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巧用广式童谣

2019-02-21 10:20广州市越秀区小北幼儿园梁敏菁
师道(教研) 2019年1期
关键词:童谣情感幼儿

文 广州市越秀区小北幼儿园 梁敏菁

幼儿情感的发展,对其未来的个性塑造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是以培养幼儿感受和表现音乐美的情趣与能力为重要目标的艺术教育活动,有利于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广式童谣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瑰宝,它以动听的音律、鲜明的节奏、浓郁的风格等特点,容易引起幼儿共鸣,深受幼儿的喜爱。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引入广式童谣教育,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启蒙与熏陶,激发其初步的文化情感,对培养幼儿良好个性,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音乐艺术传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选择适宜的广式童谣作品,激发幼儿的积极性

不同的音乐作品体现了不同的风格和情感,在选择教材时要分析作品的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等特点,优先选择具有游戏性的广式童谣作品,才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麻鹰捉小鸡》,把跑和抓的游戏与音乐紧密结合,让幼儿非常喜欢。有些广式童谣作品虽然游戏性不明显,但具有形象突出、角色鲜明的特点,也能使幼儿乐于接受,可以选用于欣赏,如《排排坐》《落雨大》等。

广式童谣代表着地方民俗文化,幼儿可以从作品中感受到浓浓的乡音乡情,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在《闹元宵》音乐活动中,幼儿伴随着“闹花灯、搓元宵”的音乐,获得了元宵节的情感体验,更获得了对“闹元宵”民俗文化的认知。这些有特色的广式童谣作品,都对幼儿的情感个性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品德。

二、创设良好的广式童谣环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兴趣不稳定且多变,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因此,创设良好的广式童谣环境,才能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在《八月十五是中秋》音乐欣赏活动中,为了帮助幼儿体验中秋节的喜庆气氛,感受中华民俗文化,教师在活动室上方垂吊了一些庆祝中秋节的饰品,并在美食街中摆放了月饼、柚子等食品,在美工区摆放了制作月饼的材料,由此营造出一种欢快喜庆的节日气氛。幼儿在这种情境中一边聆听音乐,一边了解中秋节的文化知识,还能体验制作月饼的乐趣,一举多得。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情绪更易受环境的影响,营造自由、平等、宽松、愉快的音乐环境,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例如,在广式童谣《洗白白》教学活动中,教师扮演妈妈,边唱儿歌边为布娃娃洗澡。幼儿被这熟悉的生活情景所感染,情不自禁地拿起小毛巾帮自己洗澡。在这个音乐情境里,老师与幼儿沉浸在具有浓浓亲情的“爱”的氛围中,幼儿能自然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情感,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三、利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幼儿的情感

教师借助一些鼓动性的语言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却往往难以使其注意力持久。运用多媒体动画教学,则能让幼儿的注意力延续下去。例如,在《扒龙船》音乐综合活动中,当播放多媒体影像时,幼儿们受到现场气氛的感染,立即欢呼雀跃起来。幼儿通过这些具体形象的直观教学,充分感受到广式童谣的音乐特点与音乐美。

图谱是音乐活动中经常使用的教育手段,它能让音乐形象化,直观地帮助幼儿感受音乐旋律的变化和曲式的结构,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获得对音乐作品完整的印象,使幼儿的感知更具体、生动。幼儿看着图谱就能唱出歌词,难懂的人物、难记的顺序、复杂的歌词也会变得简单、易学。

四、建立家园互动的桥梁,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许多家长及前辈,对儿时的广式童谣往往难以忘怀,津津乐道。教师可利用家长及社会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广式童谣活动。例如,邀请家长带幼儿上街听街头艺人的乡音乡曲,请社区舞蹈队来幼儿园表演舞蹈等。这种家庭、社区参与的广式童谣活动,有利于开拓幼儿的视野,大大增强幼儿对广式童谣的兴趣,亲子关系也因此变得更加亲密。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有效促进了幼儿感受、理解广式童谣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幼儿良好个性的发展。

幼儿受认知水平的限制,暂时还不能完全理解广式童谣所传递出来的全部内涵。但广式童谣教育本身就蕴含着情感的教育,给予幼儿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培养他们健康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猜你喜欢
童谣情感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童谣里的童年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快乐童谣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