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的层次

2019-02-11 10:36陈鲁民
杂文月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主子科举考试俘虏

陈鲁民

两军对垒,你死我活,打到最后总有胜败之分,总有人要当俘虏。胜者自然是趾高气扬,忙着收拾战利品,打扫战场;败者则只好举起白旗,垂头丧气,俯首称臣。只要有战争,有敌我,投降这事就免不了,俘虏就少不了。不过,虽都是投降,都不是啥光彩的事,却原因各异,后果不同,历史的评价也差之甚多。

同是投降,关羽土山之降时,首先声言自己不是“无条件投降”,讲了三个条件:第一是“降汉不降曹”;第二是要保全两位嫂嫂的性命,厚待两位夫人;第三是“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这就是著名的身在曹营心在汉,关羽的投降有底线,有前提,有伏笔,不仅没为他减辉添污,反而让他更加出彩,丝毫不影响其名节。

关羽能有这个结果,是利用了曹操的爱才之心,并不是哪个降将都会有这么好的待遇的。相反,当俘虏,做降将,历朝历代有好结果的不多。所以,不能轻易就放下武器,不到弹尽粮绝、山穷水尽,不能轻言投降。而且,随随便便就投降了,不仅大节有虧受自己人鄙视,敌人也瞧不起。

南宋大将吕文焕困守孤城,与外界断绝了一切联系。元军大军压境,团团围住襄阳,不停攻城,被一次次击退。吕文焕内外交困,弹尽粮绝,仍苦苦坚守了5年,创造了当时守城的奇迹,最后实在无法支撑了,才出城投降。其行虽也为人所指责,但毕竟他拼死拼活守了5年,也算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投降总是遭人唾弃。退一万步说,即使万不得已投降后,其实还有很多选择。可以像关羽那样,身在曹营心在汉,伺机而逃;可以像徐庶那样一言不发,终生不设一计;可以像李密那样,消极怠工,应付敷衍。无论如何不能投降后就死心塌地,认贼作父,为虎作伥,从身体到心理都成了彻头彻尾的俘虏,那才是最可悲可恶可恨的。

南宋宰相留梦炎降元后,表现超积极,不遗余力地为新主子招降纳叛,网罗了一批南宋臣子降元,并且撺掇元帝杀了文天祥。就为这个,为时人和后世所不齿,他的儿女亲家耻于与他结亲而毅然退亲,他的宗亲家谱不记其名,他的朋友纷纷与他绝交,门生不认他这个老师。就连他为之立下大功的元朝,也视他为无物,官修的《宋史》和《元史》都没有留梦炎传记,相反,却给文天祥立了传,赞扬他是宋进士中的“伟人”。民间则流传一句话:“两浙有留梦炎,两浙之羞也。”留梦炎的后世子孙,曾被明清两个朝代明令禁止参加科举考试。据《樵书》记载,到了明代,凡是浙江留姓人家参加科考,都要写下保证书,内容就是自己“非留梦炎子孙”,方允许进入考场。终明一朝,留梦炎的直系后裔,全部被贬为贱民,从事贱职。直至清代,凡留姓子孙参加科举考试,仍均需先声明非留梦炎后代,才有考试资格。因此,他的后世子孙纷纷隐姓埋名,背井离乡,或改从他姓,耻为留梦炎后代。

还有惨绝人寰的扬州十日,嘉兴三屠,就是明朝降将李成栋干的,比他的清朝主子还狠。他就是想借大量屠杀汉人竭力漂白身份,向新主子表明心迹,表明自己已和旧主一刀两断,并且邀功请赏,想在新主子这里多得点好处。不过,主子并不领情,仅授以提督一职,他大为失望,又叛清降明,最后战败溺死。李成栋一生反复无常,比吴三桂有过之而无不及,当其时,既被汉人视为穷凶极恶,又被清朝主子看成无耻之辈。

投降总为人不耻。如果让我给投降分个层次,排个座序,关羽投降为上选,吕文焕投降为次之,留梦炎、李成栋之流的投降则等而下之,最无耻、最卑鄙、也最可恨!

猜你喜欢
主子科举考试俘虏
“猫主子”的日常
科举考试答案解析
冠图PnoCm的两种度结合重构数
“科举考试”
俘虏了一“位”自行车
献给猫主子的秋の珍味
类星图的2种度结合重构数*1
狄斯雷利“俘虏”将军
中国科举考试“末班车”——光绪三十年甲辰恩科殿试二甲第二名林世焘之子林松年谈科举
一句话俘虏一位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