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分粥的故事”说开去

2019-02-11 07:44乔国政
杂文月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轮值高尚制约

乔国政

分粥的故事讲,有七人住在一起,每天共吃一桶粥,总是不够吃,于是他们决定选一位道德高尚者分粥,几天后发现还是分粥者有余,别人不足。“改选”“抓阄”“轮流”,增设“监督”等方式来决定分粥人,都不能解决问题。最后决定“每人一天轮值分粥,但分粥者要最后拿粥”。奇迹出现了,每人的粥几乎同样多,谁也没有意见。这个小故事的实质是人类社会的缩影,可以折射出人性的复杂、人类社会诸多矛盾,令人深思。

从政治学的角度讲,就是权力有滋生腐败的可能,哪怕是最小的权力(如分粥),都有可能用来为己谋私。因此,权力更需制衡,即决策权与执行权必须分离。只有“把权力关在笼子里”增设必要的限制,才能避免“有权就任性”。譬如分粥,只有分粥者最后拿粥,才能有效地制约他把粥分匀,否则吃亏的是他自己。加之“每人一天轮值分粥”又避免了最少、最凉的粥只“光顾”一人的不公现象,因而被认为是最好的分粥方法。

从哲学的角度讲,就是正确处理道德和规则的辩证关系。讲道德就是要求人们遵守规则,没有规则的制约,即使有德之人,一旦权力在手,若缺少足够的定力,在私利或诱惑面前也有可能嬗变成缺德之人。而守规则的本身就是在弘扬道德,在强有力的规则制约下,不道德的人想多吃多占,也多占不了。故孟子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胡适先生说得更形象:“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的国家,道德也会自然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那么这个国家最终会坠落成一个伪君子遍地的肮脏国家。”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在“吃粥”和“分粥”的背后还隐藏着“做粥”的环节。即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四个环节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故事虽没讲“做粥”,但提到“粥总是不够吃”,表明做粥的米不太丰富。如果只想着今天如何“分粥”,不考虑明天是否还有米来做粥,坐吃山空,必有“斷炊”的那一天。倘若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有米之日不思无米之时,不去生产或筹措“米”,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必然走向衰亡。

从苏联解体的教训,再看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辉煌成就,雄辩地证明了一个道理,就是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努力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是一个国家政权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猜你喜欢
轮值高尚制约
合格董事会的存在至关重要
与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Happiness through honorable actions
临安市五措并举破解土地要素制约
我国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制约因素分析
诚实也是一种高尚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期待中国成为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国
健康卡推进受多方制约
一组神秘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