其中部分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缺乏评判性思维能力,没有灵活掌握更多的教学方法,所以很难将知识有效传授给护生。

二、护理专业护生评判性思维的培养方式

(一)重视护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实施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要求,是实施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因此,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实施应明确护生评判性思维培养的具体目标及实施过程。

(二)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合理的课程体系既要关注护生护理专业能力的培养,又要注重因材施教。因此在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上,要精简内科、外科护理教学上的重复部分,合理调整公共基础课程、医学基础课程的比重,科学设置护理专业核心课、方向课程作为必修课的同时,设立人文素质教育、学科基础、网络通识等选修课程,加强护生人文精神、人际沟通、逻辑思维的培养,促进护生评判性思维的形成及提升。

(三)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1.PBL教学法。在护理专业教学中,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以护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问题牵引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能够充分发挥护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护生的自学能力。在PBL教学中,教师应广泛收集、筛选临床病例,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提出针对性的问题,让护生自主评估服务对象,制定解决方案,活跃护生的独立思维。在解决问题时,护生会提出不同的看法,教师应引导护生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博采众长,运用评判性思维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进而拓展护生的思维空间[3]。同时,在PBL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将自身定位于教学活动设计者、课堂实施引导者和课后反馈反思者,将课堂主体还给护生,带领护生分析解决问题,激发护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为护生创建有利于培养评判思维的教学环境。戚雯雯等通过调查研究82名护生发现,运用PBL教学提升了护生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以及归纳总结能力、独立思维能力、临床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胡滨等通过研究护理带教中的PBL教学法应用效果发现,该教学方法显著提升了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猜你喜欢
评判思维能力临床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眸慢性溃疡59例临床观察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星与花
评判陌生人的两条黄金法则
临床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