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实验室建设规划与管理的探讨

2019-02-18 06:40游韶平余庆茂熊晓贞陈步云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9年4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应用型办学

游韶平, 卢 佳, 余庆茂, 熊晓贞, 陈步云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广州 510520)

0 引 言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家积极引导和支持各地高校着力于向应用型、创新型以及复合型人才培养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发展转型。民办高校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抓住此契机,把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作为办学品牌、办学核心竞争力来开发,其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社会适应力和就业竞争力。高校实验室是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和基地,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实验室建设是基础,实验室的建设情况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实验实践教学水平。结合我校的办学定位,探讨如何规划与建设管理民办高校实验室,以适应学校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1 民办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特点

民办高校属于社会资源办学且办学时间普遍较短,学校的建设发展及管理经验都尚在摸索阶段,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与改善[1]。相比公办院校来说,民办高校在实验室的软、硬件条件,经费投入,建设与管理等方面差异是很明显。

1.1 硬、软条件相对欠缺

一些民办高校因主办方经费及生源等影响,面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急需换代、用房及配套设施亟待更新、信息化管理建设等问题往往有心无力,且大多实行家族企业式管理,实验室建设在决策、资金、实施方面很难得到顺利推行[2]。另外,由于民办高校办学历史较短,在制度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沉淀的资源较少,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制度缺乏整体性、适用性,实验室教师普遍年轻化,整体结构不合理。

1.2 办学经费自筹“艰辛”

民办高校的办学资金主要来源于投资方,资金来源非常有限。而实验室建设经费主要依靠学生学费投资,来源单一,有些建设在考虑教育功能的同时,还得更多计划好经济效益,如不属于重点支持或重点培育的学科,在资金投入方向难以得到倾斜,故民办高校的实验室建设经费压力较大[3]。

1.3 实验室使用冷热不均

民办高校的实验室使用存在冷热不均的现象。①实验课程开放内容单一、规模小、管理分散,而且缺乏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手段,无法开展对外预约开放。②实验室模式单一、设置口径过窄、管理封闭,各实验室、实验平台之间的交流程度不够,无法做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4]。如何提高实验室运行效率,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使其产生最大的投资效益,成为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必须认真研究和高度重视。

1.4 实验室建设重建设、轻规划

民办高校在实验室建设上普遍存在“重建设,轻规划”的现象。由于资金投入有限和经验积累不足等因素,实验室的建设往往停留在“急需什么就建什么”的状态,虽能基本满足教学需求,但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逐步发展,实验室建设水平会越来越难以支撑专业建设远景发展目标。实验室建设规划是学校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应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研究与师资队伍建设等发展统筹共进,避免出现资源不足或资源浪费[5]。另外,大多数民办高校还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倾向,认为只要通过实验室建设能解决办学上急需的“有无”问题即可,而容易忽视建设中过程控制和责任划分,及建设完成后的实验室和实践教学管理。

2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对实验室建设的需求

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部分地方高校适时调整办学思路,积极推进学校转型发展,倾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一线技术技能创新人才。创新应用型人才兼具应用型和创新性两大特点,强调在技术技能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新技术成果转化能力,将先进技术和先进理念创造性地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实践中[6]。随着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的需求变化,对各地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条件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民办院校有机制上的优势:在全员聘用制下,人员和职位的调节相对自由,关键是要破除传统观念壁垒、深化转型发展意识,尽快把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起来,形成自己的特色优势。

2.1 建立以实践与创新能力为主的人才培养体系

面向创新应用型的教学体系必须突出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环节不应单纯依附于理论学习,而是与其相辅相成、相对独立。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改革,包括实验课程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改进,逐步扩大学生在专业方向选择和实践课程学习的自主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学生实践的各个环节[7];探索以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途径,形式多样,单独设置实践课和基础实践环节,校内实习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集中实训等方式,也可以有学生社团、第二课堂、顶岗实习,创新团队等多形式的,不同的专业可以有各种不同的能力培养途径[8];打造以“双师双能”型的教师队伍,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才能很好结合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需求的实践教学新体系[9]。

2.2 加强实验场所及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出,学生不仅需要完成规定的理论课学习,还需要完成足够的实验课时以及大量的课外实践活动包括参加课外科研、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项目、挑战杯及各类竞赛等方式来提高创新和动手的能力。这就要求学校为学生培养提供场所、仪器设备等条件支持。以保障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培养,统筹各类实践教学资源,构建教学、科研兼用,共享、开放充分,功能、运行集约的学科实验平台[10]。不断与市场接轨,满足公司单位的用人需求,提高毕业学生的就业能力。以企业生产技术、服务流程的真实环境为蓝本,建设校内实训实习基地。以校企合作、企业投资或捐赠等多种方式,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或者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大型实验实训实习中心,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11-12]。

