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平台的安全管理研究

2019-02-18 06:40王安冬祝永卫郭梅芳宋秀庆杨金福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9年4期
关键词:测试人员开放平台仪器

赵 明, 王安冬, 祝永卫, 郭梅芳, 宋秀庆, 杨金福

(北京工业大学 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北京 100124)

0 引 言

大型仪器共享开放平台是高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1]。也是高校合理配置资源、节约科研成本,提高科研效率的重要手段。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开放平台的安全关系到广大师生及测试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大型精密科研仪器等高校和国家财产的安全,至关重要。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相关研究较多,但大型仪器共享开放平台的安全管理研究却鲜有报道,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开放平台与普通实验室运行模式不同,在做好普通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应针对仪器共享平台的特点与问题采取与之适应的措施,深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充分重视平台的安全管理,切实做好仪器共享平台安全管理工作[2-3]。本文结合我校大型仪器共享开放平台安全管理工作的探索,提出从构建安全管理机制、提高人员安全意识、规范流程操作、重视安全检修和制定应急措施5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以加强大型仪器共享开放平台的安全管理。

在开放共享模式下,安全管理工作的内容相对更多,要求也较高,如何保证仪器设备在正常的工作范围内安全有效地运行,更好地服务于校内外科研项目,是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开放平台建设中最重要的工作,仪器共享平台的安全管理工作也应与时俱进,根据平台的发展情况不断进步和完善。

1 大型仪器共享开放平台安全管理工作现状

目前国内针对共享仪器平台的安全管理体系少见,有些仪器共享平台将普通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方法直接应用,但仪器共享平台由于其开放共享的属性,与普通实验室存在较大的区别。

1.1 人员流动性大

普通实验室专业领域单一,科研项目类型较为固定,且人员相对集中,科研能力和科学素养较高,具有团队协作意识,实验室安全管理方便实施。而在仪器共享平台,由于时间和空间上的开放共享,平台人员流动复杂[4],涉及的学科门类较多,各学科测试人员科研能力与素养差别大,难以统一进行安全管理,此外,校外人员或专业领域外的送样人员,不完全了解平台实验室的安全规则和注意事项[5],从而给人身安全和平台实验室环境安全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不同种类的实验样品和材料的进入也给平台的安全管理带来了难题;仪器平台的人员流动也有可能造成相关测试资料的泄漏、流失,甚至导致法律纠纷;常规小型制样设备或实验耗材被擅自带出,给仪器平台造成经济损失,这都给仪器平台的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1.2 仪器多样性

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汇集了全校各单位购置的大型科研仪器,数量多、种类全、价值高[6]。由于仪器种类多,各种仪器的维护和使用注意事项也有所不同,这无疑加大了安全管理的复杂性;涉及多种学科门类的实验仪器向校内以及社会开放共享后,大量的科研样品待测试,使仪器的使用率大幅度提高,甚至超负荷运行,加大了仪器负责人和平台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难度;大多数大型科研仪器价格昂贵,如使用不当,也会影响仪器安全,造成仪器损坏甚至报废,给仪器平台造成极大损失。

1.3 安全管理范围广

高校仪器开放平台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范围较广[7],除落实普通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水电气安全、化学药品安全、生物安全、仪器安全、放射安全等外,随着开放共享范围的扩大,其安全管理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具体表现为科研仪器种类、存放实验样品的种类和数量、实验人员等的增多,使仪器平台公共资源占用增多,实验空间减小,导致安全管理更加复杂、范围增大,平台环境安全就更加难以保障[8]。

1.4 安全管理人员职责不明

安全管理工作的每一项内容都必须有相应的责任人予以执行。然而仪器共享平台与普通实验室不同,普通实验室中课题组导师即为该实验室的安全负责人,熟知该实验室内的具体情况和安全工作,且责任明确。而在高校的大型仪器共享开放平台,安全工作涉及的部门和人员较多,管理职责与人员分工不够具体明确,导致一些安全管理工作无法落实到位,从而带来安全隐患[8-9],且各部门工作界限不清,工作效率低,安全责任未真正落实到相关负责人员[10];更重要的是,安全管理人员对平台各实验室的仪器具体情况可能并不熟悉,导致安全管理流于形式。

