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工作≠“落实办公室”

2019-02-11 10:36曹仙源
杂文月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形式主义办事办公室

曹仙源

人就这么一辈子,只要是真心实意求进步、图发展,为人民尽职责、谋福祉,则1年365天、1天24小时,都会有议不完的话题、办不完的实事、创不完的基业。由是而“吾日三省吾身”,巴不得“向天再借五百年”。

事在人為,人为事主。没有能办事、敢办事、会办事、肯办事的人,一切都是“晴天打雷———空喊”,就会小事拖大、拖了,大事拖糟、拖坏。既要议题、办事、创业,就务得有人。有了人,给个相关办公室以为“共商大计”,似也无可厚非。问题实质不在于要不要办公室,而在于动机安在、行动如何、效果怎样,唯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早年,风传某地头头脑脑十分看重“办公室建设”,苛求每项工作都要有一个相应的,而且必须是十分起眼、特别中看的办公室。检查工作时,首先就看这个意念中的办公室,只要给予的第一印象“正合吾意”,博得一粲,就会一“室”遮百丑,万事OK,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可上头千根线,下头仅一根针,上头这也要办公室那也要办公室,下头委实难以应对。亏得下头有的头头脑脑“识途”“有才”,就“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对应各项检查做了若干块办公室牌子,花小钱,办大事,即变“办公室”为“办公牌”。等闻讯哪里要来检查,得知检查什么内容,便立即安排挂什么牌子。好在保管室里多的是,一应俱全,顺手拿来,轻松一“挂”,便收“多快好省”之效。一“办”万能,凭“牌”定夺,稳操胜券,乖乖!

上述忽悠、糊弄,事出有因,乃被逼无奈,似可另当别论。是为你“官僚主义”来,我就“形式主义”往,或可算作另类“以毒攻毒”,最多各打五十大板,扯个平手。然下面一例,则是货真价实的图名图利,恐怕再也不能“顾左右而言他”,以任其渐行渐远,越行越远了。

近闻西部某市主城区内,专门开辟了一个“迎检社区”。社区内特意建有一栋面积达1600平方米,拥有20多个漂亮房间和华丽综合办事大厅的办公大楼,配置了现代化办公设备,安排了7名手捧铁饭碗的专职工作人员。如此社区似可算作另类“特区”,其专项职责就是小心伺候各级前来考察的领导,热情接待上头各项检查队伍,保证给各方以念念不忘的“第一印象”,带来皆大欢喜的“首因效应”。亏得其不负“重托”,收获了一顶亦庄亦谐的桂冠———明星社区。

由于这里热乎、显眼、上镜,立竿见影,故而各部门的重点工作、创新项目都拿到这里来“落实”,以为展示、张扬、出彩。短短近4年,这栋办公楼曾被3个不同的部门租用,分别按各自不同的受检要求,先后对应装修了3次:

———4年前,区民政局为落实进一步做好慈善事业的要求,提出每个社区都要建设一个慈善超市。于是,火急火燎,花费10多万元将相关办公室装修一新,安装了LED显示屏,配置了名牌空调,抢在验收检查前夕临时摆上些米、面、油什么的,煞有介事。其实,该社区根本就没有特别困难的对象。

———仅仅一年后,区人社局为打造支持家庭服务业发展的工作亮点,要在基层社区建“家庭服务业超市”,又花了10余万元大力装修,把上述办公室改造成了家政超市,让辖内所有家政公司轮流集中到这里“开业”。这个超市持续2年有余,为应付上头检查,真正“开业”的时间总共只有10个半天。

———2017年底,区司法局为落实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便发话将上述家政超市装修成法律超市。为打造一个上得了台盘的“品牌”,又花掉近20万元。

以上三次装修,都不过是对付上头检查的三次“变脸”而已,共花费纳税人近60万元。检查一过,参观一停,便空置起来“待业”,其间不是什么“门前冷落车马稀”,而是地道的“静巷无来客”“岁物徒芬荣”。

像这类闲置、空置的“办公室”,都是在扭曲政绩观下无视党中央聚焦作风建设、集中解决“四风”问题指示的怪胎、恶果,绝非稀有特例、个案。类此把落实工作异化成落实办公室之事之风,群众称之为精致的形式主义,显露一些地方的某些官员从来都不缺乏这形式主义的“基因”“智慧”,因是故伎屡演,驾轻就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似此精致的形式主义,造成的后果只能是:一则该解决的问题不仅未能解决,而且还有被假象掩盖之虞;二则瞒上瞒不了下,群众啧有烦言,严重影响了政府公信力;三则造成资源、资金的严重浪费与低效使用。别忘了,浪费与贪污同样是极大的犯罪,岂可任其生生不息?!

猜你喜欢
形式主义办事办公室
细节指引 办事不抓瞎
“表演完美”也是形式主义——为政不能耍把戏
形式主义“闻着臭,吃着香”
“开会”不是形式主义,“会海”才是
挂在“墙上”的形式主义
履职尽责谋发展 为民办事解忧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