3 新阶段实验室建设规划与管理

学校坚持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重点,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培养具有优秀思想品格、良好人文修养、扎实理论基础、较强操作能力、具有创新意识的“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积极寻求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发展,逐步建立了文法、经管、理工、医药、艺术五大学科群,凝练学科专业特色,并计划在学科群中培育重点学科和名牌专业。为推进学科专业发展,给实验教学提供可靠的条件保障,至2017年底五大实验实训平台共建129间实验(功能)室。为配合校、院两级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整合共享,充分发挥已建实验室的使用效益,完成“公共实验中心和院级专业实验室”的管理架构调整,实验室建设、设备资产等归口至职能部门统一管理。

学校虽然逐年加大教学仪器设备的投入,但实验室建设仍然滞后,有些专业的实验室至今未建立,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与评估要求的生均仪器设备值仍有一定的差距;此外,实践教学管理与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无法及时实现信息的有效互通,很难优化实验室的使用效益。培养好创新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立足学校的实际办学条件,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3.1 合理规划,加大投入

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规划好实验室的分布和仪器设备的投资,可以避免拆迁重置、搁置浪费等现象的出现。①以校整体规划为基础,依据各二级学院办学规模、学科门类、专业结构来进行实验室建设规划,做到“分清轻重缓急、注重学科平衡”,满足基本实践教学需求的前提下,优先建设优势学科专业实验室;②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与专家组对实验室建设项目申报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做到有计划建设,优先保障学生受益面广或同时渗透多专业(学科)的实验室建设,注意各学科间及各院系间的平衡发展[13-14];③经过立项启动和审批采购等程序,统筹安排建设时所需的人、物、财,为项目顺利实施做好服务。

根据学校“十三·五”规划的布局,争取学科专业建设上水平。完善五大平台,建立平台管理制度,优先扶持医药平台、理工平台;建设院级“产教融合”产学研用科技园。现阶段全校实验室的增设、重组,仪器设备持续投入以及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等迫在眉睫。

3.2 强化实验室建设的过程管理,严格监督建设进度

提高实验室的建设水平,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关键是要解决好在项目实施中的责任划分、资金控制、资源配置等问题,使建设过程制度化、程序化,并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15]。

为更好协调和处理好实施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学校成立了实验室建设工作协调小组——由分管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组成;为切实提高负责人对项目实施的管理责任感,对实验室建设实行负责人管理制,启动建设时由负责人填写立项任务书,包括项目的人员分工职责、实施按进度、经费使用计划等,经申报单位审批后提交主管部门及分管校领导审核备案。同时,让职能部门在费用支出、进度控制等方面的过程监督中做到有章可循,如项目逾期完成或不能如期投入使用,录入申报单位的实验室建设项目信息库,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减分处理并通报。

仪器设备和系统软件的投入是实验室建设项目经费的主要列支项,合理的预算控制、科学选购标准以及规范采购程序能有效避免投资的盲目性,提高投资效益。按“五年先进”的指导思想编制项目的仪器设备预算,“物美价廉”的综合性价比、优质的商家售后服务质量是学校选购设备的重要标准。选用的仪器设备或系统软件在性能指标和数量上不仅要满足申报单位现有的实验教学要求,也能够适应其学科专业后续发展的升级兼容等方面的需求。在资金有限的条件下,集中资金建设有自己专业特色、有较高水平的实验室,在资源共享中实现互补从而避免重复建设。

3.3 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共享

实验室建设的目的是为实践教学服务,而实践教学的水平直接决定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和开放力度既是对实验室建设项目完成后的评估指标,也是实践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要认真分析地方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及时调整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实验比例,不断完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16];改变重理论、轻实验的观念,将实验与理论教学一视同仁;要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一支职称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实践能力强、相对稳定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实验室师资队伍,更好地为实验教学保驾护航[17];积极运用现代教育的技术手段探索建立实验室开放的教学与保障体系,进一步优化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实验室绩效考核制度,规范管理、严格考核,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良好条件保障[18]。

根据实验室开放使用的考评结果,适当调整使用率较低、开放度较差的实验室,对于共享开放很低、使用功能单一且专业发展前景不明确的实验室依规启动重组或撤销程序。将这些闲置不能共享的资源调配给教学急需的实验室或在此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增设适应社会需要的优势学科专业实验室。所以,实验室建设时应充分考虑满足社会对于该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以及投入资金与创造的价值比显得尤为重要。

4 结 语

地方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必须紧紧抓住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转型的机遇,打造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品牌,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有利位置。实验室建设要做到合理规划、侧重鲜明、突出特色,是民办高校办学的必然要求。因此,积极提高实验室建设水平,有效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效益的提升对民办高校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应用型办学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焦虑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