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学校的德育与心理健康引导浅探

2019-02-04 01:09杨丽娟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40期
关键词:聋哑学校德育教育

杨丽娟

摘 要:韩愈说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教做人的道理,通过教育引导使其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授业,就是传播知识,讲授学业,教会技能;解惑,就是解除学生成长过程中在认知上、心理上、生理上的各种困惑,使其身心健康。特殊教育中聋哑学校的学生是特殊教育的主要对象,在他们的成长教育过程中更加需要“传道、授业、解惑”。我就自己从事聋哑教学多年的感悟,结合在聋哑学校开展德育和心理健康引导的实践,就聋哑学校开展德育与心理健康引导的必要性、原则以及方法措施做浅显探讨。

关键词:聋哑学校 传道 德育教育 解惑 心理引导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以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战略中,党和国家为了全面提升国民素质,高度重视民生工程,更加注重教育扶贫。要求所有适龄儿童全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享受相应的“两免一补”惠农政策,绝不能有一名儿童辍学。特殊教育学校作为义务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机构之一,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教育聋哑学生和智障学生的教师,工作任务就更加艰巨,“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显得更为重要。更加要注重学生德育以及心理健康引导的开展,进而实现对于学生的心理疏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二、 在聋哑学校开展德育和心理健康引导的必要性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在贫困的陇南山区,聋哑学校的学生大都来自边远农村,那里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信息闭塞,聋哑学生有的是先天失聪,有的是后天因病、因伤造成。学生自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大都比较自卑甚至悲观,且心灵也比较脆弱,有的性格怪异,他们通常与社会没有太多的接触,大都在思想和行为上只重视自己生理、心理的需求和感受,不顾及家庭和社会公德的要求,容易形成自私、任性、冷漠、偏激的道德行为。因此,良好的德育教育和健康心理引导可以帮助学生纠正思想偏差,形成正常的社会行为习惯,进而树立正确的三观。

2.进行释疑解惑,心理疏导,促进身心健康。

聋哑学生在家里受亲人溺爱有余而教育引导不足,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以及周围人异样的眼光,有的性格怪异孤僻,有的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甚至患有自闭症。有的家长碍于情面,怕伤自尊,把孩子关在家里或留在院子,自己教育。这样往往容易出现心理偏差或精神障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给家庭社会造成危害。近年来,国家对贫困地区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所有适龄聋哑儿童全部送到特殊学校,接受系统正规的特殊教育。通过接受有效的德育和心理引导,让他们接触新的人和事,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解除自卑感,进而让他们感受到亲戚、同学、教师的关心关爱,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厚爱,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从而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最大限度地把他們培养成有用人才。

三、开展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引导的原则

1.坚持教师主导性原则。就是在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以及心理健康引导时,一定要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聋哑学校教师就更应该像严父慈母一样,主动作为,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主导作用,耐心认真地示范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帮助同学、热爱劳动、真诚友善。教育引导他们明辨是非,崇尚真善美,贬斥假丑恶,努力做一名对家庭、社会、国家有用的人才。

2.坚持公平普遍性原则。就是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及心理健康引导时,一定要保证面对全体的学生。教育的内容要考虑到学生共同拥有的特征以及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对班上的学生要一视同仁,要有包容心和公平心,要有“一个都不能少”的态度,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把每位学生都要教育成身心健康的有用人才的理念。

3.突出学生个体差异性原则。就是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引导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性格内向的、多动好动的、喜欢跳舞的、喜欢手工的、喜欢绘画的、爱好游戏的学生,并根据这些差异性开展不同形式、不同种类的教育引导办法,进而实现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全面引导。

4.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就是在对聋哑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引导的过程中,一定要时刻注意以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每一项工作在开展之前都要先考虑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是否是具有一定的好处,进而有针对性的采用不同教育方法,开展教育引导,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开展德育与心理健康引导的方法以及措施

1.发挥教师的职能作用。就是要发挥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作用。聋哑学校教师更应当加强专业技能和文化知识的学习,积极提高自己整体素质,提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树立“成才必先成德,成才必先成人”的思想。从平常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做起,遵循良好的传统教育,从《弟子规》《三字经》等传统教育做起,遵循“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个性,个性成就人生”的规律,让聋哑教师充分职能作用,把良好的道德修养及健康心理引导放在重要位置,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让聋哑学生健康成长。

2.采用多样化的道德教育措施。一是观看电视专题节目:通过给聋生们播放“感动中国”“最美孝心少年”等电视专题节目,让学生去观看那些感恩励志的感人事迹,进而让他们感受到敬业、奉献、孝心、善良、博爱的高尚伟大,感受“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幸福美好。二是组织实践活动:组织聋生们参加募捐活动或学雷锋做好事献爱心活动,或者集体组织到敬老院去看望孤寡老人,进而提升大家的道德意识。三是身体力行,示范讲解:通过老师的现场示范,集体宣讲演示等方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进行引导,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四是利用媒体咨询引导:将生理卫生和健康生活习惯制成幻灯投影,让学生利用手机、电脑等工具随时随地进行咨询,既可以保证大家的隐私,又能实现心理健康引导。五是师生互动和心灵沟通: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给予自己的爱与温暖,提升学生的归属感,促进学生身健康的发展。

结语

总之,聋哑学校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引导,是一项长远而富有深远意义的工作,更是特殊教育学校的重点教学内容,也是摆正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举措。在德育教育的路途上,聋哑教师要把教育引导聋哑学生,成长为正常健康的有用人才作为最基本任务,不断探索新方法、新途径,用慈母的爱心和满腔热情为特殊学生的德育和心理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聋哑学校德育教育
浅谈在特殊学校中如何将生活应用数学教学
以德立身 以德施教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翻转课堂在聋哑类特殊教育学校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析聋哑学校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聋哑学校班主任工作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