2 大型仪器共享开放平台安全管理内容

2.1 人身安全第一

人身安全永远是安全管理的第一要务,任何实验室安全管理都要秉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有效的人身安全保障防范措施[11]。对于仪器共享平台,涉及人员较为广泛,包括平台测试人员、平台管理人员以及送样人员等。在安全工作中,人员虽具有主观能动性。但人为因素引起的安全事故也难以避免,因此,提高人员安全意识,规范安全操作,做好防护措施,提前准备应急措施是保证人身安全的关键,也是安全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2 确保平台仪器安全

仪器设备是仪器共享平台最重要的硬件组成部分,确保平台仪器安全有效运行是大型仪器共享开放平台建设运行的基本保证。同时,仪器安全也是人身安全与实验环境安全的基础。仪器安全管理包括规范仪器安装前、仪器设备使用时及仪器的日常维护安全管理。安装前对平台实验室的合理规划与空间设计,仪器设备的用电保护,如特殊设备加装UPS电源,以提供稳定不间断的电力供应,防止临时停电、电压不稳等情况时对仪器造成的损害,根据实验室情况与仪器需求,采取相应的防磁防震防尘保护措施等;仪器设备使用时注意操作规范和使用范围;重视仪器的日常维护和检修,对不同仪器进行有针对性的细化管理,确保仪器能够安全、正常运行。

2.3 重视环境安全

环境安全是保证实验和测试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也是保护人身安全和仪器安全的前提。平台实验室环境安全一方面指水、电、气、消防安全等常规安全问题,其中包括实验室内外水电气路的布置、老化破损管路的及时更换、实验室内外烟雾、温度报警器等检修工作;另一方面,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实验室众多,涉及类型较多,因此不同类型实验室及实验区域应严格区分[12],防止交叉污染,保证平台实验室测试环境的安全,以免影响测试结果。

2.4 实验数据安全保存

实验数据是科研工作中重要的成果,在共享仪器平台实验室中,涉及到数据丢失和数据泄漏。如今社会早已步入信息时代,仪器设备的操作及数据处理通常依托于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如果仪器所连接电子设备网络安全管理不规范,计算机、硬盘等可能因环境因素造成损坏,例如,一个瞬间高压脉冲击硬盘上,硬盘便会报废,数据也将即刻丢失[13]。另外,实验室内水、火都会造成电子设备中的数据丢失。同时,仪器共享平台人员流动性大,会发生测试数据被复制、丢失的安全隐患,如何做好测试数据的保密和安全储存,是仪器共享平台数据安全管理的重点。

3 加强大型仪器共享开放平台安全管理举措

3.1 完善适用于开放共享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工作涉及面广,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开放平台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才能使安全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在实现大型仪器共享开放平台高效运行的同时,严抓安全工作,把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到更高的水平。根据《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原国家教委令第20号)以及“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室安全检查管理办法”等基础实验室安全管理文件,充分结合我校大型仪器共享开放平台实际情况和平台特点,建立了适用于开放共享平台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包括“北工大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平台实验室安全总则”以及“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平台安全岗位责任制”“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平台设施设备的监测、检测和维护制度”“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平台危险品管理制度”“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平台实验室安全、防盗、防火制度”“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平台安全标准操作规程”“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平台实验室紧急情况处理规程”等具体的安全管理措施,对平台实验室涉及各领域的安全管理问题一一明确并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办法,使平台实验室安全管理有章可依,有章必依。安全责任明确落实到具体安全管理人,避免多头管理造成安全管理盲区,提高安全管理效率。

3.2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提高安全意识从根本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重视安全文化建设,使安全观念深入每一位管理人员和测试人员。①平台实验室实行安全准入制度,所有进入平台的测试人员必须通过平台实验室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及考核,各仪器和实验室负责老师有义务对该实验室入室操作的实验人员进行监督和约束;②定期召开平台安全工作会议,不断提高管理人员和测试人员的安全意识,并督促平台工作人员积极自觉学习安全知识;③加大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针对全校师生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宣传,每一位平台测试用户进入平台前须接受安全教育,平台各实验室内张贴简单易懂的“安全总则”“十要”“十不准”等安全注意事项,并根据平台各实验室的特点,编写相关安全手册,发放至每一位相关测试用户,努力提升每一位平台人员和测试用户的安全意识,将安全教育贯穿在共享平台运行的全过程。

