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客留言

2019-02-11 10:36
杂文月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保护伞月刊杂文

我与《杂文月刊》的初相遇

●郑开想(广东阳江)

从小,我就喜欢写文章,特别是杂文。那时候,我常常泡在图书馆里,看鲁迅、李敖、龙应台、韩寒的文章。我常常被他们犀利的语言以及睿智的思想所折服,可惜的是一直以来都没有看到相关的杂文报刊,这不得不让我感到遗憾。今天,我在市区一间报刊亭里看到《杂文月刊》,心中十分震撼,在无数次寻寻觅觅当中,终于看到自己心仪已久的杂志了。那一刻,我竟然喜极而泣,就好像在茫茫人海之中,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另一半一样。

翻看《杂文月刊》的文章,这些文章极其辛辣,味道十足。《咸言辣语》《激浊扬清》《画里有话》《负暄琐话》

《飞镝鸣处》等栏目让我爱不释手,一看果然就是我十分喜爱的杂文,这些杂文观点新颖、奇特,洞穿人性的弱点,幽默地讽刺着世间可笑之事,向我们娓娓道来人生道理。以《了不起的渺小感》為例,渺小感并非是妄自菲薄,而是历经世间磨难后的大智慧,它能够让我们对世间万物保持着谦卑与敬畏。这篇睿智的文章不管是对于我们认识世界,还是理性地认清自己,都颇有助益。

因此,我决定每期都到报刊亭里去购买,更好地修己身、养正气,还准备去邮局订阅明年一整年的《杂文月刊》。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有一天在《杂文月刊》上发表文章,圆我曾经念念不忘的文学梦想。愿在人生路上,我与《杂文月刊》携手同行,共创辉煌。

说说“保健品”那些事儿

●张铁刚(四川宜宾)

读了《让老妈“撞了次南墙”》(《杂文月刊》原创版2018年10月上),有话想说。

关于保健品,有张漫画讽刺得好:一个打扮时尚的女子看见自己老奶奶买了几大包东西回来,就去迎接。发现是几大口袋保健药品。奶奶说,平时听你说这个保健品好,今天搞活动就买了。女子一看正是自己在做营销的牌子,她给奶奶说:“奶奶,这都是给有钱人吃的,反正您不能吃!”一语道破天机。

保健品市场,良莠不齐,甚至鱼目混珠。一句“有病治病,无病预防”就让所有人都中招走进了埋伏圈,挨了枪子被打倒了一大片。“有病治病,无病预防”,是一个二难推理。吃了保健品没病,好!就是药品的功劳!吃了该保健品也生病,那是你没坚持吃,没有吃够量......反正都是你的错。为了你的健康,请乖乖地继续服用吧!大把大把地吞咽,像米饭一样一碗一碗地吃......

如果你觉得保健品没效果,她就给你推荐第二套方案,“吃”加上“住”。于是衣食住行都给你配制了全套保健品,包括床铺、鞋子、手杖,一应俱全!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有常识的人是不会相信有包治百病的药物的。是药三分毒,倒是真的!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就是医生也只能医病不能医命(尽管今天医学已经发展到可以移植脑袋,只要你愿意换脑袋,只要有人乐意换给你)。要不然,古代的皇帝就会服用保健的仙丹长生不老、万寿无疆了。事实上,他们吃的保健品仙丹含有毒素,死得更早更快!要是真的有“有病治病,无病预防”的保健品,就不会有乔布斯、王均瑶等那些不差钱而英年早逝的名人们了。

我这个教书匠不知道怎样才能点醒那些执迷不悟的吃保健品的人们!但教书匠想告诉大家:要健康,一要管住自己的嘴,吃七八分饱;二要有良好的作息规律,早睡早起,适当运动;三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得失荣辱、钱财名利都看淡些想得开些,多几分豁达、乐观、潇洒,明白“是非成败转头空”的道理,把“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四是要认识到老病是自然规律使然,科学理智坦然面对。舍此,没有其它更好的办法。

