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感恩
——关于颂德学校校园“德”文化建设的实践

2019-02-21 10:20文肇庆市颂德学校林苑华
师道(教研) 2019年1期
关键词:立德校园文化校园

文肇庆市颂德学校 林苑华

颂德学校是在2006年4月端州区委、区政府为切实解决城区基础教育学位紧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而组织开展“心系教育,爱满校园”大型募捐活动筹建的。募捐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凝聚着广大市民一片爱心,共筹捐款达1400多万元。为纪念社会各界支持教育事业的德行义举,区委、区政府把用捐款建设的学校命名为“颂德学校”。近年来,学校以校园“德”文化建设,让学生以“崇德”修其志,以“颂美”雅其身,以“感恩”善其行,取得良好成效。

一、彰显文化建设特色的硬环境

学校通过加强对静态校园文化的一系列建构,形成一个有机的、鲜活的“德”文化体系,力求科学合理地发挥其德育功能。

1.百德交映——多角度的德文化呈递,使全体师生时刻得到德思想的浸润。百德堂,天花板由百种“德”的字体组成,让学生一入百德堂就直观地感受到“德”文化;宣德台,学校的升旗讲话,各类大型活动都在宣德台举行;八德影墙,“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个朱底鎏金大字更彰显出众德之厚重;“铭德园”“育德楼”“正德楼”与百德堂遥相呼应,汇成学校“德”文化中轴线。

2.感恩长廊——更加全面诠释学校“立德·感恩”的教育理念。感恩长廊既展示古今中外的感恩实例,也展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感恩理念的具体活动,将理论与实践完整地呈现在校园。

3.博览书角——营造“书香校园”氛围,丰富学生的课间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广播室、黑板报、电子屏、宣传栏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社团建设,积极鼓励学生发展个性特长。

二、突出校园文化和谐氛围的软环境

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点为学校校园“德”文化教育提供了落脚点,学校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引领下,丰富了学校“德”文化,将其具体化、形象化,从而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使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

1.确立“立德·感恩”的思想形式体系。邀请专家结合学校实际撰写《颂德赋》,在“全国传统文化展演”活动中,让学生在千人诵读中感受颂德学校蕴含的“德”文化底蕴。

2.以“立德·感恩”为核心,构建系列校本课程。进一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大力宣扬以“崇德”修其志,以“颂美”雅其身,以“感恩”善其行。

(1)“崇德”篇。课程包括: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养成优秀的行为习惯;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公民教育,培养学生做一个良好素养的好公民;生命教育。

七年级开展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学会感恩生活,感恩自我;八年级开展消防知识和防溺水知识培训。

(2)“颂美”篇。课程包括:礼仪教育,培养学生如何成为一名君子、淑女;青春期教育,我的青春我做主;阳光心态与挫折教育,培养学生拥有阳光、自信的心态及如何面对挫折;心理健康教育。

七年级开展我就是我(自我意识);八年级开展学并快乐着(学习品质);九年级开展“考试焦虑”我不怕(备考焦虑)和架起沟通的桥梁(人际交往)。

(3)“感恩”篇。课程包括:八德文化教育,“礼、义、廉、耻、孝、悌、忠、信”教育;爱家爱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考冲刺,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七年级开展肇庆风景名胜;八年级开展肇庆美食汇;九年级开展肇庆名人录。

3.开设百德讲坛。在学校中,由学科教师结合学科特色与知识拓展,班主任结合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等设计一节讲座课程,形成百德讲坛;每周开设四节百德讲坛,通过讲坛的形式,教育学生“立德·感恩”的内在含义。

4.拓展学校文化外延,在假期中实践体验文化理念。学校以学科为载体,以“立德·感恩”为主线,在假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以下的一些活动:读文学经典《水浒传》,揣摩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介绍最感兴趣的一个或一组“数字”、由来及喜爱的原因;用英文写一封向国际友人推介家乡优美旅游景区的信;构思一个实验改进(实验器材、实验操作)方案,等等。

在历届颂德人的努力下,学校先后被评为省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区教书育人先进集体、区文明单位、市德育示范校、全国优秀家长学校,连续七年获区中考教学成绩达标一等奖殊荣。通过多年的打造,学校校园“德”文化建设成为了城区校园文化建设的范例,作为成功的范例向周边市区学校进行经验介绍。

猜你喜欢
立德校园文化校园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