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典范 创作妙文

2019-02-21 10:20文博罗县福田中学曾惠媚
师道(教研) 2019年1期
关键词:斯科特事例悲剧

文博罗县福田中学 曾惠媚

初中教材都是名家名篇,很多素材值得借鉴,只要善于挖掘运用,都可以成为学生上佳的作文材料。那么如何巧借课文素材写出高水平的文章来呢?

一、巧妙运用美句,增添文字美感

巧用古诗文,增加文章开头和结尾的美感,增加习作中的亮点,增强文学色彩,能够得到读者的认可,增强文字的可读性,起到画龙点睛之效果。如用来形容那些甘于奉献,勤于奉献的精神的诗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用来比喻那些默默奉献的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用来表达美好的祝愿;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用来比喻问题复杂最终得以解决。再如鲁迅的《故乡》一文中:“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学生用这些诗歌结尾,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作文一语双关。

二、活改诗词,增加文章语言美

将诗歌中的名句,巧改一两个字,然后把作文题目中的关键词或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词替换进去,变成别出心裁的妙句,也会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特别是写话题作文时用此法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以“情感”为话题的:“我寄愁心与明月”改为“寄伤感与明月”“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活化为“烽火连三月,情感抵万金”。如以“诚信”为话题: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改为“夜来风雨声,诚信知多少”。借鉴化用标题的如:《伟大的悲剧》改为“伟大的伤感” 《孤独之旅》改为“快乐之旅”。诸如此类,只要是根据文章要求和主题表达的需要进行有效化用,都可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由此提高作文品味,达到一语达意的效果。

三、巧借文中的人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语文教材中适合我们借用的人物很多,如有“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的孟子;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闲自得退隐田园的陶渊明;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欧阳修;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心系家国的杜甫,有“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对历史成败独特见解的杜牧,经过精心挑选,经过自己的加工,都可以成为作文上佳的素材,从而写出文采飞扬、哲理极深的文章来

四、妙用课文典型事例,充实自己文章素材

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从熟悉的教材中挖掘作文素材,只要切合文题,略加变通就可以为己所用,成为自己文章中的典型事例和论据。如以“悲剧”为话题的作文,就可以选择与该话题相关的课文:《孤独之旅》《老王》《伟大的悲剧》等。以“成长”为话题可以选择《爸爸的花儿落了》《阿长与〈山海经〉》《背影》等。以“远大志向”为话题可以选择《邓稼先》《音乐巨人贝多芬》《海燕》等。以“热爱生命”为话题可以选择《热爱生命》《斑羚飞渡》《紫藤萝瀑布》。以“环境保护”为话题可以选择《敬畏自然》《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大雁归来》等课文。选用课文中典型事例时,既可单选一篇,写出事例与所写作文的联系,也可多篇串联使用,充实作文内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如下面是以“选择”为话题作文的示例:

人的生命虽然短暂而且渺小,但是一切的伟大却正是由人的正确选择所造就的。到达南极极点是人类的梦想,而最早到达的那个人无疑是最伟大的。英国上尉斯科特是第二个到达的人,本来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但在人类,第一个到达的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的却什么也不是。面对失败之痛,斯科特已经很可悲,更可悲的是还要为第一个到达南极极点的阿蒙森作证,这个选择是难以做出的,但一切伟大的行动都拥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斯科特毅然选择了作证之路,历经艰难,但最终还是倒在冰天雪地的南极大地,也正是他选择了艰难的作证之路,才换来了下跪悼念他的国王,赢得了世人的尊重。他在不可战胜的厄运中毁灭了自己,却成就了一个伟大的悲剧!他的心灵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以,他的选择是重于泰山的。(这是举用《伟大的悲剧》一篇课文的材料进行写作的)

对于课文的素材,我们一定要引导好学生多加挖掘和运用这个写作素材的宝库,充分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认真找好素材与作文题目的相似点和切入点,积极引导学生,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

猜你喜欢
斯科特事例悲剧
伟大的悲剧
呆伯特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你要有拒演悲剧的底气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湖人主帅斯科特下课
近视的悲剧
一曲悲剧英雄的赞歌——《伟大的悲剧》解读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