3.3 规范仪器操作程序

测试人员规范仪器操作才能保证仪器安全,从而维护人身安全、环境安全。大型科研仪器应由专人负责,仪器和实验室负责人、联系人明确,定期开展仪器操作和安全培训。测试人员必须熟悉仪器设备的各项技术指标,性能,使用方法,安全注意事项等,实验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工作,明确实验步骤和样品性质以及本次测试的潜在危险和可能造成的安全问题,便于及时做好应急,确保实验顺利、安全。大型仪器共享开放平台力争成为实验室安全和规范管理的典范。平台各实验室内每台仪器设备都配备正确完整的仪器标准操作规程与注意事项,以规范上机操作与入室实验的注意事项;预约平台仪器自己上机操作时,仪器使用操作人员须先接受培训,并由负责人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才能获准上机操作,杜绝由于错误操作导致仪器设备损坏及不当操作引发的安全问题;平台应经常请高级仪器工程师来校对仪器进行常规校正检修,开设培训讲座、一对一操作指导等,同时,鼓励平台测试人员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参加仪器的系统培训和进阶培训,并根据需要参加相应的认证考核等,确保平台测试人员准确、全面、充分地掌握仪器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3.4 重视安全检修和巡查

安全检查是安全管理的一种主要执行方式,可以通过不断发现并改进存在的安全问题,暴露出管理制度的盲点与不足之处,进而促使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定期进行实验室安全检查也是杜绝实验室安全隐患的重要措施,做好各种隐患的排查,防患于未然是平台实验室安全工作最重要的内容之一[14]。仪器平台安全负责小组及各实验室负责人定期进行安全巡查,了解平台实验室安全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尽快解决,消除安全隐患。此外,为保证平台实验室内电路和气路管道的安全,平台专门聘用电气路检修经验丰富的电工,对平台实验室尤其是用电用气频繁、电气路复杂的实验室进行长期的安全维护和检修,对需要连续运行和夜间运行的仪器,设置报警联动装置,便于问题及时发现处置,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仪器平台安全负责小组多次前往其他院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学习相关安全管理经验、了解安全问题整改事例,结合自身情况查漏补缺,将安全检修和安全巡查工作做到实处。

3.5 制定防范和应急预案

提前制定科学完善的应急预案是预防事故的重点所在[15]。为及时了解平台异常状况,有效应对突发事故,大型仪器共享开放平台自建设之初就规划安装平台各实验室及所有通道的全方位监控,对操作危险系数高的实验设备进行重点监控并定期维护更换,以防出现监视死角,增加安全隐患;由于仪器平台人流量大且复杂,规模也相对较大,一旦发生紧急事故更容易发生混乱,因此,针对大型仪器共享开放平台各实验室制定科学、完备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包括实验事故应急措施、应急事件组织机制等,保证工作人员应急思路清晰,事故发生时能够镇定有序地做好救治疏通等工作,保证各程序通畅,提高紧急事故处理效率,在事故发生之时将影响和伤害降至最低。

4 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平台安全管理成效

大型仪器共享开放平台的安全管理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仅形成了合理、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大大减少了不当操作行为,确保研究测试工作安全、正常地进行;更重要的是促使了管理人员与实验人员的观念转变,增强了安全意识,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大型仪器共享开放平台,仪器运行状态稳定良好,平台实验环境整洁有序,为我校的科研测试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获得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5 结 语

安全无小事,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开放平台不仅承担着校内外大量科研检测任务,也是学校对外开放的窗口,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在仪器共享平台安全管理中,构建安全管理机制是支撑,提高人员安全意识是关键,规范流程操作是基础,重视安全检修是保障,制定应急措施是重点。安全工作不是一劳永逸的,它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所有相关人员坚持不懈维护和执行,保障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开放平台的安全运行,为校内外科研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测试人员开放平台仪器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基于百度地图开放平台的导航电子地图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在线开放平台的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基于AliGenie语音开放平台的传统家居智联网解决方案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
软件测试误区分析
浅析软件测试中的心理学应用
云计算开放平台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犯罪心理测试人员素质要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