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四中学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思考

2019-02-21 10:20文广州市第四中学赵小成
师道(教研) 2019年1期
关键词:特色学校特色学校

文广州市第四中学 赵小成

一、特色学校建设的必要性

(一)特色学校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必要途径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要进一步优化当前教育教学方式,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教育领域聚焦的重要核心问题之一,就是优质学位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学位的需求,说到底,也就是适龄儿童少年渴望得到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的需求还不能得到满足。全面发展,在于国家课程标准的有效开设和实施;个性成长,重在有针对性的教育环境的创设,责在特色学校的建设。特色学校的建设,将是改变“千校一面”的局面,是努力实现每个学生个性成长的必要途径。

(二)特色学校建设是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广州市第四中学是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近年来结合学校的历史文化、西关的地域文化、校园的文化环境,以及优良的人文氛围、优秀的师资团队等条件,开发了符合学校发展需要、符合学生成长需要的,纵横并重的特色品牌项目。所谓“纵”,即特长,针对具有某方面特长的学生个性化订制特色课程,促进其专业化成长,在高层次的专业竞赛中获得佳绩;所谓横,即普及,开发具有普遍性、易推广的特色课程,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我校在科技特色方面的普及项目有通用技术课程、DI项目等,特长项目有科技发明、小院士培养等;在艺术特色方面的普及项目有合唱、舞蹈、3D金鱼、微型盆景等,特长项目有民乐、管乐、专业绘画等;在体育特色方面普及的项目有田径、篮球、啦啦操、弹力带操等,特长项目有射击、轮滑、游泳等。特色学校的建设,不仅促进了学生个性化潜能的发展,也促进了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三)特色学校建设是实现基础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

随着2011年全国“双基”建设任务的完成,2012年,国家提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时期发展目标,并制定了指标体系,确立并积极推进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的督导评估制度。特色学校的建设,就是在保障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为更多具有特质和潜能的学生搭建更多更为充分发展的平台。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与均衡,才是基础教育在高位上的优质与均衡。

二、特色学校建设的基本前提

(一)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是特色学校建设的方向

我校以“以人为本,创新育人,质量强校,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以“执锐志四方”为校训,寓意“做学问要踏实精研,立大志要广袤高远。”这是在办学理念的宏观目标之下,根据发展的要求,以及时代发展的需要,结合历史传统所提出的校训。我校以此作为“锐志”特色课程的核心价值,其核心理念就是:锐意进取,志存高远。学校以‘抓好常规、突出重点、体现特色’为指导,‘规范行为—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为目标,传承锐志教育为特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通过打造锐志教育品牌,积极开展“中国梦”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学生立志成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全面落实国家课程和课程标准是特色学校建设的基础

锐志课程分为两大课程类型,分别是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核心课程是我校特色课程的主要载体,凸显“锐志”特色课程“锐意进取、志存高远”的理念,是“锐志”特色课程的核心所在。在构建核心课程的过程中,我校关注到了特色课程在育人方面的有效性,同时结合学校悠久历史的传承与特色的创新,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精品课程侧重发挥教师个人的特长,积极实施了课程的“人文、科学”等多元元素的融合,体现跨学科融合,综合提升学生的素养。两个课程类型里又划分出普修课和选修课,普修课面向全体学生,选修课面向特长生或选修该项课程的学生。其课程结构特点体现为“四化”——核心素养培养系统化、国家课程校本化、课程教学普及化、课程内容菜单化。

(三)“让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是特色学校建设的目标

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特色教师的培养,特色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是特色学校建设不可回避的问题。一方面,学校要努力成为某种特长或具有某种特长潜力的教师的聚集地,形成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教师集群效应;另一方面,学校也应当建立健全教师的引进、培养和发展机制,使教师在特色的文化家园中共同成长。特色学校建设的目标,就是努力使学校成为人(包括校长、教师和学生)追求幸福、快乐成长和共同进步的乐园。

在特色教师培养方面,我校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第一,注重特色教育学科的均衡发展,在打造品牌特色课程的同时给予专业教师发挥专长的公平的条件;第二,给予专业教师充足的资源开设相关的课程,大力支持专长教师在特殊专业方面的发展,鼓励和提供机会给专长教师参加特色课程教学的培训学习;第三,严格执行各种特色课程教师的管理制度,促进特色课程教师在专业上有较高水平的发挥,并对成绩优秀的特色课程教师给予政策上的荣誉和奖励,打造良性的专业学习氛围,以及愿意为学校特色教育课程贡献的奉献精神。

三、影响特色学校建设的核心因素

(一)人本是特色学校建设的基础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根本上讲,就是教育要能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对教育发展的需求。人民满意,首先是学生满意,也就是学校特色必须是基于学生发展的需求而建设,让学生在自身成长中能有更大更广的发展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成才的机会;其次是教师满意,学校特色建设要和教师的专业发展紧密结合,努力使教师成为学校发展的主人;家长满意,学校特色建设必须要考虑到家长对教育发展的期盼,努力在学校的发展与群众的期盼中找到共振点;第四是社会满意,学校特色建设必须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结合,努力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特色学校的建设,不应为特色而特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提升为基础,必须立足于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更符合需要的人才,让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

我校的科技、艺术、体育三大特色教育,结合学生兴趣特长,让每一名学生在学校里找到适合自己的项目,发展特长,彰显个性,让有特长的学生,专攻所长,创造佳绩,拓宽升学选择之路,满足了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期盼。近年来,我校除了为普通高等院校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之外,还向体育类、艺术类高等院校输送了不少学科与专业兼优的特长生。

(二)文化是特色学校建设的根基

学校的文化建设,主要有学校自身文化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文化创新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自身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演化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守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学校文化是随着学校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传承学校文化是学校安身立命之基石,也是学校特色建设的精神基础。

广州四中地处广州西关,这里是广府文化的宝地。广府文化便为我校“锐志”特色课程提供了鲜明的地域文化资源。广州四中正是在这样的中西融合地域文化土壤中,形成了融儒家文化和现代文明于一体的学校文化特色。我校开发了《<庄渠遗书>精华解读》课程,通过与校本历史密切相关的历史人物——魏校的著作来学习儒家经典;我校在2001年就开发了科技特色课程《梦想成真》,该课程普修课面向全体学生,选修课面向科技特长生;美术科结合中国古典文化开发了《西关陶艺》课程、《书法》课程,结合西洋古典文化开发了《油画》课程,结合现代潮流文化开发了《3D金鱼制作》课程、《撕贴纸艺》课程;音乐科负责指导的民乐队、管乐队,一中一西均成为了广州市最优秀的学生艺术团体之一。

(三)创新是特色学校建设的动力

教育创新包括教育体系、教育结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课程教材以至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等,几乎涉及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对于特色学校建设而言,关键在于观念和管理的创新。教育观念引领着教育的行动,教育管理践行着教育观念。特色学校建设的创新,核心就在于遵循人的成长规律,通过观念的调整,带动方法、手段、课程甚至是教育的时间与空间的延伸,从而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我校“锐志”特色课程按照课程的需求,不同的课程系列、内容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以菜单化的课程内容服务学生的主动发展。普修课:全体学生都参加,并达到相应的学习效果;选修课全体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参加,我校以学校的特色文化活动为支点,拓展特色课程的广度和深度,以学校的特色项目为三个模块的基石,落实课程的开展。

猜你喜欢
特色学校特色学校
特色种植促增收
新时期山区特色学校创建策略探究
植文化底蕴 办特色学校
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遴选结果
特色学校创建不该存在功利化倾向
完美的特色党建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学校推介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