读“科普”不能“离谱儿”

●刘曰建(北京)

《专家的意见也不可全信》(《杂文月刊》原创版2018年11月上),击中一种社会病。专家的意见要信,但不能“全信”。文章列举的养生“专家”,现在报刊、电视都不罕见。生活好了,都想长寿,专家指点迷津,对打造健康中国大有益处,但鱼龙混杂不可不察。笔者年届八旬,关注养生科普,关注中见到诸多不靠谱儿。症结是讲质不讲量,如说虾皮补钙,可于康教授说:虾皮含钙不假,单靠虾皮补足一天的钙,得吃一脸盆!营养“专家”把食物分为治癌、致癌两类,又不说量的界限,某医院营养科主任刚说完炒菜时把蒜煸炒会产生致癌毒素,报纸立马辟谣:那种毒素炸薯片更多,对人的危害量要一天吃二十几斤!真相是食物中治癌、致癌的物质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不会致癌也不能治癌。全信“专家”的话饭都没法吃,甲说饭前喝汤有益健康,乙说饭前喝汤冲淡胃液不利健康,听谁的?“专家”的一个杀手锏是以甲之长比乙之短,说燕窝、海参蛋白质不如鸡蛋、黄豆多,这不错。但人们吃燕窝、海参仅仅为补充蛋白吗?最离谱的当属《1斤红薯叶顶10斤人参,可惜知道的人太少!》的文章,不能说他胡诌,很可能红薯叶含有某种成分,恰恰人参含量极少,可红薯叶含人参皂甙吗?几百年前,病毒学之父瑞士医生帕拉塞尔斯说得好:“万物皆有毒,关键在剂量。”“离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现在“大师”“专家”辈出,还是批量生产,不仅涉及养生,前两年有的历史“教授”拿着放大镜、显微镜对历史上的名人、伟人,专找负面奇闻,找到一点就比打鸡血还兴奋,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大泼污水,什么诸葛亮最虚伪、李白是古惑仔,黄继光挡不住抢眼、邱少云不可能不动,就连传说中的大禹也不放过,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外面有情人,他们散布历史虚无主义,背离文化自信。专家科普不能离谱儿,读者应冷眼细察,不可迷信。

反腐永远在路上

●苗志学(陕西佳县)

《杂文月刊》每期都有数量不等的反腐文章。姜胜群先生说过:“杂文的本质是批评。”针砭时弊是杂文的职责。好的杂文如投枪、如匕首,篇篇刺向腐败的命门。《杂文月刊》原创版2018年11月上,就有数篇这样的好文章。

秦泽忠的“咸言辣语”,道出了“老上访”的根本原因:多次向当地政府反映,始终没有回音。区区一个村霸,竟至惊动中央,由全国打黑办挂牌督办,才被惩办!其实,该解决的问题不解决,是腐败官员不作为,甚至充当保护伞在作怪。因此,要解决“老上访”的问题,必须追究保护伞的责任。

张桂辉的文章《“能量”一旦用错了地方》,再次提到保护伞。一个56人的黑社会组织疯狂作案近20年,全靠背后的保护伞。保护伞可以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实刑化成缓刑。没有保护伞,黑社会组织绝对生存不下去。看来保护伞是一把坏伞,必须除掉。

反腐永远在路上。党纪国法一再警示官员,权力再大,能量再大,也不能无法无天,为所欲为。只有遵纪守法、执政为民,才是正道,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

猜你喜欢
保护伞月刊杂文
被铲除的“保护伞”
画与理
画与理
画与理
冯成康:一心为华人华侨撑起保护伞
为小朋友们撑起“保护伞”
《杂文选刊》邀您读杂文佳作
欢迎订阅2015年《同舟共进》月刊
《杂文选刊》2013年1月下半月版精彩推荐
《杂文选刊》2012年12月中、下旬版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