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古诗技巧,提高写景能力

2019-02-21 10:20文江门市培英小学唐艺虹
师道(教研) 2019年1期
关键词:观察点写景瀑布

文江门市培英小学 唐艺虹

众多小学生对写景状物的作文题目无从下笔,好不容易挤出来的习作,往往生硬单调。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景能力,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难题。

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学瑰宝。古代诗人经常游山玩水、寓景言志,创作了许多写景名诗。其中丰富的写作素材、独到的表达方式均可作为小学生写景训练的示范。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借鉴了古诗的写景技巧,摸索出一套提高小学生写景能力的办法:

一、火眼金睛,捕捉特点

花草树木,山水园林,亭台轩榭,清风明月,这些习以为常的景物都能在我们身边找到。但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观察事物往往走马观花,只看个大概轮廓。因此,要想把景物写好,就要能找出景物与众不同的地方——抓住其本质特点。

同样描写山,泰山要突出其雄,华山要突出其险,黄山要突出其奇。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首诗里抓住瀑布巨大与水流急的特点,把倾泻的瀑布比喻成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再巧妙地用“飞”和“直下”这两个动词把瀑布喷涌而出、势不可挡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

二、有条不紊,多角度看

写景时,不仅需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还要从不同的角度或观察点,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描写。观察点可以是固定的,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先写黄鹂居柳上而鸣,再写白鹭飞翔上天,观察点在窗前,由下而上,由近而远,写出了早春的生机勃勃。观察的点也可以随着观察者的角度而移动,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描写了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告诉我们,同一景物,观察的角度可以是多变的,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

三、动静结合,找联系物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彼此互相联系的,描写的景或物也一样。因此,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只是孤立静止地写主体物,还要学会找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才能写出景物的特色。在找联系物的时候,要做到动静结合,才能使所写的景致形象生动。

如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前两句描写了莺歌燕舞、绿草红花,并写了周围的联系物——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描绘了江南春景明朗繁丽的一面。后两句更精彩,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中,使得画面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四、惟妙惟肖,巧用修辞

诗人经常会借用一些修辞手法来使诗词语言具有立体感,使各种形象更加栩栩如生,从而让作品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前两句用拟人的手法把柳树化身为亭亭玉立的少女。后两句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春风比作剪刀,赞美她裁出了春天。第三、四句还构成了设问句。全诗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

在写景时,通感是一种很好的修辞手法。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可以让意象更为活泼新奇。如僧志南的《绝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就运用了触觉来描写春风扑面带来的丝丝暖意。引导学生用全身感官去感受美丽的大自然,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方法,这样写出来的事物肯定会更加生动形象。

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国学大师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客观的,而写景之人则是有情的。没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壳”,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因此,指导学生写景时要自然渗透自己的感情,寓情于景。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全诗情含景中,神传象外。当然,我们写景时,也可以直抒胸臆,把心中的“情语”毫不掩饰地表现出来;也可以大胆想象,把自己当作景物中的一员,与大自然直接进行对话;还可以把景物“人性化”, 借助独特的情感,使文章变得生动、新颖。情景交融,使读者产生共鸣,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

古代诗歌是祖先留下的智慧宝藏,教师要细心地挖掘,让学生在诵读诗歌经典时,领略到中华诗词韵律之美,并从中借鉴到写作方法,汲取写作营养,并运用到写作实践中。

猜你喜欢
观察点写景瀑布
回忆,也是写景的利器
我省4家农民合作社被列为部级观察点
瀑布之下
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瀑布是怎样形成的
写景的妙招
写景篇:写一种自然现象
瀑布
清明节期间全国祭扫民众达1338.7万人次
瀑布