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爱国主义思想探析

2019-02-14 05:55林琛
青年时代 2019年35期
关键词:龚自珍爱国主义人才

林琛

摘 要:龚自珍作为清中后期封建社会的有志之士,心系社会,对社会忧虑,并深刻总结社会的优点,同时将自身的目光不断投射至社会的各个角落,具备着强烈的爱国情怀。从天下苍生“万千哀乐”与国家兴衰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心史纵横自一家”角度,龚自珍的思想具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能够为新时期发展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深刻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爱国主义;人才

龚自珍作为清中后期深刻的思想家,时时刻刻心系国家,具备强烈的爱国意识。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随着龚自珍自身阅历的不断增加,龚自珍不断加深着对于时局的判断,并对清朝的未来担忧。而他对于清王朝的判断中,不仅有犀利的深刻剖析,而且不失文学色彩,他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反对殖民主义侵略。时代的潮流、民族的正气,孕育了龚自珍这样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当整个官场腐败成风,龚自珍出淤泥而不染,直面社會的腐朽与凋敝,奔走疾呼,发出了当时社会的最强音。

一、龚自珍爱国主义思想在社会关切上的表现

龚自珍的爱国主义思想,一方面是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刻的担忧,龚自珍在青年时期曾作《明良四论》。在这四篇文章中,从浅层次看,他是在探讨封建时期“明君良臣”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这一关系,从深层次的意义上来说,他希望通过这篇文章来批判封建社会,从文章里可以看出他对当时的社会充满失望。同时在文章中,他还不断借用古代来反讽他所在时代的没落。总之,文章站在了“探世变”这个角度,揭示了社会的本质的危机,并陷入了深深的忧思,这表现了年轻时期的龚自珍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由于年纪的不断增长和社会阅历的丰富,龚自珍对于社会的认知也在不断增加。《行路易》的完成,体现除了龚自珍开始借用“衰世”这个词语来描绘当时的社会。龚自珍根据当时社会的现象和特点,提出了“衰世”的社会状态。“衰世”的提法,不仅是对社会形态的总结,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特点。而对于“衰世”的定义,龚自珍是这样呈现的:“衰世者,文类治世,名类治世,声音笑貌类治世,黑白杂而五色可废也,似治世之太素;宫羽淆而五声可铄也,似治世之希声;道路荒而畔岸堕也,似治世之荡荡便便;人心混混而无口过也,似治世之不议。”“衰世”在实质上与其他的社会状态有着本质的区别。龚自珍生活的时期即为衰世。而在嘉庆、道光之前是其父龚丽正、其外祖父段玉裁生活的时期,那段时期也是所谓后人称之为“盛世”的时期,也被称之为“乾嘉盛世”。龚自珍有论述衰世“国家治定功成日,文士关门养气时”“家家饭熟书还熟,羡杀承平好秀才”。对当时的社会状况而言,社会在逐渐走向下坡路。而即将变化的社会,表面上看起来波澜不惊平淡无奇,实则在进行着深层次的改变。

与常人不同,龚自珍总会以一个特别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不论是统治阶级还是非统治阶级,处于不断被麻痹的“盛世”表象之中,而龚自珍却曰:“名场阅历莽无涯,心史纵横自一家。秋气不惊堂内燕,夕阳还恋路旁鸦。东邻嫠老难为妾,古木根深不似花。何日冥鸿踪迹遂,美人经卷葬年华。”显示出了龚自珍深刻的感受到社会崩溃的前奏与喻示。

进一步来说,“衰世”的本质就是虚伪的一切,“言伪忠,禁伪教,德伪情,道伪圣,礼伪自然”。因此龚自珍对于社会的基本判断和针砭时弊的总结,像是清朝当代的一股清流。一个较为独特的视角,就是对于“衰世”的暗喻,龚自珍常会借用“夕阳、黄昏、日暮”等词汇,不仅会有对于社会与兴替的感慨,“不是斯文掷笔骄,牵连姓氏本寥寥。夕阳忽下中原去,笑咏风花殿六朝”;而且借用的对象还有“昏时”等来反讽“衰世”的状态和氛围,“日之将夕,悲风骤至,人思灯烛,惨惨目光,吸饮暮气,与梦为邻”。

龚自珍记载了在衰世中经典的传统文化和文集被弃置一旁,国之大任被小人把权,人才不断被埋没。因此,“衰世”的表现,从社会的氛围到整个国家机器上,都陷入了黑暗腐朽的状态,这就是“衰世”没有前途和目标的解释。龚自珍也曾言“故物人寰少,犹蒙忧患俱。春深恒作伴,宵梦亦先驱。不逐年华改,难同逝水徂。多情谁似汝?未忍托禳巫”。龚自珍把时代深层次的剖析挖出来放到了时代的脚下,他望之王朝落入沉沦,挣扎之中却无回天之力,这首诗里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龚自珍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总之,“衰世”的不可逆转与没有前途,以及黑暗的社会现实与龚自珍内心的痛苦,构成了不断忧患的循环。

