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东黑山羊羊痘病的主要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2019-02-12 22:29
兽医导刊 2019年14期
关键词:痘疹痘病毒羊痘

何 勇

(重庆市涪陵区珍溪镇农业服务中心,重庆 408000)

羊痘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可通过呼吸道、接触皮肤及黏膜传染,尤其是损伤后的皮肤传染较快。患病后山羊皮肤以及部分黏膜会出现典型痘疹,特别是无毛部位的皮肤较为严重[1]。渝东黑山羊作为放牧型的地方山羊品种,接触外界环境多[2],感染羊痘几率大,严重影响了渝东黑山羊养殖的生产发展。

1 发病原因

羊痘病主要发于绵羊与山羊,但相互之间不会发生交叉感染,且自然痊愈的羊会产生抗体,获得终身免疫,同时幼崽也可以从母体获得抗体。羊痘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就是工作人员、垫草、蚊虫、皮毛产品以及饲料等[3];同时病羊污染的水、饲料、分泌物以及排泄物等也是很重要的传染源。羊痘病毒通常存在于痘疹中,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以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感染山羊,山羊痘病的感染潜伏期为5~14d[4]。冬初季为羊痘病的高发期,在渝东南地区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一旦单个羊只开始发病,随后会迅速蔓延到整个羊群。

2 临床症状

患羊痘的山羊在发病之前体温就会高达41~42℃,病羊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呼吸加快,脉搏加速,眼鼻有脓性黏液流出,口唇、鼻、乳房、腿内侧、会阴部、腋下、无毛等部位可见大小不等的圆形红色斑点和丘疹,2~4d 后丘疹变成大水泡,最后变成脓疱状,然后慢慢结痂,5d 左右脱落,体温恢复正常;部分病羊的口中、舌头等部位也会出现痘疹,并逐渐溃疡,影响病羊的正常采食。整个病程可持续2~3周,死亡率可达50%。

3 防治措施

3.1 加强饲养管理

发生羊痘疫情,与山羊的体质,羊场管理水平及环境条件等都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降低羊痘感染几率,务必要做好山羊的饲喂管理工作。首先严格控制饲喂密度,确保羊群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其次要保障羊舍的环境卫生状况良好,严格定期消毒,保持通风干燥,冬季应加强防寒措施,夏季做好降暑措施,避免蚊虫叮咬;最后要随时留意羊群变化,如发现有疑似病例,务必第一时间隔离诊治,同时做好消毒管理工作。

3.2 切断外来传染源

原则上,山羊养殖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但在特殊情况下,确需引入种源,务必要做好防疫工作。首先对新引进的山羊必须进行隔离观察隔离2周以上,确认羊只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其次,在引种前,要调查引进羊只是否发生过羊痘,是否接种过羊痘疫苗;最后,对其他外来人员进入养殖场内,要严格消毒,以防人为因素偶然带入病原。

3.3 严格定期免疫接种

渝东南地区属于高温高湿气候,是羊痘高发地区,所有羊场应定期接种疫苗,采取尾部、股内侧或皮下注射羊痘弱毒冻干苗,每次用0.5~1ml,3月龄内的羔羊,在断奶后应加强一次免疫。每次免疫一周左右即可产生抗体,免疫期可达一年。

3.4 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羊痘若发现及时,马上隔离,同时进行治疗,治愈率较高。通常情况,对于患病山羊可按照0.1~0.2ml/kg 的剂量注射板蓝根注射液或黄芪多糖,也可使用可注射盐酸洛美沙星,同时辅以适量的头孢或青霉素加强疗效,每日注射1次,连续使用3d;也可用青霉素,每次80~16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天1~2次,或用10%磺胺嘧啶,每次10~20ml,肌肉注射,每天1~2次[5]。同时对破裂痘疹部,用1%高锰酸钾冲洗后,用甘油、紫药水涂抹患部。预后良好。

4 小结

羊痘作为影响养猪户经济效益的常见病之一,其危害非常大。渝东南地区作为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高温高湿,适合羊痘病毒传播,作为放牧型品种的渝东黑山羊,在渝东黑山羊羊群中羊痘疫情时有发生。因此,最大限度降低渝东黑山羊感染羊痘的几率,务必要做好羊群的饲喂管理工作,尽可能切断传染源,同时进行综合防控,降低因羊痘给养羊业带来的影响,才能保障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促进渝东黑山羊产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痘疹痘病毒羊痘
叶天士治疗小儿痘疹经验探析❋
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成功分离猴痘病毒
山羊痘的预防及治疗
鼠痘
皮肤型鸡痘诊断与治疗
用水痘病毒开发新型HIV疫苗
清丰县羊痘流行情况调查与防控建议
羊痘病毒分子特征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关于羊痘防控难点及对策分析
羊群防治羊痘早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