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发展连续性产业的具体实践

2019-02-16 11:38李永梅邢文婷刘超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9年1期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实践转型

李永梅 邢文婷 刘超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期依靠不可再生资源开采及加工来支撑地区经济的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发展连续性产业迫在眉睫。金昌市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使得产业共生发展,以科技引领支撑,加强园区承载集聚,积极发展连续性产业,加快城市的转型升级,趟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之路。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连续性产业;实践;转型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01. 064

[中图分类号] F2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9)01- 0145- 03

0 前 言

按照国务院《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 年)》文件对资源型城市的定义,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包括地级市、地区等地级行政区和县级市、县等县级行政区)[1]。资源型城市在长期维持高产、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却遭遇了资源逐渐枯竭的发展困境。金昌市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源矿兴起,因企设市,面对资源枯竭的威胁,金昌市未雨绸缪,大力发展新型接续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1 金昌市经济概况

甘肃省金昌市是全国最大的镍钴生产基地、铂族贵金属提炼中心和全国资源综合利用三大基地之一,素有“中国镍都”的美誉。半个多世纪以来,为祖国镍钴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为国家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然而,近年来这个因矿而设的西部城市,和许多资源型城市一样,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难题,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资源不可再生的约束,加快发展接续产业,是金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特别是在资源约束日益加剧的情况下,能否尽快构筑起新的接续产业,是金昌面临的重大课题。

金昌市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60家,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2家,大型企业5家,中型企业5家,小型企业50家,重工业42家。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63.6%,全市产业结构比例为5.4∶75.8∶18.8,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工业经济对全市社会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主导地位愈加突显。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大部分来源于有色金属经济,可以說有色冶金经济是金昌市的命脉。然而,过去 20多年的开发,开始出现储采失衡,由于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已不能在长时间内维持现有产量水平,储量以及国际镍价的双项制约使得金昌市经济止步不前。急需寻求接续和替代产业,为城市经济持续增长寻找新的动力和支撑。

2 加快发展新型接续产业的重大意义

金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立足城市发展的可持续和人的发展的可持续,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未来,既要科学合理开采资源,又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积极转型,走科技支撑、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科学发展之路。

(1)加快发展新型接续产业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金昌市经济增长过度依靠资源、资金和物质投入带动的状况依旧十分明显,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高度依赖和主导产业单一带来的脆弱性使得城市的发展后劲严重不足。2009年金昌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5.3∶79.9∶14.8,要把金昌市从一个产业结构单一、城市功能不全的资源型城市转化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化城市,首要解决的就是培育和发展新型接续产业。加快发展新型接续产业,可以有效拉长传统产业链条,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增强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长资源企业的开发周期和资源型城市的寿命,还可以利用高新技术,发展新兴工业,实现资源型城市的优势转换和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

(2)加快发展新型接续产业是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途径。金昌市的发展依托于资源赋存的优势,但要保持其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就要立足于现有的资源状况、区位条件、科技实力和投资来源等要素,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型接续产业,尤其是大力发展非矿产业,使城市的发展取向更加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结构调整需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战略重组,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由单一资源优势向多功能的综合经济优势转变,进而保证资源优势的延伸与潜力的挖掘,由外延式发展走向内涵式发展。

(3)加快发展新型接续产业是实现金昌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2018年8月6日,金昌市八届六次全体会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是坚持以落实新发展理念为主线,加快推进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崛起。要加快发展新型接续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业、生物医药业等对第三产业发展带动性强的接续产业,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

(4)加快发展新型接续产业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产力的客观需要。市场需求是新型接续产业发展的方向,加快发展新型接续产业,将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带来明显的促进作用,并显著提高生产力。

3 金昌市发展新型连续性产业的具体措施

2009年12月国务院批准甘肃省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省区,金昌市作为甘肃省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开启了产业共生、资源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工业文明发展之路,充分发挥资源型城市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作用。

3.1 资源循环利用

构建“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新格局,形成了硫化铜镍矿开采—镍铜钴冶炼—镍铜钴压延及新材料产业、二氧化硫—硫酸—硫化工、硫酸—磷酸—磷化工、烧碱—氯气—PVC—电石渣—水泥、原煤—捣固焦—焦炉煤气—合成氨—磷铵等环环相扣、“吃干榨尽”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

金川集团公司利用二氧化硫生产硫酸的能力已由“九五”末的每年22万吨提高到目前的每年220万吨,96%的工业烟气得到回收转化。金川集团中水利用量由“十五”末的78万吨提高到2017年的1 332.7万吨,提高了近17倍;工业废水处理率达100%,重复利用率达93.6%;尾矿、水淬渣及粉煤灰、粗骨料等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63.47万吨;处理白烟灰5 750吨、黑铜渣2 780吨、铜炉渣77万吨;硫酸、亚硫酸钠生产能力分别达到252万吨和15万吨,成为国内利用二氧化硫烟气生产硫酸的最大企业之一。二氧化硫一度是金昌环境污染的元凶,现在变成地方经济发展的资源优势,工业污染持续下降。

3.2 产业共生发展

金昌市在产业转型、循环经济发展中,转变发展理念,坚持走绿色发展的道路,通过企业联合,构建产业共生体系,不断延伸有色金属及深加工、冶金、硫化工、氯碱化工、磷化工、煤化工、清洁能源、建材和再生资源利用等十大循环经济产业链,促进了产业结构由单一的有色金属产业向集化工、能源、冶金、建材等多元共生的产业发展方向转变。通过产业共生发展,目前金昌形成以消化工业废气、废料催生的硫化工、磷化工、氯碱化工、煤化工产业“四大化工”新兴产业,有力地带动了金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总投资50多亿元的金川集团公司30万吨PVC项目是金川集团公司与金泥集团公司本着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合理完善地方循环产业结构的新建项目,与之配套的40万吨电石、16万吨乙炔、40万吨离子膜烧碱等项目,形成了“氢碱—电石—聚氯乙炔—PVC—水泥”的氯碱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

3.3 科技引领支撑

在转型发展中,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抢抓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机遇,深化创新驱动发展,通过改善城市创新环境,完善城市创新体系,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全市循环经济重点企业与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积极開展工业固体废弃物高效利用开发和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引进推广,运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目前已经和7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已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6个、省级有色金属新材料创新创业示范园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省级科技孵化器2家;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5家;创建了“镍钴资源综合利用产学研创新技术联盟”“甘肃省镍钴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技术联盟。科技进步极大地促进了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显著提高,特别是在镍钴铂族金属采、选、冶及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领域,已形成了一批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具备了世界领先的产业化能力。

3.4 园区承载集聚

工业园区是推动生产要素集聚、促进生产集约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产业布局上,通过园区建设等方式培育产业集群,改善产业集群的成长环境,发挥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形成创新型的产业集群;突出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修复对绿色技术的需求,鼓励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实现绿色开采、共同开采、循环经济、生态环境修复。按照纵向延伸、关键补链、横向耦合、配套接续、循序推进循环化改造,从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清洁生产、产业链延伸耦合、能源资源高效利用、污染集中治理、基础设施完善和产业技术研发孵化等几个方面,发挥循环经济园区的聚集功能。

4 结 语

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金昌,全面践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诠释了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理,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当代体现,是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产物。金昌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积极发展连续性产业,加快城市的转型升级,改革创新、砥砺前行,蹚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之路。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 年)的通知(国发[2013]45号)[Z].2013.

猜你喜欢
资源型城市实践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景规格局的优化
基于DEA的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评价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环境行政执法问题研究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