在时代的人才造就方面,龚自珍将这种现象描述的非常明显与细致:“左无才相,右无才史,阃无才将,庠序无才士,陇无才民,廛无才工,衢无才商,巷无才偷,市无才驵,薮泽无才盗,则非但鲜君子也,抑小人甚鲜。”从上到官员和将相,从下到普通的老百姓,要想找到一个有才的人是很困难的。整个社会平庸至极,上下左右极度黑暗。人才是整个社会发展的桥梁,龚自珍在刻画“衰世”不能化育杰出人才之后,还强调一旦社会进入“衰世”,就会对已经出现的杰出人才进行残害和扼杀:“当彼其世也,而才士才民出,则百不才督之缚之,以至于戮之。才者自度将见戮,则蚤夜号以求治;求治而不得,悖悍者则蚤夜号以求乱。夫悖且悍,且睊然眮然以思世之一便己,才不可问矣。曏之人,聒有辞矣。然而起视其世,乱亦竟不远矣。”在人才的问题上,有才之士在本质上是反对这种社会状态的,并期待能够在这样的社会中有所作为和改变,可见这种社会状态亟需改变。

“衰世”的这一特点,龚自珍正在经历且深有体会。在军机处任职期间,笔下锋芒,得罪了不少高官,下场也尽凉人心。“贵人一夕下飞语,绝似风伯骄无垠。平生进退两颠簸,诘屈内讼知缘因。侧身天地本孤绝,矧乃气悍心肝淳!欹斜谑浪震四坐,即此难免群公瞋。”

同时,龚自珍通过梅来议政,通过全面阐述梅的病况和致病原因,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者束缚人们思想,同时清朝限制人才的发展,也成为龚自珍强烈批判的一点。在文章中,龚自珍借用梅花,希望人才的出现能够使得社会改变,“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自然天地生长出的梅花,乃自然之精华。“皆产梅”,在这里指的是应当让人才皆有的现象。同时龚自珍又指出,并不是天下没有人才,而是人才都没有好的发展上升通道,泯然众人。龚自珍还以梅花作为比喻,犀利地指出了人才在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与现实能够提供的环境之间的不足,使人们和国家要重视对于人才的重塑与对社会的变革,发展经世致用之才。对于人才的培养和改造,龚自珍强调他“辟病之馆”“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这和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

二、龚自珍爱国主义思想在边疆、国防上的表现

龚自珍的爱国主义思想,在对于边疆问题、巩固国防的认识上能够体现的较为细致。在龚自珍的代表作《西域置行省议》《对策》中,对边疆的治理问题有了较为深入的描述,也能够体现出自身的风格。边疆问题的治理上,龚自珍的基调在于需要用武力來巩固和治理边疆,只有用武力才能实现“国运盛益盛,国基固益固”“以统利夫东、西、南、北四海之民”。

在中国的历代发展中,民族关系的处理一直以来是解决好边疆问题的核心问题。龚自珍强调“不以驼羊铎回男,不以禽雀待回女”,可见龚自珍对于民族平等之思想已经有了较深的见解。同时在文化的传播中,他还在强调“奇淫之物,不许出关,以厚其俗;除皮货、西瓜外,不许入关,以丰其聚”,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政策实现民族之间能够有较为和睦的相处及环境。龚自珍之所有会有这样的强调,与他对民族地区的深入了解是分不开的。西北边疆,通常为多个民族大杂居的环境,因此从这个环境作为出发点去强调平等,尤为重要。另外一个现实的问题,嘉庆十五年(公元1820年)至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新疆地区出现叛乱,这是继康熙年间噶尔丹叛乱之后国家出现的第二次较大规模的叛乱,但不同于噶尔丹叛乱的是,此次的叛乱有沙俄的支持。对于叛乱的问题上,龚自珍强调:“皇朝先平准部,后平回部,万古未有,而中外一家。”这样的爱国思想其实也是龚自珍边疆治理思想向外的延伸,坚决反对叛乱、支持平乱、反对侵略,强烈的反应出了“龚氏”的色彩。

三、结语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龚自珍对于社会特点的描述与总结,重视意志的作用,带有康德所言“实践理性”的色彩,在当时来看,无疑是让人们看到了一个知识分子眼光敏锐、思想超前而又心系社会命运与安危,对社会深刻关切的一面。其诗歌无不在体现对于社会深深的担忧,这样心系国家和社会的有识之士,值得人们敬仰和学习。

参考文献:

[1]龚自珍.龚自珍全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

[2]龚自珍.龚自珍诗文选注[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75.

[3]陈铭.龚自珍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王启明.龚自珍史论的经世爱国思想[J].皖西学院学报,2010,26(6):150-153.

猜你喜欢
龚自珍爱国主义人才
人才云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钻一钻《龚自珍》的空子
龚自珍的人才观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胸中垒块发千钟——龚自珍故居
龚自珍最后的浪漫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