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管理创新发展探索研究

2019-02-19 22:27张嘉琦
市场论坛 2019年7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精细化管理

张嘉琦

(吉林师范大学 吉林 四平 136000)

改革开放四十年,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推进实施,高等教育事业实现深刻变革与巨大发展。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目标与要求。高校规模从1978年的598所发展到2017年的2914所,高校招生人数也从原来的40.1万人扩大到当前的700万人。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是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服务社会的重要保障。根据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特点,国家教育相关管理部门对高校的教育管理已经提出了新要求,尽管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对教学管理作出了相应的改革,但在应对新形式下的高校教育教学中面临的问题还是存在着部分限制解决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通过改革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是我国高等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现实要求。

一、高校教学管理创新发展的必要性

(一)是时代变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步入新世纪后,社会改革发展使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教育等方面都发展了巨大变化。高校作为社会发展输送人才的主要阵地,根据时代变革特点打破原有的教育管理模式,提升教育质量是高校教学管理创新发展的基本原则。相关资料数据统计,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专业教师人数20.6万人相比,截止到2017年我国的高校专业教师的数量已经达到163.32万人,师资数量及结构发了巨大变革,中青年教师及青年教师成为师资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变革发展,如此庞大的教师队伍是高校教学管理进行创新改革的所要考虑的重要层面。2016年6月,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当前,在高校教学管理中要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深度融合是是时代变革中教学管理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互联网技术普及应用为高校教学管理提供新契机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的普及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并逐步应用于各领域。2015年7月,国家下发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高效、便捷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等新兴服务。因此,建设以互联网应用为基础的网络信息化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重要途径。互联网技术在的应用可以使得在管理方面更为精准化、人性化及集约化,高校在教学管理中运用互联网进行多种信息传播将更为技术化,同时在操作过程中精准程度将大幅度提高。同时,在劳动强度方面可以极大的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日常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高校通过互联网技术与高校管理服务体系的深度结合,利用互联网带来的公共数据资源的开放获取优势,可以形成在线“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将服务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数字化及智能化的高校教学管理服务模式。

二、高校教学管理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以人为本”的现代高校教学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高校教学管理的本质就是在教师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进行辅助服务,“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管理新理念其核心就是围绕教师和学生通过使用科学的管理模式对学生及老师开展教学管理工作,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弱化了以理性为中心开展管理工作,是当前高校教学管理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高校管理人员通过加强自我服务意识的提升,对学生及专业教师的个性化需求给予最大化的满足,在教学、科研及服务管理过程中做到规范管理、人性管理和民主管理,切实做到以人为本,突出人性化的教育管理理念。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的地位。学生是高校教学管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达到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

(二)构建高校教学管理网络信息化运行机制

“互联网+”与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紧密融合使得信息资源高度共享得以实现。高校网络信息化运行是提供服务于学生及教师办理日常事务的最简化途径。应用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是高校进行网络化办公的主要方式。提高高校教师及学生对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使用效率是构建高校教学管理网络信息化运行机制的根本目的。积极引导高校学生正确、快速的使用高校教学管理系统,减少现场办公环节,可以对提高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起着正面和积极的作用。同时,在完善教学评价过程中,网络信息化提供的大数据可以及时分析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各类问题,教师通过数据分析结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最终会促进整体教学效果的提高。高校教学管理在大数据的支撑下可以从宏观向微观转变,对群体的分析与观察逐步转向个体,在分析具体学生的反馈数据基础上进行实时跟踪,以实现高校教学管理质量的显著提升。

(三)开展“精细化”高校教学管理模式

“精细化”管理模主要是通过细化分工实现最佳管理效果的一种职责明确化方式。在高校的教学管理中,开展“精细化”教学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高校的“精细化”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对正常运行的教学管理的各个主要环节进行合理策划、精心组织,紧扣管理中的实际情况依据以人为本的主要原则加强管理力度,实现教学管理从量的改变到质的提升。一方面,通过“精细化”管理加强高校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制定精细化的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素质提升计划对其展开培训。利用聘请专家进行专业化讲座及参观培训的方式,对精细化管理相关实践技能开展有效学习,逐步掌握流程化的管理技巧。另一方面,要构建精细化考核监控体系。通过精细化的管理考核体系可以激发高校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情绪,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不断完善的奖惩机制过程中,激励教学管理人员不断改革创新。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精细化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开启精细化监督新模式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